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艺术网:这次展览名为“言像之间”,如果将你的摄影作品看成是对“像”的表现,那“言”的语言在你的作品中又是怎样去呈现的,从你的艺术创作观出发你对“言像之间”是怎样理解的?
刘阳:“摄影”在中国也称“照相”,是“照像”的变种,它交代了“光”这一前提,同时也突显了如镜子般的记实功能。然而,拍摄者的主观选择性却没能在名称中体现,以至于其在大众的认知中也被隐去,而它恰恰是摄影艺术最本质的部分,它的存在意味着摄影除了“现实”还有“想象”,除了“真相”还有“幻像”。作者的表象方法及言说方式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观念、立场、态度、思想的传递。
当我发现自己对纪实摄影的图像形式能够驾轻就熟的时候,便想放弃之去找寻新的未被开发的空间。与其他艺术家一样,我的图像与言说之间横亘的是关于“我”的一切,无论是极简的《O•X》还是极繁的《游园》,无论是女性化的《少女情节》还是无性别感的《晓梦》,图形上的巨大差异与不同的关注点均来自于言像之间的那个或执着或感伤、或自大或卑微的我。正如罗兰巴特将摄影比作“切片”,这些图像也是出自于我的某个“切片”之手。
99艺术网:展出的作品是由五个女性艺术家组成,而展出名也是“言像之间——女性艺术家五人展”,你对 “女性艺术家”一词是否会存在敏感?相对于男性,女性的特有身份,会为你的创作带来怎样的不同?
刘阳:对于“女性艺术家”的称谓,我的确有过敏感期,不喜欢被标签化,不喜欢与男性艺术家分开去被衡量。而现在的我完全不会在乎任何标签,也许因为我已然解放了自己的内心,已经不需要或不在意他人的度量;也许因为我看到了标准的不确定性及历史的无常;也许我甚至想通过于此来认识社会本身。于是我似乎开始享受于被归类,被贴标签,如看一出好戏。
女性身份对于我来说是个美丽的存在。在观察社会、检视历史、探讨本源等方面,女性艺术家与男性艺术家之间的差异不会比男性艺术家之间的差异更大。而在处理感情、人性等题材时,女人天然的敏感和脆弱会将之处理的更加深沉和动人。
99艺术网:五个艺术家的的作品类型也不同,含纳油画、雕塑、水墨、映像、摄影;而你所涉及的领域则是摄影,在你看来摄影与其他几个门类相比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它对你最大的吸引是什么?
刘阳:首先,架上绘画由于历史悠长、根基牢固,想要突破和探索是及其困难的事情,而摄影的年轻意味着它的活力和上升空间。其次,摄影作为机器复制媒介,有着与时俱进的变通性,科技的发展无不会为摄影提供新的方便、新的可能,也必然会引发新的观念。最后,摄影自身的最基本特性——纪实性,是它最大的弱点也是最大的优势。所谓弱点是它必定会受到被摄客体的影响,无法像绘画一样自由呈现自己的想象世界。优势就是它的“在场性”和“证据性”使它充满了“真实”的力量。而当代艺术的本质就是追求真实,这也解释了为何一直以来处于亚艺术地位的摄影成为了当代艺术最炙手可热的媒介。
于我个人而言,摄影是我的专业,我一定会选择这个我最熟悉最能驾驭的媒介来确保我的声音被有效传送。摄影本身也会触发我通过影像来感知世界。
99艺术网:在《游园惊梦》系列作品中,为什么会用同一主题的相关景象去累积成一件作品;如:在《游园惊梦之火车》中,你将各地火车站的样貌拼凑在一起,创造出了一副异样的面貌;当时在做这个系列时,为什么会使用这一手法?而作品中拼凑景物的镜像灰色景物又代表了什么?这个系列作品你的的整个制作流程是怎样的?
