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法国编舞家为中央芭蕾舞团编排的作品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1-05-03

Ballet central

 

5月20日至21日在北大讲堂,法国明星舞蹈演员将携手中国明星舞蹈演员,为古典舞蹈爱好者献上两场优雅而精彩的演出。此次活动由中国中央芭蕾舞团、法国舞蹈巡演学院、北京大学主办,法国驻华使馆、Institut français协作。

 

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将邀请跻身当代最伟大的法国舞蹈演员和编舞家之列的马纽埃尔-勒格利和德国舞蹈演员与编舞家帕特里克-德-巴纳来献上这台异乎寻常的盛宴。

 

中法联合出品

 

中法文化之春活动支持从2005年启动的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和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之间的特别合作,该合作是在法国舞蹈巡演学院框架内进行的。六年来,每年都有多位明星舞蹈演员和编舞家来到北京。

 

马纽埃尔-勒格利

 

马纽埃尔-勒格利于1964年出生在巴黎,他十二岁时进入巴黎噶尔尼埃歌剧院。1986年,他被罗道尔夫-纽利耶夫任命为明星舞蹈演员,直接跨越了“一级演员”这个阶段,这在巴黎歌剧院是个例外事件。马纽埃尔-勒格利是名特别优秀的舞蹈演员(无可挑剔的技巧,丰富的表现力),他是一名难得的合作者和非常全面的舞蹈演员,可以在古典剧目和现代剧目之间自如地转换。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马纽埃尔-勒格利曾经受到全球多家知名舞蹈团的邀请,曾经参与了巴黎歌剧院大部分保留剧目的创作演出。2009年,他在与米利亚姆-乌尔德-布拉哈姆合作,在表演了奥涅金这个主要角色之后,正式告别了巴黎噶尔尼埃歌剧院舞台,芭蕾舞团的众多明星演员都致以热烈的掌声。观众起立鼓掌将近半个小时之久。在此机会,他还被授予艺术与文学兵团司令勋章。2010年9月,他开始执掌维也纳歌剧院芭蕾舞团。

 

帕特里克-德-巴纳

 

帕特里克-德-巴纳出生在汉堡。他先在洛桑贝雅尔芭蕾舞团担任主要舞蹈演员,而后加入西班牙国家舞蹈团,同样担任主要演员。他曾经与最伟大的编舞家进行合作,随后在2003年创建了自己的Nafas舞团。

Etudes

 

节目

 

第一部分 :

 

- 双人舞 Sacrificium,帕特里克-德-巴纳编舞,中央芭蕾舞团演员表演

 

- Aynur, 帕特里克-德-巴纳独舞

 

- The picture of..., 马纽埃尔-勒格利独舞

 

- 六人舞《随军酒贩》,皮埃尔-拉科特创作,中央芭蕾舞团演员演出,马纽埃尔-勒格利指导

 

-叶小刚作曲 Song of the Earth,帕特里克-德-巴纳编舞,中央芭蕾舞团演员表演

 

- 双人舞《堂吉诃德》,中央芭蕾舞团演员演出

MLegris-Portrait

 

第二部分:

 

-《奥涅金》第三幕,马纽埃尔-勒格利和中央芭蕾舞团一名主要演员表演

 

演出时间:1小时30分

 

更多信息: www.ballet.org.cn

Oneguin

 

杰奎琳-卡维耶访谈

 

自1985年至1998年, 杰奎琳-卡维耶与让-保罗-卡维耶共同指导了南特巴蕾舞团与之后的法国莱因河国立芭蕾舞团。2000年, 在Institut Français(暂译名:法兰西文化机构)的支持与鼓励下, 杰奎琳-卡维耶创建了“CIDC – 法国舞蹈巡演艺术学院”,旨在进一步促进法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芭蕾舞团的多元合作。

 

CIDC自创立以来见证了中国与俄国芭蕾舞之间一段渊远流长的历史……

 

60年以来,通过前苏联的帮助,古典芭蕾舞在中国逐步地被接受并且发展。中国第一批专业舞者都是在著名的“俄国芭蕾舞学派”的熏陶下成熟起来的。简而言之,与“法国芭蕾舞学派”不同之处在于:法国学派比较注重于技术上的细腻处理与小腿部分的技术,舞蹈呈现的精炼,表演上的含蓄,并且对音乐性的讲究。俄国学派,传呈到中国后,强调了表演技术上的精湛与气势磅礴。比如,“单足脚尖旋转”的数量比旋转的质量更重要。

 

是否中国也期待能与法国在该领域能有进一步合作的发展?

 

如同其他领域以及其发展趋势,中国也希望能引进专业领域中最权威的机构与项目(比如继“俄国芭蕾”后的“法国芭蕾”),并且希望将来也能够超越这些“大师”。目前的中国肯定具备这些条件,可以通过挑选出一部分身体素质条件十分优秀的儿童来从小进行严格的芭蕾舞训练。但是这个过程还是很漫长。法国芭蕾是从路易十四的时代开始,至今已经有着将近300多年的发展!

您在中国工作的这些年以来,特别美好的回忆是什么?

