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阻碍了艺术投资基金的前行?一位具有多年艺术品投资经验的画廊CEO一语中的:“这个行业缺的不是钱,是人。”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将艺术品投资形容成门槛最高的一种投资:动辄上亿元的拍卖价格、赝品充斥的供应市场、有限的变现途径……将普通投资者挡在门外。艺术投资基金的诞生正是基于对资产增值的渴望和投资能力缺失的矛盾。
投资收益,从12%到125%
泰瑞艺术基金曾对现有投资人的背景做过一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超过90%的投资人不了解艺术品,60%的投资人之前从未接触过艺术品,约有一半的投资人以纯投资为目的,另外一半的投资人希望通过艺术基金投资的渠道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
从投资收益的角度说,在所有投资品类中,长期收益率最高的是股票,而唯一能与股票媲美的就是艺术品资产。从国内第一家艺术品投资基金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成立于2007年)12.75%的年收益率到泰瑞艺术基金红珊瑚一期(成立于2009年)25%的年化回报率,再到上海华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经典艺术藏品投资运作3年至今125%的累计税后收益,彰显了这个行业起步初期不俗的业绩表现。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梅建平和摩西共同创建了反映西方绘画作品市场走势的梅/摩西艺术品指数(Mei/Moses Fine Art Index),用以反映艺术品的合理回报。从这个指数的走势来看,艺术品投资长期来看可以跑赢标普500。创始人梅建平举过一个例子证明艺术品买卖不全是 “个人经验主义”:几年前,莫奈的作品《睡莲》再次上拍,估价为1000万—1500万美元,结果流拍。这幅作品在1979年以71.5万美元买入,梅建平根据 “梅/摩西艺术品指数”的回报率计算其价格应该在540万美元左右。“当时拍卖行为了争取到这件拍品,底价定得偏高”。
“艺术的第三种美”
与股票等固定收益类投资相比,艺术品投资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即其价值升值与收藏时间有密切关联,梅摩指数的联合出版人摩西(Moses)称其为“艺术的第三种美”。艺术品基金通常以封闭式基金的方式设立,由于历史上每一轮新艺术潮流的更替变换需要10-20年的时间,国外封闭式艺术投资基金经历了 7-10年才逐步走向成熟,目前国内该行业年平均投资收益率15%,尚停留在预期收益率的阶段。泰瑞艺术基金表示私募发行的投资期限少于5年的艺术品投资计划,在投资决策时应当谨慎考虑,而不足3年期的,投资者将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中国私募艺术品投资基金在收益分配上采用了国际惯例的一套规则,每年向投资者收取1.5%-5%之间的管理费用,以及一定数额的申购费用(通常为 0.25%或约定数额),此外,有的机构还会收取一定的艺术品保管费,以共享艺术藏品随时间推移价值增值的成果。如果当年投资回报率超过6%,基金还可从超额利润中抽取20%的分红。
尽管艺术品需要考验投资人的耐心,但其的确有助于起到资产有效配置的作用,这是因为艺术品基金与大多数投资品市场整体相关性低。
长期观察的结果表明,艺术品指数基金和其他投资资产呈现负相关,能较好的发挥分散风险的优势。2008年金融风暴后,雷曼兄弟轰然倒下,股票、基金等资产几乎一夜之间化为泡沫,只有艺术品资产经受住了危机的考验,一位著名拍卖行的行长甚至将艺术品基金比作是规避投资组合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
可以借助的肩膀
对于那些渴望进入艺术领域的投资者来说,艺术投资基金渠道是一个智慧的选择。初涉艺术收藏市场的人往往要碰过一、两次壁才能深刻的体会到这个行业“水有多深”。一旦资金出手,发现动辄拍卖价格上千万、上亿元的艺术品不过是仿真程度极高的仿品或赝品,打算向拍卖行追讨损失时,竟被告知其对艺术品真伪的检测只负有道德责任,并不承担法律责任,这将是怎样的悲哀。
专业的艺术投资基金之所以能较大程度的避免这类风险,是因为其集合的不仅仅是来自各方投资者的资金,还汇聚了一批选购和管理艺术投资标的的专业人士,国外比较成熟的艺术基金投资模式也给国内的私募基金管理者以启迪。其投资手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以艺术品本身为投资目标,英国的美术基金公司(Fine Art Fund)执行总裁霍夫曼管理的美术基金,将投资范围锁定在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和印象派艺术这四个领域,投资比重分别占到了30%-35%、 15%-20%、35%-50%和15%-20%。当前中国国内的艺术基金多以这种方式运作,例如泰瑞艺术基金即将发行“红珊瑚”三期,投资艺术品种类集中在当代艺术、20世纪中国油画和中国书画,占比分别为0-45%,0-40%及0-15%。
另一种是以艺术家为投资重点,其运作方式是直接从艺术家那里采购艺术品,如美国的艺术经纪人基金(Art Dealers Fund)。它们通常与多位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家签订优先购买权协议,而这些艺术家则专门为其创作作品。近年来新兴艺术家成为了资本关注的焦点,国内著名画家陈逸飞的画作就多次创造了“天价”艺术拍卖品的辉煌。当前国内外基金投资普遍趋向综合化,部分收益来自签约艺术家的作品拍卖,余下的部分则从一般的艺术品买卖中获取,选择范围极为宽泛。
证大艺术馆旗下的一家私募艺术基金公司的创始人沈其斌说,好的艺术品不一定有好的价格,如何选出真正有投资价值的艺术家和作品,对于当前专业艺术品基金经理匮乏的投资基金来说,是最大的风险所在。尽管专家打理能够规避掉很大一部分风险,由于艺术品本身的稀有性、难以估算价值,以及艺术品投资市场缺乏透明度、交易成本过高以及涨跌过快等因素,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公司及特定产品时,首先应当对相关知识和市场规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参与国内大型春、秋两拍会、画廊展,向有一定收藏经验的玩家询问交流,都能帮助投资者增进艺术品投资经验。
在金融危机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成交金额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如中国嘉德在2010年的秋拍中以41.33亿元的成交额刷新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比春拍的21.28亿元增长了95.78%。然而,这些令人惊叹的数字的背后,有多少是艺术投资基金的“行为”,规模有多大,尚无数据,基于推想之上的所谓“艺术基金将个人购买行为边缘化”的言论为时尚早。
从《钱经》的视角看,基金的出现在推高拍卖市场成交的同时,更带来了让非专业投资者和新藏家更快分享市场的渠道。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