刘阳:《游园惊梦之火车站2》是我《游园》系列的第12张,它延续了同类型堆积并镜像的形式和方法。火车站和菜市场是我从小最想要避开的地方,它们有着相似的脏、乱、差,但其实作为游子的我却不断的在与之发生关系。火车站意味着“开始”和“结束”或“离乡”与“返乡“的概念,它是大社会中的小社会,那里每天上演着挥泪送别和乞讨盗窃等剧目。即便是离站踏上的动车,也让人无可奈何。作品中缝的“和谐”字样是个核心,如今的火车站已经大为改观,“和谐”是一种希冀和前行的方向。另外想要提及的是,为了增强别扭和荒诞感,此作品在形式上做了一个改变透视为近小远大的尝试,而观众似乎并未发现这一不妥,也许因为对于每个建筑来说本身透视还是正常的。我将会在透视与视觉经验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至于镜像,是《游园》系列作品的形式特点和线索,它让我有通道可以直接表达观点,可以呈现出世界的另一面。至于这件作品的倒影,我采用的是“反相”和“消色”的方法。在摄影史上,负像一般代表负面、怪异、超现实或哀伤。
制作流程如下:1.集合足够多的同类型素材(包括自己拍、请朋友帮拍、下载。)2.选择、抠像。3.排布。4.抠细节。5.调色(达到光影的统一)。6.细调。因每个建筑物是一张照片,工作量大,每张照片用时一个月到半年不等。长时间、反复、折磨的做着类似的修图工作,成了此作品观念的一部分,对我自身而言,则是一种修行。
99艺术网:而在你的《少女情节》系列作品中,观者第一眼着重的是少女或是幼女的身体,这里的身体和你的作品名之间产生了怎样的互动?
刘阳:《少女情节》断断续续做了10多年,并且会一直做下去。10多年中,作为模特的我已经青春不在、我的外婆和奶奶已经作古、我的表妹也成为了母亲,她的女儿继续为我的作品充当着模特,就是那唯一出现的幼女。几十张作品里其实大都是衰老或即将走向衰老的身体。《少女情节》始于童话式爱情理想的破灭,针对男人尤其是中国男人的少女情节提出问题。在古代,女人因衰老而缺失了男人爱的情况下仍可以由当母亲来实现精神的转嫁,而在母性光辉已经暗淡的今天,女人如何自处?当然,毫无疑问“少女情节”源于“处女情结”,所以观众第一眼关注的是少女或幼女的身体也就不足为怪了。
99艺术网:《O.X》系列中,为什么没有选择人物常见的正面,而是把全部重心放在了人物的后脑勺?你想通过一个个后脑勺让观者有怎样的触动?
刘阳:《OX》名字本身就涵盖“未知”和“不确定”的概念。后脑勺因为主体形象的遮蔽和“不习惯”,而产生出多元的释义和解读。此作品的初衷是想以大量的后脑勺表现“微小的个体在群体中既是被忽视、被归类的,又是独特而有尊严的”,在拍摄的过程中,又逐渐感受到了它非常多新的观念:关于平等、关于个性消失、关于爱和关注、关于拒绝和漠视、关于毛发和基因、关于自我认知等等。观众一般会从某一个或两个方面去解释和联想,无论怎样,都绝不会是误读!
99艺术网:据介绍,这次展览前期的准备长达9个多月。对于艺术家文献的编写都是由老师、学生配合你们艺术家共同完成,在这种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对你最大感触是什么?学生和艺术家间的这种配合会给彼此带来怎样的冲击?
刘阳:文本的梳理和再造之于我最大的收获是为我创作中的随性而为找到了一个理性的支点和建立了必然的联系性。包括不同类型作品之间的联系,包括作品与我的生活甚至人生经历之间的联系,以及与这个时代之间的联系。也让我更加确认了构成“我”的一切的社会元素在创作中的无法逃脱。艺术创作是我与这个世界的沟通方式,而关于我自身的梳理,会使我在沟通中更加自信、自如和自由。
我从学生的工作状态中感受到了她们的积极、热情、踏实、才华,因而对未来的新生力量重拾信心。相信学生们也从中拾取到了之前不曾也没机会拾取的东西。
99艺术网:你本身也是川美的在职教师,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你是何如诠释的?它是否会成为川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上着重的一环?
刘阳: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一直是教学中最被看重却很难实施的环节。尤其扩招后学生人数众多,理想、状态、行动力上都差异明显。美术学系这次采取的是实验班的方法,让有兴趣、有能力、和有此努力方向的同学参与进来,让团队在行进中能保持最大的热情,最高的效率。此为因材施教的典范。参与文本的同学,通过与艺术家的密切接触,通过每项任务的攻破,通过老师的辅导,几个月下来,一定已经变得羽翼丰满,可以翱翔得更高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