 

是在2009年一月,受巴黎歌剧院的邀请,中国芭蕾舞团在巴黎演出了合作的剧目《希尔薇娅》与中国原创剧目《红色娘子军》。为期一个星期的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使得三十年以来的合作最终得到了专业界的肯定与赞许。

 

《中法双人芭蕾舞》

 

从成功和抱负的角度来说,2004与2005的“中法文化交流年”用它的成功和抱负强调了文化精神。但是从“中法文化之春”这个活动开始,两国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有了飞跃的进展。2010年第五届“中法文化之春”,23个城市,90多场活动,吸引了近85万名观众,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由此,“中法文化交流年”也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定期文化交流的一个范本。

 

然而,很少人知道其实这个成功来源于一个更早的提议—舞蹈,它作为实验性的范本给予了中法文化交流以希望。距离第一次这样的交流已有三十年了。“1980年,巴黎歌剧院派莉桑-瓦尔来给我们导演了《希尔薇娅》这出芭蕾舞剧。随后,中央芭蕾舞团的三名芭蕾舞演员便得到有法国政府派发的助学金并在法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 原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如是回忆说到。 “白淑湘是在我之前的团长,而冯英则是现任团长,这两人都是自愿参加这个助学项目的。1985年, 伟大的芭蕾舞者鲁道夫-纽瑞耶夫,以及他的伙伴赛尔吉-波利亚科夫 ,也专程来访并免费为我们编排了《堂吉诃德》这出芭蕾舞剧。”

 

自2001年始,这种文化交流项目逐渐变的模式化,集中化,就像该项目负责人杰奎琳-卡维耶所说的,“新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舞蹈团便有机会了解与比较其他国家在该领域的发展。在当时,法国巴黎歌剧院的芭蕾对他们来说近乎拥有着不可比拟的水平,各中国舞蹈团团长也开始逐步向“法国学派”水准靠拢。为此,他们建立了CIDC - 法国舞蹈巡演艺术学院。”

 

在这所学院名字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合作交流的历史,也正是这样的合作范本促成了自2001年开始,与上海芭蕾舞团创作的芭蕾舞剧《仙女》。

通过教育及文化领域双边的努力与合作,接下来的事情就变的越加顺利。许多法国舞蹈大师在中国的舞蹈团和舞蹈学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杰奎琳-卡维耶回忆到,“在北京舞蹈学院,我们共同推出了一届为期两年的教师培训文凭。与此同时,我们还与辽宁芭蕾舞团共同创立了一届为期三年的学生文凭。2009年辽宁芭蕾舞团邀请了曾在巴黎歌剧院深造,担任该团的艺术总监的法国芭蕾舞大师詹姆斯-阿玛尔。中国的舞蹈演员及舞蹈老师享受法国使馆的奖学金前往法国学习。” 这个项目延续至今:北京舞蹈学院以及上海,广东和北京的芭蕾舞团都会定期接待法国舞蹈老师,这个班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也同样有宜于教师和舞蹈专业演员。

 

CIDC在联合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同样让人惊叹。舞蹈编导让-保罗-卡维耶非常平静的列举着出 “自成立以来,CIDC共有19部合作制作的作品。 不管是“法国式”的伟大经典曲目(《吉赛尔》,《天鹅湖》,《葛蓓莉亚》,《胡桃夹子》,《希尔薇娅》,《睡美人》,《雷蒙达》, 《拿波里》,《仙女》,《唐吉诃德》)或是法国舞蹈编导创作的新作品(贝尔唐-纳德, 琼斯-马丁内斯, 帕特里克-德-巴纳, 卡德尔-贝拉尔比) ”。此外还有罗朗-佩蒂两个专场(《卡门》,《阿莱城姑娘》,《青年人与死亡》),这在中央芭蕾舞团历史上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巴黎歌剧院的明星舞者与中国搭档一起参加了上述所有的演出。

 

除了这些统计之外,笔者与舞蹈编导和舞者一起小酌呷饮时,感受到这些年来他们一起挥洒汗水编织起来的尊重与友情。正是这种亲密的感情造就了十年来的非凡成就。

 

这样的合作不仅局限于舞蹈的严格范畴中,它还同样把灯光师、舞美师和服装师联系在一起。他们都带来自己的专业技术并与中国团队分享。

 

杰奎琳-卡维耶对这个项目给予了非常积极的评价:“他们学得很快。在我们开始这项合作的时候,“脚部训练”特别是“足尖的训练”是完全被忽略的。这在“法国学派”里是关键的一点,现在已经成为老师们工作的重心。他们正在为能够在下一代舞者中解决这个问题作出努力。 在表演的领域也是如此。中国的舞蹈演员有“过度表演”趋势。这使得他们的表演有些“过时”。在这个方面我们也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至于在音乐感方面,要给他们一些时间,将本不属于他们的音乐和节奏完全消化吸收。

 

伴随着现代舞这一种在中国尚为年轻的艺术形式的发展,CIDC最近开始向现代舞开放。来自波尔多的舞蹈编导安东尼-埃吉亚今年也受邀为王媛媛的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创作新的作品。他像热衷古典舞和现代舞一样醉心于嘻哈街舞。《泰特尔斯》是他为波尔多芭蕾舞团新近创作的作品。让我们在6月24日的北京拭目以待吧。

 

正如让-保罗-卡维耶总结中所言,“我们说服企业来支持舞蹈事业的那天就是这个成功的故事完满的时候”,他大声笑着说道:“这一天正大步走来!”

 


【编辑:李璞】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