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多维之观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现多维度“新媒体艺术”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保兴 2014-05-30

展览“多维之观”展览现场

初夏,气温的骤升也带动了艺术的热度。2014530日,“多维之观”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项目空间开幕。同时,“集体之眼——项目国际研讨会”及“郑野夫版画作品捐赠仪式”也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多维度呈现“新媒体艺术”

此次展览策展人罗可一挑选了四位分别来自中国、英国、美国和瑞士的艺术家,展现了他们的最新作品,同时这些作品也是为这次展览而创作。作品的类型范围包括:声音装置、录像装置、生物电子艺术和网络艺术。据介绍,展览项目的题目来自于对于数学学科词语的挪用。“多维的”是一个用于几何学或物理学领域用来表示四维或更多的维度的一个前缀。和“观看”这一词语相结合,这个合成词旨在表达运用数码技术的艺术实践的多维度、多样性的创作现状。

展览通过展示四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的多样化叙事特征,尝试去引起观者对“新媒体艺术”这一概念的反思和疑问,也希望这个展览会启发观众对所谓的“新媒体艺术”的新的理解和对其实质的新认识。尽管四位艺术家都不约而同的将数字技术与电子元件作为自己作品的材料和手段,但每个人的实践方式却不尽相同。

 

詹姆斯•A霍兰德作品《琴》

来自英国的艺术家詹姆斯•A霍兰德根据展览空间创造了一个互动性的声音场域。只有在观众参与到环境中,打乱这种和谐状态,作品的目的才会出现。就像在“圆形监狱”的环境中,观者被赋予类似于自我监视的任务。

 【相关阅读】

“集体之眼”项目国际研讨会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视频】“蜕变的舞步”新媒体艺术展在震旦博物馆开幕

本杰明•培根作品《Mingle V 2》

美国艺术家本杰明•培根,他的艺术实践关注与对于数据、信息、编码解码、网络等媒介。他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将看似普通的电话转变为一个链接全球的交流基站:观众可以从一个简洁、优雅的红色壁挂电话去听取其他人的留言和贡献出自己的话语,是一个探索“偷窥喜好”心理的互动装置。

 

观众在欣赏徐维静的项目《蚕》

中国艺术家徐维静的项目“蚕”将电子设备与生物有机结合来探索另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最终目标是制造一台可以自主进行丝线材质生产的2D3D打印机。同时,还展出了此项目最新的物质成果和进度。

 

亚历山大•哈恩作品《失真图像》 局部

瑞士艺术家亚历山大•哈恩将个人化的缅怀感伤情感寄于视频装置来表达出来。其最新作品“失真图像”将原始的影像进行加工,只有观众拿着特制的“圆筒镜子”放置在屏幕上才能看到真正比例的图像。作品中的影像都是最近去世的、消失在我们生活中的人物。艺术家称每单个装置为一个“神龛”,用这种结合成像技术的特殊方式将这些人们“召唤”回现实中,表示艺术家对逝者的纪念。展览将持续至71日。

“集体之眼”项目国际研讨会现场

集体之眼——项目国际研讨会

由“集体之眼”项目组织筹备的“由文化差异审视集体主观性及其美学”国际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并邀请了包括艺术小组、批评家、哲学家、艺术史学家、作家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以不同的思维视角对“集体性”主题展开各个层面的深度解读与探讨。活动将持续至61日。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左)为郑子燕女士颁发收藏证书

补充和丰富版画收藏序列

郑野夫版画作品捐赠仪式及媒体发布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会上郑野夫先生的女儿郑子燕女士将家中收藏的郑野夫六十一幅作品捐赠给中央美术学院。这批藏品有效的补充和丰富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对于中国近代版画的收藏序列,是非常珍贵的藏品。为感谢郑子燕女士对美院教育事业和美术馆事业的支持及重温野夫先生的激情岁月。美术馆特举办了“野夫——郑野夫捐赠作品展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22日。

野夫——郑野夫捐赠作品展 展览现场

【编辑:李保兴】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