2014年12月22日,作为第三届“ART•SANYA艺术季”的重头戏之一的华宇青年奖颁奖典礼在亚龙湾华宇度假酒店隆重举行。颁奖典礼共揭晓七个奖项,艺术家胡为一与艺术家吴超分别获得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全场大奖”与“评委会大奖”,艺术家叶甫纳、艺术家徐文恺、艺术家王海洋、艺术家牛文博、艺术家关尙智分别获得由皮力、吕胜中、田霏宇、徐累、张培力五位老师组成终审委员会“评委选择奖”。
相较上届华宇青年奖10名艺术家入围,2名艺术家获奖,本届无论在入围人数、获奖人数还是在呈现内容上都有明显变化——50名艺术家入围,7名艺术家获奖,且入围作品更偏重实验艺术,影像,装置等。特此,99艺术网采访了初选评委代表鲍栋和评委会主席、终评委皮力博士聊聊本届华宇青年奖那儿点事。
初评委鲍栋:“潮汐间”建立良性的艺术生态
99艺术网:您作为初选的评委在选择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标准,因为这次华宇青年奖入围作品中实验艺术,影像更多一些。
鲍栋:这和推荐有关系,因为这个年龄段影像又没有稳定的画廊合作的。很多推荐人,要推荐肯定会考虑到这个因素。某一个美院老师推荐他认为不错的年轻的学生,有很成功画廊合作的艺术家,就不再推荐了。推荐那些不太好卖的类型的作品,可能就是影像、行为、装置。所以推荐出来的结果也确实是影像也很多。但这也确实反映了现在年轻一代他们的创作生态,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刻意做影像,他们本来就在影像当中长大的。
99艺术网:入选的艺术家中,很多是被市场认可过的。
鲍栋:这里面所谓的市场就是画廊,画廊有点儿像一个初选机构,把那些不错的首先做了一个选择,推荐上有很多是这样的。我是要选进去,并不是要选新的,大家都没见过的人,因为毕竟是一个大型艺术活动。入围艺术家当中有很多并不是陌生面孔,但对于大众来说还是不知道。尤其对当代艺术了解有限的海南而言,三亚艺术季对公众、政府的意义,有一些知名度的年轻艺术家也没有问题。
99艺术网:从我们知道的“卡通一代“到现在青年艺术家整体性没有那么明显,现在青年艺术家的状态有没有可以归纳的整体特征?
鲍栋:我觉得在艺术文化或者是美学上没有,因为任何一代人都不是铁板一块,每代人有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教育,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性别,不要一代人概括所有的。这种推动三亚艺术季的活动对艺术生态的贡献和价值是有的,我们并不期待这样的活动推动几个艺术明星,推动艺术潮流,今天任何想推动一种艺术美学或者是话语潮流的一种企图,都是很虚妄、很虚伪的一件事情,不是带着一种政治的目的,就是带着一种商业的目的。我建议三亚,要建立一个非常好的艺术生态结构,在结构上能长出什么东西不是任何人能够决定的。年轻艺术家这个生态,就像潮汐间,最高的潮和最低的潮之间的地域,既是一个时间,同时又是一个区域,很像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和他们在那个系统中的位置,刚刚大学毕业,可能三五年后就不见了,有可能三五年后就能够留在艺术系统里边,能够靠艺术获得一个稳定的生活。潮汐间是典型把问题意识放在艺术生态上的一个词,而不是塑造某种简单的新。因为讨论年轻艺术家都用新锐、年轻、先锋的词去说,我觉得年轻并不代表新,反而代表一种敏感和脆弱,但是这种敏感和脆弱是一个大环境,这个环境能够激发和塑造真正少数的最终能成为艺术家的人。
终评委皮力:评选艺术家不以展场作品论成败
99艺术网:您此次华宇青年奖作为终评委,能否介绍下此次奖项的评选情况?
皮力:这种艺术评奖很难做到客观,怎么着都是一个很主观的事情,所以今年就在原来两个大奖之外又加了五个评委奖,由评委个人来推荐,实际上最后就是七个获奖人。评奖一般很难说是评作品还是评艺术家。我们今年决定评选艺术家,不单纯以展场的作品来论成败,所以我们要过很多资料,客观如果说做不到,至少公正和公平是能做到的。
在评选的过程中,五位终评委一致认为这次展览的奖项要反映出过去两年来中国美术发展的新因素和态势,希望通过评选2名评审团大奖和5名终审委员会评委奖展示这些面貌。第二,除了关注艺术家的观念之外还会关注艺术家在语言上的完整性以及在作品中的完成度,这也是中国青年艺术家最迫切需要造就的品质。此外,为了评审的公正和公开,跟评委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师生或工作上下级,评委要提前做出申报,并在最后的投票中弃权。最后,作为青年艺术奖,各位艺术家的创作条件和参展经验是不同的。所以在评审的过程中也会考虑年龄的差别,希望把条件的不均衡性筛选下来,顾及到鲜活的、年轻的、新生的力量,在最后的评选过程中会倾向于没有获过奖的艺术家,从而彰显华宇青年奖的价值。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大概评了一天的时间,比较意外的是有两个大奖没有什么悬念,一下就选了出来,其他的每个评委再推选出自己的艺术家。
99艺术网:五位终评委来自不同的领域,这样在选择的时候有什么样的侧重?
皮力:没有什么样的侧重,徐累老师还说是不是必须要评国画,这次获奖没有水墨,水墨参展也少,获奖也少,没有什么侧重,投下来之后这两个奖项没有悬念,大家挑出来的没有入两个大奖的这些人名单是差不多的,我们在剩下的名单里边挑出了获奖的艺术家。
99艺术网:从整体青年艺术家的状态看,有没有像原先的“政治波普”、“卡通一代”整体的特征。
皮力:挺高兴地看到没有。这些年轻艺术家现在整个创作都是比较个体化的,有些体验甚至是比较私密性的,现在媒介也都不一样,很难找出一个风格上的东西。而且参展的艺术家对视觉的追求也是很明显的,比较偏重于视觉形式和观众的现场感受这样的一些东西,谈不上是一个很大的风格性的变化,确实看到今天的局面很多元了,多元恰恰是我们艺术史需要看到的。
99艺术网:作为评委会主席您觉得现在三亚这个城市对艺术的探索,想要长期地发展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
皮力:十年前我们谈到艺术,第一谈北京,第二谈上海,这几年各地都开始在做一些这样的活动,去中心化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三亚或者海南这个地方这么多艺术家来做展览,我们也希望能够看到未来在这儿做展览能够带动起本地艺术创作的一个繁荣。另外在三亚来做展览也有好和不好的地方,它的技术条件、技术指标可能未来几年还是跟北京、上海会有一点距离。但是人都飞到这儿来,实际上相对是一个很独立的一个状态。除了展览之外也应该再有一些比较好的,像讲座、论坛,大家这两天能够稍微丰富一点。如果明年要做真是建议三天、四天这个艺术家到这个地方来了,不光是看展览,我们也希望艺术家能够有一些像80年代幻灯展似的,把自己的创作拿出来看一看,大家多交流。未来,这个可能会成为三亚的一个特色,自然也会吸引这些批评家、策展人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