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暗色调主义-胡塞佩·德·里贝拉 (Jusepe de Ribera)

来源:卢浮宫博物馆 2019-01-14


Giuseppe Macpherson创作
«里贝拉肖像»(Portrait of Jusepe de Ribera)
创作于1633-1656年间
© Royal Collection Trust / ©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 2018

大事记

1591年,出生在西班牙小城Játiva(近瓦伦西亚Valencia)父亲是一名鞋匠,当时订制鞋是非常昂贵奢侈的消费,因此里贝拉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差。

1612年,前往意大利罗马,与卡拉瓦乔风格的追随者相识

1616年,在那不勒斯(Naples)定居,后与当地画家Azzolino之女结婚,为其早期建立艺术圈的关系提供了帮助。

1620 - 1626 年,随着对里贝拉青睐有加的时任西班牙总督欧苏纳公爵的离开,缺少油画订单的画家转向制作版画,在这时期创作了大量优秀版画作品。

1620年后期油画生涯开始重获辉煌。

1644年,女儿嫁给了一位西班牙贵族。同年记载画家的身体似乎出现很大问题,无法再作画,但工作室的学徒依旧在其指导下完成订单。

1647-1648年,人民起义,反抗西班牙统治。里贝拉也受到暴力威胁,寻求总督的庇护并搬至总督府居住。

1652年9月2日,在那不勒斯去世,家庭已陷入巨大的经济危机。

胡塞佩·德·里贝拉

名字有多种写法:Jusepe de RIBERA,José de RIBERA,Josep de RIBERA。

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著名的西班牙画家、 版画家。长居意大利,1616年起在那不勒斯定居,当时的那不勒斯属于西班牙帝国的一部分,由西班牙总督统理。他的西班牙国籍使他很快与当地的统治阶级,艺术品经销商,以及重要收藏家相熟,也是从这个阶段起,里贝拉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胡塞佩·德·里贝拉,西班牙人”(Jusepe de Ribera,español)。

此外,由于他身材的矮小,也被同行称作“小西班牙人”(Lo Spagnoletto)。

里贝拉的创作主题丰富:常见有宗教画,也画有风俗画、肖像等。一生作画风格有着复杂的变化:从初期忠实追随的卡拉瓦乔式明暗对比,到暗色调主义(法语:ténébrisme,意大利语:tenebroso)更为极致强烈的光影反差,再到向威尼斯画派借鉴的多样色彩以及用二维平面表现的动态,晚年的时候又回归到暗色调主义。再看里贝拉笔下的人物,不仅形态高大,在表意上亦很深远,有着现实被浓缩后又大写加粗的逼真感。


«忏悔的圣杰罗姆»(Saint Jérôme pénitent)
©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Franck Raux


«福音书作者圣约翰»(Saint Jean l’évangéliste)
© Musée du Louvre, Dist. RMN-Grand Palais / Harry Bréjat


«隐修士圣保罗»(Saint Paul Ermite)
© RMN-Grand Palais / Gérard Blot


«耶稣降架半躺图»(La Déposition du Christ)
©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Gérard Blot / Hervé Lewandowski

里贝拉的生平资料缺乏详实记录,有传言他在瓦伦西亚师从画家弗朗西斯科·里巴尔塔(Francisco Ribalta)。后来年少离家,在意大利开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初到意大利的时候,尤其是在罗马,里贝拉常与卡拉瓦乔的追随者交往,因此画中亦有卡拉瓦乔的影子,明暗对比效果明显。再后来,他的风格日益成熟,逐渐发展成了“暗色调主义”,画中的明暗效果更加显著,严谨而肃穆,光亮部分强烈,暗的部分愈加深沉,通过明暗强烈的对比烘托画面的戏剧氛围。画中的人物不同于卡拉瓦乔风格的过分真实的“粗俗”表达,里贝拉推崇博洛尼亚式的古典式样:细腻、 精致。他笔下的人物不论身份,不论身处何种场景,总有一种贵族式的美感、 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优雅。

