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市场的热闹并不能掩盖书画市场行情的复杂性
2017年是一个敏感而又特别的年份。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规模达到了3000多亿元,拍卖市场规模也基本上稳定在了600亿左右。很多人认为,“2017年是市场由调整期走向新一轮高峰的转折点”,但整体看来,二级市场以外的经营行情并没有对上述的预期作出积极响应,画廊市场持续低迷、博览会市场波澜不惊、私洽交易较为冷清。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创新的形态,如平台化(文交所)交易、艺术电商发展及艺术金融等发展较快,却还没有成为影响市场的重要力量。可预见的是,2018年的中国书画艺术市场与艺术品市场一样,将会是各种力量角逐,市场的发展状态与趋势更加扑朔迷离。
对艺术史的深入认知是保持书画艺术市场持久发展的内驱力。由于历史的原因,近现代是我国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书画作品在中国市场中流通数量最多,占整个艺术品市场近50%的份额,且名家作品价格高昂。相较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其他板块,虽然中国书画艺术市场尤其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优势。例如门槛高、专业性强、价值评判机制日趋完善、价格体系框架清晰、收藏文化更加科学等,但直到目前,人们期待的市场顶峰并没有来,市场规模也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市场信心在整合过程中,还没有被凝聚起来。一些老的问题如艺术品征集难、进场资金受阻、艺术品市场人气不足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目前,书画市场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大的趋势,那就是二元结构的生成,即高端投资市场与中低端艺术品消费市场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艺术品资产越来越成为资产财富管理的重要工具。但事实上,市场预期与行情间的脱节关系却令人惊讶。其原因基本可以归结为七点:第一,经济发展大环境不稳定,艺术品市场规模下滑,市场信心分散动摇;第二,市场处于礼品市场向投资市场转型中,投资市场发育缓慢,拍卖规模持续萎缩;第三,市场创新过程中的投机意识严重,退出机制建设滞后,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更多的压力与风险;第四,拍卖企业面临投资市场规模提升、“互联网+”创新模式的应用发展快、国际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收藏群体的年轻化趋势、拍卖资源的区域化聚集态势等新的情况,积极转型的任务急、压力大;第五,拍品征集及交割困难依然存在,并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第六,综合服务及其手段滞后,特别是金融服务滞后明显;第七,对艺术品市场规律认知不足,把控能力弱,市场预期管理滞后等。
这种情形导致了市场内投资机遇的流失,很多重要藏家往往会选择将视野延展至世界范围。笔者认为,虽然困难重重,2017年艺术品市场的科学化进程已经开始。首先,国家政策与法规的支持需要进一步增强,特别是《艺术品市场经营管理办法》出台。其次,艺术品鉴证备案体系建立并落地服务,全国艺术品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筹成立。三是艺术品资产管理正在突破性发展。
虽然2018年也许并非预想中的“回暖转折点”,但一系列具体措施的落地,正在让市场健康化的进程逐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