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微信拍卖:一个新的生态圈

来源:文物天地 作者:马怡运 2014-08-08



 微信拍卖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和普及,手机网民快速增长,世界正迈向移动互联时代。移动互联网使社会化媒体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微信营销”成为当下时髦的词汇,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

微信,正如广告语“超过三亿人使用的手机应用,是一种生活方式”一样,无论你用或不用,微信已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马云的阿里巴巴、马化腾的腾讯这两大互联网巨头的打车神器之战,大家不会陌生。在这次“二马请全国人民免费打车”的活动中,如果你没有微信,那你是享受不到任何优惠的,因为所有车费的支付都是通过微信的支付工具来完成的。

微信营销中,最重要的是网罗人气。杜蕾斯用十盒套装换来几万粉丝,星巴克根据客户评论回馈音乐,小米微留言均人工回复等都是成功案例。

艺术品拍卖也通过微信平台来实现了,你会参与吗?

事实证明,微信拍卖并不是一个假设,很多人已经把它变为现实。

用微信买包?还是买画?

微信朋友圈最常看到的是,代购天天以刷屏的节奏发各种奢侈品包包、衣服、鞋子。这些包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但奢侈品的拥趸们还是不惜将一个月的工资或者几个月的工资花费在一个包上。

如果说一幅当代名家的画作也是几千元,相当于一个便宜名牌包包的价格,你会心动吗?

微信拍卖即在微信公共平台,由拍卖方将拍品信息、图片等上传到公共平台及朋友圈里,关注拍卖平台的客户均有资格竞拍,藏家可通过回复公众平台竞价,第一次竞拍的同时,要留下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否则竞拍无效。也可直接加入会员后竞拍,打电话竞拍同样有效。真有兴趣,你需要做的就是搜索一个微拍群,加入,出价,一幅画作就归你了。不需要申请号牌、不需要押金。

微信拍卖就是如此简单。

2013年3月15日,《城市画报》在其微信公众号上义拍油画《工具》,为重病的实习生筹款,底价800元,278人次参与,3小时后以3660元成交。5月17日,《城市画报》正式启动微信拍卖,曾翰摄影作品《66号公路#18 Seligman,亚利桑那州》底价1200元。

山东烟台的嘉美葡萄酒行老板曹振刚,也在微信上以竞价方式,最终以10元、80元和220元的价格成交了3瓶进口葡萄酒。虽然赔本赚吆喝,毕竟有了可喜的开头。4月18日上午,曹振刚又在微信里发起古玩精品专场,他说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自媒体和产品营销相结合的创意模式日渐火爆,让他感叹市场潜力巨大,想通过创意营销走出一条与别人不同的路。

2013年11月28日,双飞艺术小组的杨俊岭、林科坐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去看史金淞策划的拍卖双年展。两人在火车上画了62幅水彩,10块钱一幅起拍,以5小时车程为时限,放到一个艺术家群里去卖,发现很多人想要,最后以120元一幅被两个藏家买下。此事激发了他们做微信拍卖群“中国最好的拍卖协会”。这个拍卖群目前的单笔成交纪录是2.6万元,“中国最好的拍卖协会”有138个群友,396人次进出群。

2014年1月24日,文化中国网发起的“微拍卖”平台“周周拍”上线,首场“郭术君禅意小品专场拍卖”,52件作品全部无底价起拍。周周拍的参与方式简单:所有关注“周周拍”平台者,均有资格竞拍。第三场“书画艺术品慈善拍卖”有48幅拍品上拍,均为文化中国艺术会馆的馆藏作品,其中一部分为第八届“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年度盛典书画大赛获奖作品。如今,该平台连续举办了5期微信拍卖。该平台负责人高松表示:“做这样一个平台是受海外拍卖行的启发,微信是目前最火的用户平台,在微信上拍卖的话,只要有网络就能参与其中,所以面对的是一个广大的用户群。”高松透露,平均每场参与人数达到上千人,但受藏家不能看到实物等因素影响,成交额相比于传统拍卖还有差距。



周周拍手机页面



阿特姐姐拍卖手机页面

2014年3月14日,网上曝出《海南“微拍第一人“微信拍卖饰品月入二十万》的文章,仔细一看,原来,海世界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恒在微信上以竞价拍卖方式,以几千到几万元不等的价格卖出二十余件饰品。目前,他每月从微信拍卖出的饰品总价能达到20万元左右。本来,他只是随意在朋友圈里晒个图片,在微信群里发个语音聊聊天,也会发些公司的工艺品图片放在朋友圈供朋友鉴赏,没想连续发了几天后,引来众多点赞,甚至有人私信他想要购买。于是,便有了微信拍卖的想法和行动。

