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成长于英国,严重的哮喘病阻碍了其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1927年培根离家在柏林呆了8周,而后,培根前往巴黎,参观了美术馆,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9年,他回到伦敦,在画室里用了二三年的时间使自己成为了所谓“二流的装饰画家”,同时,不断实验水彩画与素描。他的地毯设计和早期绘画、水彩,稍具立体主义的风格;不久他又受到上世纪20年代末毕加索的生物形体的影响,作品更加有机而怪异,更具超现实主义的特色。他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受澳大利亚画家罗伊·德·梅斯特的指导,正式创作约从1944年开始。1943年-1944年,由于哮喘病而不能服军役,培根转向了专业的绘画活动,并从此开始了他真正的艺术生涯。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年),是一位生于爱尔兰的英国画家。其作品以粗犷,犀利,具强烈暴力与噩梦般的图像著称,他扭曲、变形和模糊的人物画使他成为战后最有争议的画家之一。
培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英格兰人家庭。16岁时他离开家,居于柏林和巴黎,直到1929年定居伦敦开始接触油画,同时不断实验水彩画与素描。在此期间的作品有机而怪异,具有超现实主义的特色,不过一直都默默无闻。1943年一1944年,由于身体的原因而不能服军役。培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绘画活动上,成为了一名职业的画家。他是自学成才的画家。他的早期作品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1945年当他的三联画《三张十字架底下人物的素描》在伦敦展出后,他受到了广泛注意。
培根几乎全靠自学,运用多变的技法表现各种恐怖、愤怒和兴奋的形象。他最擅长运用粗犷强劲的笔触来表现画面中人物的恐怖、荒蛮、孤寂、兴奋和愤怒。培根的笔触中隐含着内心的想象和情绪,虽然人物的形象被肢解甚至扭曲,但依然保持着可以辨认的形象。在培根的笔下,形象不再是再现的重复,而是向人们展现了命运真实的面目。培根形容自己的作品是“试图把某种情绪形象化”。他喜欢表现孤独和苦恼的主题。他所绘制的人物在画面上变成了令人不适一种恐怖,巨大的苦痛感撞击着观者的心灵。正是这种敢于直视内心感受,毫不介意地表现在公众视野当中,引起了人们的内心关注,也让当时的画坛为之震撼。人们把他的作品与戈雅的奇妙作品相媲美。
培根喜欢凡·高,因为凡·高是位具有痛苦意识的人,喜爱用激动的笔触传达内心的挣扎。在气质上培根与苏丁有相似之处,苏丁也是一位用痛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画家。他总是以人作为母题作画,他把人物描绘所传达的紧张、痛苦和恐怖的感受,上升到一种崇高的境界。他曾说过:“我希望我的画看上去仿佛是人类由此通过时留下的痕迹,是已经在消失的记忆。”他的画向人们揭示出生存中的痛苦和人类天性中既可怜又可怖的一面,能引起人们的思索。
自从培根死后,其声誉与知名度逐步提高。他的作品获得大众的敬仰和等量的排斥。撒切尔夫人曾经对培根做出这样的阐述:“那一位画那些可怕的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