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维坦的《三月》、希什金的《橡树》、波连诺夫的《荒芜的池塘》……一幅幅俄罗斯油画名品,惟妙惟肖,跃然“布”上。然而,这些“名画”作者不是俄罗斯油画大师,而是出自成都56岁的民间奇人王华民之手。她的画,不用画笔、不用油彩,全用毛线编织而成!本月13日,“花重锦官城·首届成都文艺双年展”将亮相成都沙湾国际会展中心,作为全国毛线织画的佼佼者,王华民也呈上了《白桦林》《阳光照耀的树林》《柔情微笑》三幅作品。
王华民最初开始编织源于要给孩子织毛衣、帽子等穿戴用品,等孩子渐渐长大,再也用不着穿母亲编织的毛衣时,王华民对编织的兴趣却丝毫未减。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华民把相近颜色的毛线混在一起,却发现织出来很有立体感,于是得到启发,便独创了混色编织,将毛线与油画结合到一起。随后,钟情山水的王华民买来了俄罗斯油画集,然后自制坐标,一针一线地编织,就这样,“毛线版”的《三月》《橡树》《荒芜的池塘》接连诞生,效果几乎以假乱真。
悬挂在王华民家中客厅正上方的便是她的成名作——首届中国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金奖作品《白桦林》。记者上前仔细观看,但满目的线头却让人颇感目眩。“和油画一样,毛线织画必须隔远了看才能出效果。”说话间,王华民笑吟吟地领着记者退出客厅。果然,在距离作品六七米远的楼道上,方才密密麻麻的线头顿时有了生命,蓝天、黑土、青草、绿树相映成趣,画面层次清晰,与油画相差无几。
除了《白桦林》,此番亮相成都双年展的还有《阳光照耀的树林》《柔情微笑》两件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柔情微笑》是王华民在去年汶川地震后,在20天内赶织的作品——一名年轻士兵微笑着,爱怜而柔情的眼神与怀中获救婴儿怯怯的大眼睛相视,画面表达出一种恬静、柔情和关爱,令人动容……这就是地震后被网民热议的一幅新闻照片“最柔情的微笑”,王华民用她的方式再现了这幅作品。
周春芽:每一个双年展背后都对应着一座城市
作为本土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周春芽曾经为成都双年展出谋划策,为推动成都双年展的举办起到了重要作用。谈及即将在成都举办的文艺双年展,周春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设想。他说,尽管“双年展”是舶来品,但在世界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双年展”在中国仅10多年的历史,进入成都也不过短短几年。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重镇,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当代艺术的卓著成绩,完全可以承载并需要各类双年展。每一个双年展背后都对应着一座城市:这座城市承载着一个双年展,这个双年展改变着一个城市。
此外,周春芽认为,除了展示本土文艺成就外,成都文艺双年展还将以一种国际的胸怀,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度进行打造,将其打造成为成都的一张国际名片。文艺双年展应该提升成都的知名度,增加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含量。此外,双年展这个非盈利性的社会文化活动的市场是间接的:通过展览推动艺术品的价值、艺术家的名声、收藏家的兴趣等,以此形成一个市场。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