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圈对批评家的“批评”,理论上叫“元批评”。网络或纸媒上的这些“批评”,我印象中达上百篇。这股批评“批评家”风潮中,认为中国艺术搞不好都是批评家不尽责,比如:为什么不给大家提供新的知识成果?为什么不批评美术圈的歪风邪气?为什么要收费?这些作者对艺术批评忧心忡忡,他们一方面指责艺术批评不成系统素质太差,一方面,自己的批评文字也不成系统、不成规范,行文亦如所指责的劣质评论般,通篇“四无”(批评不点名、下结论不举例、引文不注明出处、叙述没有学理)。可见艺术批评不好做,“元批评”更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上述批评姑且称之为针对批评家的“大众批评”,从中可发现一些有趣的社会现象,反映国人甚至艺术圈内的年轻人对艺术的单纯无知。
人们曾经觉得艺术家都是凡·高,但近年各个阶层涌入艺术圈后,发现亦有很烂的艺术家、不学无术的艺术家、利欲熏心的艺术家,有些艺术家逐利甚至比商人还赤裸裸。经过2005年以来的市场混乱和一些艺术家欺世盗名的乱象后,人们突然又发现批评家中原来亦有很烂的批评家、不学无术的批评家、利欲熏心的批评家。这样的事实其实存在很多年了,只是大家现在才如梦初醒。众人对批评家的失望情绪,如同少女对所爱慕的人失望一样,根本问题在于自己太过于单纯无知,或者没遇上过真正的批评家。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哪一个职业领域都有优秀者、平庸之徒和烂人,哪怕是在大学、寺庙和医院这些不该出烂人和邪恶之徒的地方。相对而言,美术批评界还不算太糟糕的,至少尚存几个学养颇深且能担当责任的批评家,像文学界、电影界、音乐界,恐怕连少数几个都找不到。
这么多批评文章,我还没见过一篇对艺术批评的历史沿革作系统回顾的。批评可分专业批评和大众批评。后者是一种广义的艺术批评,并不是写得跟论文似的才叫批评,鲁迅的批评即是一种随感式的广义批评。在这个意义上,艺术批评实则人人能做。比如你觉得某明星画家的作品很烂,可以写一篇杂感批评他。如果人人都能写一些广义的杂感批评,我相信艺术界的风气必定正气向上。
问题是大家都觉得与恶势力的斗争及得罪人的事情,应该由号称“批评家”的人来做。这就形成艺术圈乃至中国社会的怪现状,人人嫉恶如仇,但都按兵不动,而且矛头都指向包青天、知识分子和批评家,说你们为什么不站出来。我甚至遇到一位无耻之雅友,某省城的艺术商人,每当我撰文痛骂市场及明星画家邪行时,他都要打电话来表示敬意。但让他赞助一个学术项目,哪怕区区几千元,门都没有。他的经典表态是:你就受累为社会正义战斗吧,我继续做奸商。这种把知识分子、批评家和包青天当“活雷锋”的无耻心态,在艺术圈为数不少。
对艺术批评家的“批评”中,有些潜意识颇奇怪,比如艺术家、画商可以学术和商业两边获利,但批评家、知识分子必须勒紧裤带不准挣钱,只有为社会提供免费的知识和工作才是高尚的。在现代公民社会,批评家不做圣贤不是错。一个批评家的高尚行为是他出于自愿做的,不是他必须做的。在一个消费社会,批评家收费的同时写出好的批评亦是可能的。这个道理跟艺术家参与商业一样,即艺术家参与市场销售并不一定影响其艺术创作的水平;当然,参与过度肯定会导致其作品水准下降。
批评不是只留给那些叫“批评家”的人干的,人人都可以各种文体和方式担当半个批评家。这上百篇指责批评家的作者,既然觉得没有真正的批评家了,为何不加盟批评家阵营而身体力行?如果一百个作者都变身半个批评家,就等于有一百篇文章直指欺世盗名的画家和艺术市场,中国的艺术风气何愁邪不压正?现在的情形是,大家更像只会喊话的貌似正义的呼吁家,一百个人站在路边齐声指斥数十个二三流批评家不作为,但奸恶却照常在眼前横行。这才是艺术圈乃至中国社会的危机所在。
(作者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文艺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