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之结束——《马戏团》的到来
展览时间:14/10/17-15/01/16
展览地点:红砖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
在红砖美术馆开馆展 “太平广记”策展之初,曾意向邀请黄永砅2012年创作于纽约的《马戏团》,由于种种因素,该作品未能于展览开幕时到场。展览结束之际,在海关盘亘多日的它或它们终于到来。《马戏团》的延迟与最终到来,正是“广记”重新开启之缘。尤其是在今天,“马戏团”不再是一个修辞上的隐喻,而是我们的现实:似正襟危坐的马戏团,但终究是一个“无头”的“马戏团”;虽然黄永砅创作时着眼于更大的时空:时间的终结,末日的景象。借着“马戏团”的到来,红砖美术馆同时也展出《千手观音》和《桃花源记421-2008》,并使这三件作品之间产生新的阅读。
白话——刘庆和说
展览时间:14/10/17-14/10/29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
与以往注重展览宏观场面和当代性的方式不同,刘庆和这次的作品集中展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一个家庭的生存兴衰。通过100多幅精致的水墨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个老人和一个少年在世纪的时间长度里,各自以自己的方式所走过的足迹,如同记忆长度的横截面,回望在裸露的鲜活面前。作品中所体察到的,表现出的,和隐喻在其中的含义,让观者感受到一个小小的家庭与动荡的社会,个人的下意识保护和集体的冲动、亢奋之间的痛楚和无奈。
迭戈·里维拉——墨西哥的骄傲
展览时间:14/10/17-14/12/09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19—21号展厅
迭戈·里维拉被公认为墨西哥壁画家中的杰出代表,享誉世界。此展览,汇集了他五十二年创作生涯中的34幅代表性作品。从1904年创作的风景画到1956年的肖像画,徜徉其中,可以从油画、水彩画、铅笔画、炭画等不同种类或是综合技巧、拼接的运用中,欣赏到画家绘画技艺的演变过程。展品汇集风景画、静物画、肖像画、风俗画、裸体画等,反映出自然主义、立体主义、原住民自然主义的不同阶段,而这些正是墨西哥画家们和壁画家们所构成的不同流派。
我的颜色叫柏林
展览时间:14/10/17-14/11/15
展览地点:上海证大喜玛拉雅中心B1、3F
伍德•劳尔作为一名摄影记者,他以能与名人、政要等近距离接触的特别身份,一方面恪守新闻性原则,用理性的逻辑思维审视拍摄的对象,让镜头记录下了这些名流们瞬间,作为新闻素材被广泛传播。伍德用艺术的思维去抓取“典型瞬间”,再现他作为艺术家的个性敏感,让公众通过其敏锐的艺术觉察,去感受这些名人不一样的瞬间,进而发现并去细细体味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
第三种批判:艺术语言的批判性
展览时间:14/10/18-14/11/04
展览地点:北京时代美术馆
自六十年代伤痕艺术,至政治波普、艳俗艺术,中国出现一种基于题材的批判;后来,出现基于前卫艺术的批判,以另类空间和事件博人眼球。而在当代艺术整体认知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提出第三种批判——形式语言的批判,艺术家在主体构建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敏感地深入材料的物质性,探索身体与材料的关系。
远望地平线——中国当代艺术青年之新音
展览时间:14/10/20-14/11/14
展览地点:法国尼斯亚洲艺术博物馆
这一代的中国青年艺术是多样式、多风格和多观念的,展示了十分的多种可能性和未来潜力。看中国的青年艺术,实际上是在看中国的未来心灵图像史,它们的演变轨迹是生活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一种精神表征。仔细分析、研究和论辩中国的青年艺术也是在观察中国的一代心理症候的种种记录,它们意味深长,也足具厚度——如何看一个文化体的创造力和促进性。
象界——2014上海当代艺术家联展
展览时间:14/10/21-14/11/04
展览地点:上海国际雕塑展览中心
经历了近30余年的上海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从萌发、突围渐渐走向多元多方位的全面拓展。一大批艺术家各自闯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游走于中外美术的各项大展之中,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视觉图像和独立的思考当代社会问题的角度,构成了中国当代美术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他们偏重于守护个人边界;置于当代国际艺术思潮交流最为发达的上海,但相互之间不追风、不成群;不论相互之间从什么样的当代媒介和创作方式契入,却坚守着个人的高精神品质的积极建构。
罗曼•西格纳:录像与电影
展览时间:14/10/23-14/11/23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自80年代末期,罗曼凭借着出版物和录像被介绍到中国的艺术学院,并广泛的被接受。罗曼的工作涉及到火药、沙子、水和时间,1987年他在卡塞尔文献展闭幕式的项目《纸的行动》中,让他关于时间雕塑的概念彻底的达到顶点。罗曼的工作多被记载于具体的录像和文献之中,他可以被看作接续了录像艺术被发现之后,以及激浪派运动,达达运动的艺术家。
墨影画韵——陈大志摄影作品展
展览时间:14/10/23-14/11/03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5号展厅
摄影家陈大志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掌握一套独特的技法,利用黑白胶片的特性,在照片上实现了中国画的一些皴擦、笔触、墨染等墨法和笔法;使其摄影作品从画意到细节,在保留摄影艺术的透视语言的同时,又巧妙地溶入了中国山水画的水墨艺术形式;使其摄影作品展现出浓浓的中国文化的哲学意境。被艺术界誉为,继郎静山之后将中国当代画意摄影带到新的格局,呈现出更广阔的自然之美和更深刻的诗意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