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母亲将遇难双胞胎女儿骨灰赠艺术家塑“生命之花”(图)

来源:新快报 2008-06-27

舒勇(右)捧着赵妈妈捐献的女儿骨灰

自6月中旬当代艺术家舒勇提出想用地震遇难者骨灰创作“生命之花”,以纪念汶川大地震的雕塑方案以来,这一艺术构想至今备受争议。誓将创作进行到底的舒勇能成功吗?昨日记者了解到,在灾区屡屡遭拒碰壁的舒勇,在萌发“退堂鼓”的那一刻,却意外收到一位在地震中失去双胞胎女儿的妈妈的电话,这位坚强的母亲决定将爱女的骨灰,捐赠给舒勇塑造“生命之花”,觉得“这是女儿一个最好的归宿”。

赴灾区收集骨灰频遭拒



在舒勇看来,中国文化向来都不关注个体生命。在战争中,大灾难中,生命都是用冰冷的数字来呈现。然而“生命之花”却是通过死难者骨灰直接指向一个个具体的生命,“我并不是将骨灰当作艺术的道具,而是将他当作生命的密码,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然而在大部分有着“入土为安”传统思想的国人眼里,骨灰塑像无论对于死者还是生者都未免太残酷了。各方褒贬不一,于是骨灰塑造“生命之花”成为争论的焦点。

也正是这样,舒勇向记者坦言:舆论的压力以及传统思想对待骨灰和生命的态度,致使他收集骨灰成为几乎无法完成的现实。绝大部分的死难者家属坚决拒绝舒勇的请求。



可爱的双胞胎女儿



少女骨灰塑造“生命之花”

舒勇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灾区有一位叫“赵德琴”的母亲,她一对聪明美丽的双胞胎女儿——琦琦和佳佳,在大地震中双双遇难。

后来,舒勇戏剧性地遇见了赵德琴。当时他正好带着救灾物资,来到一间低矮潮湿得几乎无法住人的破房子,一个黑瘦满脸茫然的女人招呼舒勇。一拉家常,舒勇知道她就是赵德琴。

“一进门,她就拿出一些照片告诉我们,照片上那两个漂亮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女孩就是琦琦和佳佳。她一边哭一边用极度沙哑的声音说,琦琦和佳佳生前最喜欢画画,如果不死,将来肯定会成为艺术家。”舒勇说,那一刻,赵德琴的悲痛感染着他,他又重燃了创作“生命之花”的信念。

“一定要将生命的美丽和脆弱展现出来”,但是,这时的舒勇改变了之前将很多遇难者的骨灰融在一起的想法,他决定只用琦琦和佳佳的骨灰来塑造“生命之花”。于是舒勇将这种想法很直接地告诉了赵德琴。“当时她并没有很愕然,但也没有答应。这位坚强的妈妈在第二天就主动打电话给我,说愿意将骨灰捐献出来塑造“生命之花”,并说这样的形式,是给女儿们找的最好归宿。

舒勇:用最大尊重来创作

舒勇说,他其实也是害怕骨灰的,连自己父亲的骨灰都不敢碰。更不用说是陌生人的骨灰。但是面对琦琦和佳佳的骨灰居然没有一点恐惧。“这是天意,当在祭拜她们时,燃烧纸和其它物品时居然燃烧出一朵美丽的花”。记者问舒勇下一步将怎样,他回答:一定用最大的责任和尊重来创作好这朵“生命之花”,决不让赵德琴这位伟大而朴实的妈妈失望,让琦琦和佳佳得到安息,让“生命之花”永远绽放。

编辑:霍春常】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