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陈履生笔墨特展、陈履生博物馆建筑摄影展同时开幕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2-07-04

陈履生

 

7月7日下午,“光影造化——陈履生博物馆建筑摄影展”和“务本——陈履生笔墨特展”先后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的摄影和绘画作品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所创作。其中,“光影造化——陈履生博物馆建筑摄影展”展出陈履生拍摄的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内的世界各大博物馆建筑题材的摄影作品近百幅,由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和上海明圆艺术中心共同主办,该展此前曾先后在北京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先后展出。“务本——陈履生笔墨特展”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馆和上海明圆艺术中心共同主办,展出的则是陈履生创作的绘画作品近80幅,其中大部分是最近的作品。

 

陈履生是著名的美术史论家,他像历史上的许多文人画家那样在为文之余倾心于书画。因其具有深厚的学养以及在美术史论研究方面的成就,所画也就表现出了不同于一般画家的绘画风格,文气勃发是他独具的特色和品格。陈履生所画山水以雪景为主,在天寒地冻、意境荒寒的景象中,峰石突兀,怪石嶙峋,罕有人迹,具有相当的海拔高度和文化意蕴。他对雪景的理解以及对雪景意境的把握,都可以在古人的诗句中找到合适的画题,这正是他面对现实发思古之幽情的一种表达。他的梅、竹题材的绘画,画面构图奇特,章法谨严;以书入画,强调意境、趣味和韵致。所画的梅花前无古人,以直立的梅花姿态,以新干的茁壮精神,一改古人梅花出斜枝的结体方式,也一改古人所追求的老干的苍劲味道,同样表现了古人赋予梅花的君子品格,却具有耐人寻味的现代意味。他所画的双钩墨竹完全是写生得来的景象,因此没有画谱的习气和概念化的表现,注重枝叶的穿插,于千变万化中表现出严谨和精心,不仅有着笔墨上的历史传承,而且有着现代生活的生机和新意,反映出了作者较好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他还善于运用中国画题款的方式作为形成自我风格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此举又加强了主题思想的表达,让人们能够在诗书画的结合中感受到传统中国画的审美趣味。而他在画面上的许多题跋又是一些画论和他的研究心得和研究成果。通过这些题跋还可以看出陈履生在书法上的功底和成就,表明了他对于承续中国画传统的一些基本的想法,也表现了他对于发展当代中国画艺术的认识。陈履生的绘画在笔墨和精神之间的营造,所表现出来的当代文人和当代艺术的精神,是他守望的精神家园,是他“务本”(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回归中国画本体的积极努力的成果。

 

陈履生的摄影作品所表现出的特别的美感,正是反映了他深厚的学养以及绘画方面的造诣。他将绘画美学中的一般原理,包括构思构图的基本规律,融会贯通于摄影的画面之中,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了不同于一般摄影记录的意义。而多年在美术馆、博物馆工作的经历,使得他从最初看到国家博物馆巨大建筑空间的时候开始,就对国家博物馆的建筑以及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如他在《我与摄影》一文中写道,“……新的建筑空间给我带来了新的视觉震撼以及独特美感,有了这一感情基础,激发了我拿起相机去追踪那些与结构和光影相关的景象。每当阳光在不同时段与建筑发生关系或者进入到建筑空间中的时候,光影改变了建筑的空间关系,改变了物理属性而带来了新的视觉趣味。光和影与建筑在这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关联性,晨辉和夕照随时改变建筑的物理空间,使工程图和效果图上机械性的感觉成为一种鲜活的灵动。光影赋予建筑以生命,从此,固态的建筑再也不是一成不变。之于我,正好像我居处的竹子、梅花、水仙以其特有的诱惑力在召唤我去表现它,如同郑板桥‘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树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就是如此。”所以,他的“光影造化”给人们打开了从艺术的角度认识博物馆建筑的视窗。

 

此次陈履生两个不同艺术类别的展览同时在上海开幕,不仅仅是了解、认识和欣赏陈履生艺术的一次机会,同时对于了解、认识不同艺术之间的关联以及艺术家在不同艺术领域内的不同表现,也是一个难得的机缘,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附:陈履生简历

 

陈履生,1956年生于江苏扬中市。198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美术历史及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在校学习期间两次获得刘海粟奖学金。1985年分配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先后任古典美术编辑室编辑、主任。2002年调中国画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研究员。2004年调中国美术馆,任学术一部主任,《中国美术馆》月刊常务副主编。2010年调中国国家博物馆,任馆长助理。30余年来潜心研究美术历史及理论,并从事美术批评、美术创作。获中央美院首届“张安治教授美术史论奖学基金”,获“北京市文联2001年文艺评论二等奖”,获文艺报2005年“年度理论创新”奖,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5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银奖,获文化部2006年优秀专家称号,获第五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出版著作(包括编著)50余种,其中有《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以“艺术”的名义》、《革命的时代:延安以来的主题创作研究》等;发表各种论文数百篇。先后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个人画集5种、文集2种。建有私人博物馆“油灯博物馆”。

 

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汉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视窗网(cnartw.com)总监,南京艺术学院、吉首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编辑:杨棵】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