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向京:理想的书房就是没有书房

来源:外滩画报 2012-01-25

向京大部分的书都放在工作室内几个巨大的书架上,她做的雕塑错落其中

 

《赫尔佐格谈赫尔佐格》是向京最近看得比较多的一本书

 

在向京的记忆中,属于自己的第一个与阅读有关的空间,是床头的一个放书的柜子。“我父母都是学中文的,家里的书很多。小时候我和弟弟住一个房间,父母给我们在每个人的床头打了个柜子,专门放自己的书,”向京说:“柜子打好后,我和弟弟用水粉在上面画画,我画的是很美的花和叶子,弟弟画的是一些他想象的‘怪兽’,画完之后,大人又在上面喷上清漆,特好。”

 

向京小时候家里没有所谓的书房,因为每个房间都有书架。“家里的书很多是文学类的,我父亲对历史格外感兴趣,这类书也不少,还有各个家庭成员喜欢的杂书,”向京说:“一套叶君健译的《安徒生童话》是我的挚爱,16册,绿皮的,里面有欧洲原版的插图,我觉得特别美,这套书现在还在我父母家。”

 

1995年,向京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与先生瞿广慈(雕塑家)在昌平租了个小院,向京打了个大大的放书的架子。“我对照片比较有感情,老爱买这类的画册,还有绘画的,雕塑的画册反而最少。但是画册的价格比较贵,上学的时候买不起,后来开始有点钱了,我就买了很多画册,书架会被画册占掉一半。”

 

最初,向京会到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外文书店去买书。最初几次出国,向京总是带两个行李箱,回来的时候清空一个箱子,扛一箱书回来,后来慢慢可以在网上买国外的一些书了。向京特别不舍得扔书,她小时候长期积攒《连环画报》,后来订阅的《读书》、《三联生活周刊》等都会集起来。她说:“我没有任何的收藏癖好,只是要看的时候可以随时翻。”

 

1999年,向京随瞿广慈来到上海,一起担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工作室的老师。“有一天有了大房子,我一定要有一整面墙的书架。”向京经常这样想。2006年,向京与瞿广慈在上海购置了一套“豪宅”,并且实现了拥有“一整面墙的书架”的理想。第二年,向京与瞿广慈成立“X+Q雕塑工作室”,2009年工作室“举家”搬迁到北京。“走的时候整面墙的书架还没有装满,我把书架上的书都搬到了北京。”向京无奈地说。

 

如今,“X+Q雕塑工作室”位于北京驼房营东风艺术区内,向京的大部分书都放在工作室内几个巨大的书架上。向京把做雕塑称作“干活儿”,而且是个体力活。干活儿的时候,她穿着破旧的工作服,工作室里就像个工厂,所以书架也不那么讲究了,外观不怎么好看,有的还是从二手家具市场淘来的。但这并不影响看书,工作室凡是能坐下来休息一会的地方,都摆着向京平日看的书;家里的床头柜被书占满了,勉强只能放下一盏台灯。“睡觉前一定看书,上厕所的时候也要看,这一点是跟我爸学的。不过,‘厕所’读物一般都是杂志。”向京说。

 

向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书,她说自己一直没有养成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的习惯。“做雕塑是一项漫长而繁琐的工作,通过做雕塑我确实得到了成长,其实也逃避了另外的成长。做雕塑从学习这个人生部分中挖去了太多,这是我不愿意面对的,”向京说:“我总想着等我老了,做不动雕塑了,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看书了。后来才想到,可能老了以后眼睛也花了,求知欲也没那么强了,可能守着一屋子的书,也没有翻的欲望。”

 

B=《外滩画报》

 

X=向京

 

B:你是如何整理你的书架的,有什么特别的个人偏好?

 

X:我有一个原则,从哪里来还放到哪里。书架是按照我自己的逻辑分类的,文学、哲学、艺术类的,还有各种适合文艺青年看的各种口味的杂书,少量与旅行有关的书,与中国传统有关的书等。

 

B:最近在读哪些书?

 

X:《赫尔佐格谈赫尔佐格》和陈嘉映《无法还原的象》。我看书的时间比较分散,不能很系统地看那种大部头的书,有些书都是比较短的文章,但看完以后觉得很有收获,感觉这些就是我生活和创作中想得到的东西。

 

B:最近一次旅行,带了哪本书?

 

X:前段时间去台湾的时候就是带了上面这两本书。我需要有一种精神上的东西,让我有信心往前走。能给我带来力量的可能是照片、电影、小说、音乐,或者仅仅是一本破旧杂志上的一页插图。”

 

B;你有收藏的习惯吗?你收藏的书里面最珍贵的书,或对你来说最有意义的书是哪几本?

 

X:我真的没有任何收藏的癖好。我习惯在每本书上写上时间和来源,比如在哪里买的,或者谁送的。上次去台湾的时候,刚好碰到台北故宫(微博)在处理一批1960、1970年代出的画册,都是些包装或者外壳有点损坏的书,因为我们认识一个朋友,价格很便宜,就很“恶意”地把看着顺眼的都买了,花了十多万。

 

B:哪几本书,是您最经常阅读或使用的?哪几本书重读的次数最多?

 

X:每个阶段都不一样,工具书用得比较多。最近这本《赫尔佐格谈赫尔佐格》看得比较多,书是我一个学生送的,角上还被我的小狗咬坏了,但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可以进入创作的思维,有时还有励志的效果,对人生的体悟,感觉很好。

 

B:你是常逛书店,还是已经习惯了在网上购买?

 

X:都有。网上买的书更有针对性。

 

B:对你来说,书房是不是一个私密的空间?家里人也会像你一样使用这个房间吗?

 

X:我倒不习惯专门在某个地方看书,我喜欢随处看书。书房更多的是写东西的时候用,当然,写东西的时候书在旁边查阅起来更方便。我的家人只有瞿广慈,他也是习惯把书放在床头看,他在书架可以“迷路”,找不到书的。我是用我的逻辑放的,随时随地都能找到。

 

B:你想过你的藏书的最终命运吗?赠送给图书馆,或者卖给旧书店,留给子孙?

 

X:不用等到我百年之后,就会送人,书看了之后就是要分享。

 

B:对你来说,理想中的书房是怎么样的?现在这个书房符合你的理想吗?

 

X:理想的书房就是没有书房,所到之处手边都有书,一抓就能找到一本。不过我的书其实也没那么散,基本上在我能坐着休息的地方有书,茶室也放了几本。

 


【编辑:颜媛媛】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