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表现国际 表现未来”——时空中的谜语 张奇开油画个展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家和 2009-01-10

  张奇在四川大熊猫基地

  

  张奇开近作


  我虚构空间,有光,一尘不染,并置入一个动物。


  许多人都意识到当代社会的发展违背了我们祖先天地人和的古朴而伟大的思想,违背了自然的限度,因此,它的危险日益彰显。试图描述我们时代精神的共同境遇,就是我的艺术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张奇开

  

  由上海顶层画廊举办的《时空中的谜语:张奇开油画个展》,将于今天举行。在展览开幕之前,艺术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我的作品表现未来”


  在上海顶层画廊举办的个展上,即将展出的主要是张奇开近年来创作的“熊猫”系列的作品。这倒是和他2008年夏天在伦敦马博罗画廊举办的个展很相似。不过,张奇开却告诉记者,虽然都是“熊猫”系列,两次个展展出的作品还是有区别:在伦敦的个展上,参展作品主要是2005年到2007年上半年的作品;而这次个展,参展作品主要是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的作品。这次的新作品针对的问题更广阔。如其中有一副描绘熊猫与自由女神的亲密接触,表现当前东西方关系呈现的一种特殊的状态:既互相吸引,但很靠近时又会产生很多迷惑。


  张奇开把前一阶段名噪全球的“四大天王”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称作90年代的艺术家,他认为,与他们相比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当代艺术家,而当代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同于现代艺术全神贯注于形式的变化,而是重点提出一些对社会与文化模式的质疑;不同之处在于,自己的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与那些艺术家所表现的“政治波普”、“顽世现实主义”与“艳俗艺术”等主题不同:“他们的作品表现过去的年代、表现国内的现实、表现他们无可奈何的痛苦;而我的作品则表现未来的岁月、表现国际关系,面对的是开放的全球化时代所出现的问题。”

  


  从“出世”到“入世”


  他说,在他2005年开始创作“熊猫”系列之前,他的作品主要是表现动物与空间的关系。他认为,西方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物质文明,带来人的长寿,另一方面是对人性的压抑。西方文化所提倡的人类对自然的侵占与统治,给人类带来危机。比如物种的灭绝就很惊人。人类的所作所为加速了物种的灭绝。人类的文明历史只有7000年,而地球已有47亿到50亿年的历史,还可以存在50亿年。而7000年的发展就造成大量物种灭绝,这很危险。这又与西方文化有关。西方文化强调人性的解放,但这会毁灭世界,因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动物系列就是表达这个主题。据他回忆,1988年在日本他就开始了这个主题的创作,一做就做了将近10年。


  从动物系列到“熊猫”系列,虽然有一脉相承之处,但他认为其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说:原来的动物系列画面显得很封闭、很冷,用中国传统的语汇来描述,就是很“出世”;但到了“熊猫”系列,创作的思路就打开了,就变得很“入世”了。他表示,他创作“熊猫”系列,就是要用新的中国符号——熊猫,来取代传统的中国图腾——龙。他认为,着两种图腾、两种符号,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含量,龙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而熊猫则与当下的国际事件发生关系。因此,他对“熊猫”系列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想法,比如在色彩上尝试变化,或者让熊猫更有表现性。

  


  转型期做过多种尝试


  张奇开回忆,在动物系列的最后,他的绘画创作曾经停过一段时间。那时他处在转型期。这段时间他做了多种尝试:他做过行为艺术,其中最有名的是2002年第11届卡塞尔文献展期间,张奇开策划、发动并参与了“国际新长征:红军穿越欧洲”的行为艺术活动,引起了震动,成了德国国家电视台的头条新闻,使他有机会与参加卡塞尔文献展的艺术家以及欧洲人对话。他还拍过电影,所拍的电影《非常家事》,由当事人做“演员”,是一部介于纪录片和故事片之间的电影,最后在中央电视台易名播出,还参加了柏林电影节,在其论坛单元放映。


  他为诸多与艺术文化相关的刊物撰写了许多专栏文章,讨论艺术与社会的问题,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以及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探讨当代艺术能不能走通等问题。他写的一本研究卡塞尔文献展的专著《西方现代艺术视觉文本》最近刚刚出版。更有意思的是,张奇开在为此书收集材料时,结识了卡塞尔文献展资料馆馆长斯藤格(Stengel)女士,引发了张奇开把“文献展50年--移动中的档案馆”搬到中国展出的奇思妙想,经过多方努力居然梦想成真,在2006年年底让这个全球巡回展落户四川美院所在地重庆。

  


  对中国艺术市场很乐观


  张奇开也很关心西方艺术市场的动向。他认为,当前,金融风暴的冲击加之国内的质疑声,使中国当代艺术遭遇寒流,这是好事,有助于市场恢复理性。但他又指出要用客观冷静的态度来看待。他坚信中国艺术市场不会垮掉,因为中国对艺术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他还表示,他的作品的买家,目前主要在海外,在德国、英国、法国、美国,还有中国的香港、台湾。这两年国内也有了买家,有的媒体也对他感兴趣。他看好中国艺术市场。

【编辑:姚丹】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