这幅画创作于里贝拉画风成熟时期。暗色调兼博洛尼亚式古典风格。


«足部畸形的人»(Le Pied-bot)
创作于1642年
H. : 1,64 m. ; L. : 0,94 m
藏于卢浮宫博物馆
可于德农翼,二楼,718展厅观赏到作品
© 2007 Musée du Louvre / Angèle Dequier
M.I. 893

画的是一幅全身像,表现的是一名足部畸形的侏儒乞讨者。他的身份由左手拿的纸表明。在当时的那不勒斯,乞讨也需要“资格证”,证上用拉丁语写着“请赐予我恩惠,承蒙上帝之爱”。

里贝拉笔下的这名乞讨者“摆了造型”:将拐杖举在肩上,他面向观者,眉眼俱弯,咧嘴笑着,甚至光着的脚也摆了姿势。这样的造型是特别的,也是令人感动的:里贝拉巧妙地表现出了他的乞讨身份,却没有直接揭示他的生活窘境,而是给了这名乞讨者尊严。通过乞讨者的表现,也可以感到他作为模特的自豪与开心。画中仰视的描绘视角以及背景中非常低的地平线和大片天空可以将画中的人物烘托得更加高大。

在里贝拉的画作里常可以寻到人民群众的影子,他会画那些劳动人民、老弱病残者。如同委拉斯凯兹,他也将视线转向了“侏儒”群体。他的描绘总是深具怜意,力图用光影将人物真实地表现出来,自然而不做作。

里贝拉创作的画面:整体色调偏暗,而亮色部分则显得暖而不温,表现的是一种人为隐秘刻画的“现实的瞬间”,给人静谧的感觉。

当时,那不勒斯隶属于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里贝拉凭借绘画技艺得到了西班牙当权者们的青睐,成为了非常炙手可热的大画家。他对后世的影响颇深,尤其是那不勒斯画派;也由于他的不少画作被带回、寄回西班牙,在西班牙也出现了一批深受里贝拉影响的艺术家,他也被视为西班牙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牧羊人敬拜»(L’Adoration des bergers)
创作于1650年
H. : 2,39 m. ; L. : 1,81 m
藏于卢浮宫博物馆
可于德农翼,二楼,718展厅观赏到作品
© 1999 RMN / Franck Raux
INV. 939

这幅里贝拉创作于晚年的作品已不同于职业生涯初期强调的明暗对比,此处,他选择突出表现亮部。人物也占尽画面。

我们首先可以看到身披蓝色外衣,看向天空,并且正在祈祷的圣母玛利亚和她面前躺在马槽里的婴儿耶稣。两者皆被明亮的颜色强调突出,因为这是画面的重中之重。而四周的牧羊人正围绕着耶稣展开他们的敬拜活动。三名牧羊人目光紧锁耶稣:画面左侧的那位身处暗处,俯身脱帽;右侧前方的单膝跪地(石头上),双手合十;而耶稣后方的牧羊人双手交叉摆于胸前。他们明显的姿势表达了敬拜的十分虔诚的心。老妇人手托篮子,正望向观众,似乎是在于画外之人沟通,引导观者融入画面。而她穿的红色衣服则与玛利亚的红裙相呼应。此外,画前方躺着的羔羊和耶稣在一条斜线上,似乎是预示着耶稣将要面对的宿命。

画的特色在于里贝拉将自然的人貌与古典的表现方式结合在了一起:牧羊人手部的粗糙,他们身披的兽皮和羔羊的皮都被细腻的笔触给详尽地刻画出来了,有一种被自然化的现实感,不僵硬也不过度。同时,圣母玛利亚的形象和中世纪圣像的表达很接近,圆润,白里透红的脸庞和优美的祷告手势等将玛利亚的美表现地淋漓尽致,高贵典雅。

此外,画面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点:里贝拉选择表现的是白天,而当时的画家一般根据平安夜记载选择描绘夜晚。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