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中国北京草场地155号A
开幕:2009年9月26日下午4点
展览时间:2009年9月26日——11月22日,10:00-18:00(法定假日及每周一休息)
人类的历史也是资源利用的历史。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利用曾经强劲地推动了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这些化石燃料是亿万年前由生物遗体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对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意味着动用了储存在地下的在人类历史之前来自太阳的能量,从而满足人们试图超越自然条件的限制而加速发展的企图。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科技的革新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对化石燃料不加节制的利用也带来了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污染、气候改变等不利于人类生存的问题。同时对化石能源的严重依赖使人类在这一资源面临枯竭的时候面临着严重的困境。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调整并改变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并且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文明的进程进行反思,探讨可持续的和更健康的发展模式,进而在日常生活的层面进行力所能及的努力。这不仅是一个科技和经济的命题,也是今天的思想文化领域着力关注的方向。
作为中国的石油产业诞生的地方,玉门油田在三十年代曾经为艰难困苦中的中国贡献了它宝贵的资源。然而在资源耗尽以后,诸多社会问题浮出水面。体制、社会阶层、民族、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因素纠缠在一起,使被遗弃的玉门表现了错综复杂的社会景观。政府意志、地缘经济、底层民生、自然生态等种种矛盾产生了尖锐的对立和冲突。涸泽而渔的生产方式,体制转变留下的阴影,残垣断壁的街道和人去楼空的城市,入夜后的无政府状态,使玉门呈现了一个极为特殊的西部荒野与蜕化的工业的合成机体。然而人们仍然生活在这座高海拔的城市中,普通百姓仍然延续着日常生活的平凡,延续着他们的简单需要和大大小小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的庄辉就出生在距油田70余公里的玉门镇。与众多当代艺术家不同,庄辉的青少年时代不是从中学到大学,而是从十五岁就开始在重型机械厂作为产业工人度过的。出于对艺术的喜爱,庄辉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底层的社会经验和他对艺术家身份的独特认识,使他的作品直接地切入了社会现实,并且总是将目光专注于普通人,特别是底层劳动阶层。从1992年的作品“为人民服务”、1995年的摄影作品“一个和三十个”(作者分别与三十个农民、工人、艺术家、儿童合影)直到1996年开始的与不同的职业团体(工人、农民、士兵、学生、医护人员等)多达几百人的合影,使庄辉成为了一位广受国际关注的重要中国当代艺术家。2000年前后,庄辉创作了几组大型的装置作品,同样将社会问题和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作为作品的侧重点。旦儿是一位出生于陕北的女艺术家,2006年开始同庄辉合作创作。他们一同实施了五十幅社会新闻图片的大幅油画作品的计划,关注了网络上流行的底层社会新闻这样构成巨变中的中国社会然而常常被主流的话语所遮蔽的声音。
2006年庄辉和旦儿开始对玉门计划进行酝酿和构思,他们作了大量的实地调查,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和录像素材。从对当地的历史、人文、社会生活的变迁等各方面的关注发展到对石油开采的历史、时代转换中东西方的冲突和互动在石油方面的表现,以及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和反省。他们的努力虽然不是从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学研究的角度,但是他们的第一手材料和切身感受是非常宝贵的。从发现、接触、调研,他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计划,将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能力凝聚在一个为期一年的照相馆计划上面。这一计划并没有单纯而直接地反映石油枯竭所带来的超常景观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生活在当地的一个个的普通人。庄辉和旦儿在当地开了一家货真价实的照相馆,提供普通照相馆的服务,为当地人拍摄证件照、艺术照、合影等等。在化妆、服装道具、布景、灯光等方面遵循了现实当中的审美取向。对这些普通人的注视使人感觉到在这些普通人身上发生的事情同样可以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他们日常面对的问题与你我所面对的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这是一个生存中的原点状态——急功近利地对眼前利益的追逐和对保存人类生存环境的美好愿望都是从这一原点出发的。
庄辉和旦儿将照相馆及其产生的结果移植到了艺术空间的语境中,现实生活中一年的时间被压缩到了一个具体的空间,艺术作品与具有实用功能的影像融为了一体。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这样一个具有专业指向性的空间中,庄辉和旦儿的计划触及到了摄影艺术的外延和内涵方面的诸多问题。与影像有关的环境布置、具有实用功能的影像产品、背景和条件的铺陈和介绍等等有机地构成了这一作品。摄影艺术与日常应用的照片产生了互涉,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日常照片以及大众审美所具有的更丰富的意义,同时摄影艺术也随之得以拓展和丰富。
现实总是极端地强大。处于理想范畴的艺术如果能对现实产生影响,那么起到作用的是艺术家的态度。
【编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