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李峰:民生银行和金融客户都是美术馆的转化对象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陈伟静整理 2014-09-12
民生美术馆馆长李峰
21世纪民生美术馆副馆长李峰
【编者按】2014年9月12日上午9时,由99艺术网发起并承办,文化部艺术司、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龙美术馆联合主办,以及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震旦博物馆、今日美术馆、民生现代美术馆、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浦东时报等共同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2014•浦东)在上海龙美术馆(浦东馆)开幕,本届论坛主题是“中国民营美术馆的战略定位与运营策略” 旨在搭建国际民营美术馆领袖、行业精英对话的高端交流平台,整合国际美术馆行业领袖思想,为推动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解决之道。

在第二单元民营美术馆与公众互动的方式及公共价值体现的圆桌讨论中,21世纪民生美术馆副馆长李峰发表了讲话。

我希望公共教育活动不仅是简单的普及

公共教育一直是我比较忽视和要自我检讨的项目,结果今天把这个难题抛给我,其实我也最怕回答和讨论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个人对公共教育的忽视,跟我自己的专业、兴趣点有关的,我对艺术本体的东西可能更有兴趣,我更喜欢的是跟艺术家进行交流,我觉得这个东西是艺术的核心所在。

但是从去年我在民生美术馆淮海路的那个馆工作开始,我发现这个工作是非常的迫切。既然是全面负责那个馆,那就必须什么都要管了。而且我觉得美术馆应该做的不仅仅对公众普及的工作,很重要的一块还是对我们展览本身的参与和建构性。很多时候公共教育也会是艺术展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最早我觉得这些东西离我们的展览、离我们核心非常遥远。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很多艺术家很享受和公众的互动,甚至把公众作为他他作品的一个重要部分。

讲到民生美术馆的经验,我们在淮海路的时候,美术馆位于市中心,地铁、公共交通非常方便。来到浦东以后,正如薛梅刚刚所言,交通很不方便,上海的浦东就好像北京的望京,很多年来大家都会认为这个地方不够人性化,生活很不方便。如何在一个新的美术馆开发公共教育的活动和项目,对我们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对于未来我个人提出一些设想,通过一些相对公共性的项目比如我们感兴趣的电影、建筑等等,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我希望我们的公共教育活动更多的是先锋的、互动性的、参与性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普及,更不是把公众当傻子,而是给公众一种思考,为什么我要参与?我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是娱乐化还是一种共建?很多时候,公众反馈给你的问题也会更加刺激你的工作。

对于民生美术馆来讲,由于有前几年的积淀,外界来看,我们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美术馆,是原民生美术馆的延展和递进。 从最早面对传统艺术到后来的先锋艺术,从一个小体量变成一个大体量,从一个小空间变成一个大空间,更增添了国际化、多元的艺术项目。实际上这些年的沉淀也有它的优势——关于民生的公共记忆。

强调“在地性” 重视客户转化

民生美术馆还有一个特点是比较注重与年轻人、白领等等这些新鲜的头脑保持互动的习惯,我希望把那些跟艺术本身关系还不够密切的客户演变为我们民生新场馆的客户。我们内部曾有过这样一个讨论,我们希望把几个美术馆的客户统一成一个总体,然后大家共同来消化。

当然我们今天也面临一个问题,我们的展览、公共教育活动,实际上很多时候跟这个馆本身更为相关。很多虚拟的情况其实是很遥远的,例如,我们美术馆的“在地性”有一部分就要考虑到老观众的转化,还有一些金融客户的转化。在我来之前,我一直认为民生银行是个小银行,在中国,民营有时候好像意味着你很小、很不靠谱,但之后我发现它有三四万人在这里工作。随着我进入这个体系,我发现民营美术馆实际上跟美术馆在中国的地位是一样的,民营美术馆更是中国艺术和文化创造的主体所在。事实上,民生银行这部分首先是我们的优质客户,而且金融的客户也有金融的家庭,刚才谢素贞馆长也讲到,我们可以“以一博三”,只要一个小孩子,就可以带动一个家庭进来,民生银行、民生美术馆显然有这个优势。从自身家庭的经济实力以及社会影响力而言,民生的客户也是有它的长处。

我们深知做一个新馆不容易,尤其新馆的交通也不是很便利。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更希望拥有多一点的热情,来共同把艺术,把美术馆做好。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