微博有个“阿特姐姐”靠爆料艺术圈八卦走红,微信圈有个“阿特姐夫”。当然,这个“阿特姐夫”和“阿特姐姐”并非一家,阿特姐夫的真实身份是上海泓盛拍卖公司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监胡湖,自称“活在未来的艺术行业观察员”。“我有一个偏激的观点,”胡湖表示:“艺术必定走向大众,但不会是通过美术馆,也不会是通过艺术教育,只可能是通过消费。”

据说,胡湖跟艺术家谈钱,跟收藏家谈学术,跟评论家谈市场。胡湖有个“阿特姐夫日夜场”在一周内卖掉了近50件作品,成交均价3000元左右,成交率100%。他对媒体表示:“我发起微信拍卖群,不光为了买卖作品,还为了发展人脉,发布信息,跟朋友交流,或者把买家变成自己的客户。新人入群,很快就会有五六个群里的人过来加微信要求单聊。”“阿特姐夫日夜场”和“阿特姐夫同步群”很快满员,现在两个群里280人,因为人数限制,胡湖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清理筛选,把总是不出价的人请出去,再把买家加进来。100%成交率让他既骄傲又担忧:“我真的担心某一天会流拍,交易越多委托方期待越高,希望不要老卖小东西。”

除了“周周拍”“阿特姐夫日夜场”,“墙艺术”集团也在微信平台推出“蔷薇拍卖”,首场在一天时间内收到微信询价1133次和60余次出价。蔷薇拍卖负责人表示,微信拍卖是想提供一个全新的艺术品移动拍卖平台,让更多人参与艺术消费,增强艺术品收藏的趣味性。

腾讯微购物总经理叶顺福看好微信的前景,在今年4月举办的“2014国际拍卖人高峰论坛”时,他讲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与以往PC时代的区别:“PC时代相对比较封闭,只能在办公室或是家里才能通过网络连接世界。而移动互联的最大特点是消费被场景化,每一个用户在开会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去消费实体服务的时候,都有机会的去通过手机建立起联系。所以pc时代大家感觉网络的连接是虚拟的,移动互联网将会让实景的场景跟用户的连接更加贴近。”

微信拍卖能玩多久?

互联网使得交易可随时发生,过去是在艺术论坛的收藏交易板块,现在是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朋友圈,将来会是在哪里?谁都不知道。微信拍卖能玩多久,也都说不准。有些在微信拍卖买过作品的人说,不关注拍卖群了,因为“每天太闹了,啥都做不了”。

其实,微信拍卖再红火也没打算和大型拍卖公司竞争,压根儿“分”的就不是一块“蛋糕”。拍品、客户群都不是一类。一场微信拍卖几乎没有多大成本,不过发起人却一点也不轻松。普通网站的拍卖只有冷清的页面,注册竞拍资格也挺麻烦,且多使用二五八竞价阶梯,叫几口价就结束了。微信拍卖群最需要的是网络人气,有人气才有买卖。

为了热场,攒人气,杨俊岭看手机看得眼睛都不行了。胡湖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如此,他曾跟某媒体吐糟:“我必须保持每天都在线,手机必须一直连着充电器。我一直缺少睡眠,经常忘了吃饭。这样赚钱太辛苦了。”胡湖更感兴趣的是竞价背后的数据分析,而杨俊岭希望线上微群可以落地成艺术空间,为同辈的年轻艺术家提供展示机会。

微信拍卖的作品大多来自艺术家本人,一批艺术家在微信拍卖中热了起来,他们有种“找到了组织”的感觉。在“阿特姐夫日夜场”微拍群,最活跃的是朱发东。他几乎每天都发作品给胡湖,群里也有好几个藏家在持续地买他的作品。一个月时间,他在群里卖掉了十多件作品。也会有人说,天天拍他的作品多无聊,但每次朱发东在群里发作品图,立刻就会有人询问拍不拍。

