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马克西莫夫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誉满世界的俄罗斯绘画大师。梅尔尼科夫是当代俄罗斯德高望重的画家,他享有人民艺术家、美术院院士等俄罗斯美术界的最高荣誉称号。两位大师不仅在俄罗斯乃至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中国油画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西莫夫、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油画艺术有着不解之缘。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他们曾数次来华讲学和办油画训练班,被中国的文艺界和艺术界所熟知,其中马克西莫夫一度被中国画家吴作人称为“中国美术界的白求恩”。他们培养的学生中包括靳尚谊、詹建俊、冯法祀、侯一民、全山石、何孔德、肖峰等中国现代油画创作的一代中坚力量,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影响经久不衰。
马克西莫夫与梅尔尼科夫的作品,关注生活的现实品质,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和社会关怀,许多经典作品被俄罗斯国家美术馆收藏,因而进入国内的佳作已日渐稀少。此次展览,集中的展示了两位大师的19幅油画精品力作,带领观众回顾和重温俄罗斯油画艺术的经典和韵味。
策展人:王敦梦
主办:皇城艺术馆(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
承办:浙江三尚当代艺术馆
展览时间:2011年10月25日——11月25日
展览地点:皇城艺术馆(东城区南池子大街菖蒲河沿9号)
马克西莫夫 《矿工》
马克西莫夫简介:
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获得者,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作品陈列在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国立俄罗斯博物馆和奥德萨造型艺术博物馆。
1913年,出生于苏联伊凡诺夫州沙特罗夫村。
1935年,进入莫斯科美术学院里亚日斯基教授画室学习。
1937年-1942年,在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学习。毕业后任教于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油画系。
1950年,获得斯大林文艺奖金(是当时苏联文艺的最高奖)。
1949年和1951年,分别参与大型油画群像《莫斯科先进人物在克里姆林宫》和《苏联科学院主席团会议》的集体创作。
1953年,再次获得斯大林文艺奖金。来华执教前,创作《拖拉机手萨什卡》(1954年)等肖像画代表作。
1955年2月19日,受苏联政府指派赴中央美术学院进行美术教学和创作援助,2年中创作了《北京》、《吴作人》、《穿紫毛衣的女孩》等一批油画代表作。
1957年5月19日-6月9日,中央美术学院和全国美协联合举办“苏联画家康•麦•马克西莫夫教授习作展览”。
1957年夏,马克西莫夫回国。
1959年,新中国建立十周年之际,《美术》杂志发表马克西莫夫的致辞。
1993年在莫斯科逝世,享年80岁。
马克西莫夫 《穿裘皮衣的女人》
马克西莫夫 《静物》
马克西莫夫 《克里姆林宫》
梅尔尼科夫 《红衣少女》
梅尔尼科夫(A.A.Milnikov)简介:
梅尔尼科夫(A.A.Milnikov)1919年2月22日生于俄罗斯波克罗夫斯克。1946毕业于列宾美术学院。1953年任油画系系主任,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副主席、院士,人民艺术家,在列宾美术学院任教近半个世纪,是当代俄罗斯著名艺术大师,现实主义学派巨匠。曾多次获前苏联国家奖勋章,并荣获国家艺术最高奖——列宁奖章。
梅尔尼科夫是一位抒情的画家,这种抒情气质尤其表现在他的风景画和肖像画中。在风景画中,以色彩来抒情是梅尔尼科夫的特长,他善于用丰富、饱满的画笔表现景物的特点。他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小城波克洛夫斯克,自幼在大自然中嬉戏玩耍,故乡奔流的河,古老的教堂,无垠的草原和密茂的森林,都在他后来的风景画中留下了印记。肖像画一直是梅尔尼科夫喜爱的题材,他画得最多的是他的亲人和他的熟人,他画他们不易觉察的微笑和惊喜的神态,并用恰到好处的环境来加强对象的美,因此他的肖像画亲切动人,并富于诗意。梅尔尼科夫钟情于古俄罗斯壁画和东方绘画,因此在色彩语汇上做了大胆的革新。他自由地把原涂和薄敷相结合,造成特殊的肌理效果,且有意识地把笔触和刮刀的痕迹,作为绘画语言的一部分,酣畅地以此传达自己的内心感情。他尤擅于黑、褐红、绿等色彩的运用,并巧妙地掌握色调的微妙变化,使色调有了丰富的呈现。
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曾高度评价梅尔尼科夫的艺术成就,“梅尔尼科夫的艺术创作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的苏联艺术造诣,梅尔尼科夫不愧为俄罗斯当代伟大的艺术家。”
梅尔尼科夫 《初春》
梅尔尼科夫 《妇女与小孩》
梅尔尼科夫 《湖畔的森林》
梅尔尼科夫 《静静的伏尔加河》
梅尔尼科夫 《思》
【编辑:曹茂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