胡湖认为,长远看,没有任何一款社交类的产品可以垄断整个市场且永远热门下去,微信的热度尤其是朋友圈的热度是暂时的,对行业内的影响也只是暂时的。他认为,虽然越来越多艺术圈的人用微信来做很多主动性的推广,但大部分是没有什么技巧和艺术含量的,大大降低了通过微信平台获取高质量艺术信息的期待。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双舟教授认为,微信拍卖的可持续性主要看公众对微信平台的热度能够维持多久。“近些年,人们玩博客、玩微博,现在的是微信。互联网产品的更新换代非常快,有的时候,一个还没玩明白,更一个新品种就出现了。”

从目前资料看,微信拍卖的作品主要有三大特点:无底价、小名家、较另类。无底价起拍基本是从100元走起,小名家作品集中于年轻、无名气艺术家部分,而另类拍品即非常规意义的收藏品,注重的是收藏者的体验和参与感。而对于在线艺术品交易来说,作品真伪无疑是竞拍者最为担心的问题。为此,有些拍卖平台为了确保作品的可靠性,主推合作艺术家的作品,大大减少了广泛征集带来的风险和成本。

新生事物是非多

微信拍卖最受人诟病的是信用。2013年10月,网友“sam”在翡翠论坛上发帖,讲述参与微信拍卖并对其产生质疑的经历。通常,某微信朋友圈的圈主晚上8点准时拍翡翠,sam看了几天感觉性价比不错,出了几次价就拍到了一个蛋面。付款时,圈主要求汇款到指定账户,不允许付款到支付宝,并指明拍卖规则就是如此,不满意3天无条件退货。如此一来,sam对微信拍卖可信度产生怀疑。

尽管对中低价艺术品交易来说,微信是不错的工具,却不能提供一个正规、完善的艺术品交易环境。比如,在微信上很难展现出一件作品的高精度图片,一旦信息出错,又被很多人转发,后果难以想象。此外,微信很难提供完整的服务,也很难对交易数据进行跟踪和积累。所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就微信产品本身的设计和使用而言,没办法完成正式的艺术品交易,微信支付功能也不适合作为一个严肃正规的艺术品交易平台来使用。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微信朋友圈诈骗,让公众对基于微信的诈骗有所了解。利用朋友圈作奸的案例并不少,尤其假冒奢侈品泛滥成灾。朋友圈相对封闭,消费者根本没有渠道举报,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不良商贩可以继续横行,骗完一拨继续换一拨,朋友圈成了他们谋财的温床。上当受骗后的消费者,最多在朋友圈曝光发泄愤怒情绪。但这种曝光没有太多作用,伤不到不良商贩的筋骨,监管也难以操作。

微信拍卖也再次引发规范网络拍卖的关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在提案中呼吁:在市场规则不统一、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现状下,应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网络拍卖相关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他认为,目前网络拍卖主要有三个方面问题。首先,市场规则不统一,导致市场存在不公平竞争。同是网络拍卖活动,拍卖企业组织网络拍卖活动受《合同法》《拍卖法》及《拍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调整,而其他网络拍卖活动却不需遵守。其二,主体不明确。主体上的模糊,对消费者产生了误导,消费者认为参加拍卖活动是有《拍卖法》的法律保障的,同时消费者在参加网络拍卖过程中,权益得不到保护。其三,法律法规滞后。《拍卖法》1996年颁布,《拍卖管理办法》2005年出台,并未考虑到网络拍卖。

刘双舟认为,微信拍卖的合法性主要看组织拍卖是拍卖公司还是个人,如果是拍卖公司组织就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是个人发起并收受佣金,就需要到工商部门办理经营许可证。微信拍卖本身在技术环节上无太大争议,法律纠纷往往出现在拍卖之后的付款和收货环节,如付款收不到货,或是假货。在刘双舟看来,微信拍卖是一种移动互联网上的竞价交易。

刘双舟坦言不会参与微信拍卖。微信具私密性,是朋友间的小圈子,如果有好友从事经营活动,会让他心生反感,恐会将其删掉。其实,持类似看法者不在少数,这也是微信营销难以规模化的主要原因。毕竟,微信在创建之初的目的是网络熟人,让朋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即使有人接受了微信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做成了生意,也往往是因为朋友间的信任。善于维系这种友谊的人能够赢得人脉,为了利益而消费这种信任,不可能走得长远,只能是一锤子买卖。且一旦过度消耗朋友间的信任,朋友也做不成了,无益于信用建设,而传销即为前车之鉴。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