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白南准&博伊斯:当迷弟与偶像合体……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林霖 2018-01-22

历时两年的筹备,昊美术馆上海馆在2018开年重磅推出国际性水准的《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白南准》。这也是这两位20世纪艺术史中留下深远影响的艺术家首次美术馆级别的合展。

承继开馆展《宣言》之后,依旧选择了“影像”这一媒介,却将时间大大往前推了半个世纪,去追溯影像艺术的源头,去追溯那些真正不妥协的艺术精神——并非如时下的所谓摆一个愤青的政治态度,或者刺痛一些神经的痛苦的“行为”就是所谓的精神了——那是真正的敢于冲破藩篱的先锋,是真正前驱者的不断试验,也是执拗的人道主义者。

将博伊斯和白南准放在一起是有意义的。他们亦师亦友的坚固友谊是艺术圈的佳话。而他们都是上世纪60年代激浪派(Fluxus) 的代表艺术家。当时,在1963年发表的激浪派宣言是这么说的:

“清理世界上(人们)想成为有钱人,知识分子,追求专业,商业文化的病态心理,清理世界上的死亡艺术,模仿,矫揉造作的人造艺术,抽象艺术,幻想艺术,数学艺术,清理世界上的‘欧洲观念主义’。

推动艺术的改革浪潮,促进生活艺术,反学术,推崇非艺术现实,意图吸引所有的观众,并非仅仅艺术家,业余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

把对文化、社会和政治的革新转化成行动。”

由此,再来看博伊斯和白南准的作品,便可以立足于这一背景的基石去解读。他俩是挚友,但并不代表他们是彼此的“counterpart”;相反,他们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约瑟夫·博伊斯更像一个披着“行为艺术”外衣的社会活动家;白南准则是一个“技术怪咖”,以一己之力开创了“影像艺术”这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被称为“影像艺术之父”。他创作的媒介以电视、录像为主。

《逍遥骑士》1995
《逍遥骑士》1995

其实电视在白南准的那个年代也早就不是新鲜事物,只是那时候电视只被视作娱乐工具和家电,而音乐家出身的白南准是第一个运用艺术家的思维去改造现有活动影像和图像的人。这种改造无疑是艺术和科技的结合,非常前沿,而且白南准确实攻克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做到了创新。

《蓝佛》 1992-1996
《蓝佛》 1992-1996

在展览中有一件作品中隐藏的线索就清晰表明了白南准选择电视作为创作媒介的自信想法,他说:

Plato said word is the key.

St Augustine said sound is the key.

Spi  said Vision is the key.

TV Has ALL 3.

(柏拉图说,言语是关键;圣奥古斯丁说声音是关键;斯宾诺莎说视觉才是关键。而电视,拥有以上三者。)

《奏鸣曲64》1996 蚀刻,平版印刷及丝网版画
《奏鸣曲64》1996 蚀刻,平版印刷及丝网版画

白南准把电视当作模块来组装,就像组装高达一样乐此不疲。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创新,理论和思想上也非常前沿。因为白南准是音乐家出身,他的毕业论文是研究勋伯格——“无调性音乐”的伟大创始人,撕开了20世纪音乐与传统的决裂之口。而我们亦可将博伊斯、白南准们的努力视作当代艺术观念上与传统的进一步决裂(第一个决裂口的功劳应该是杜尚的)。我认为,《奏鸣曲64》那组矩阵版画也是致敬勋伯格的。

而展览中的那件《因特网迈尔斯》也是白南准致敬爵士乐核心人物迈尔斯·戴维斯之作——将音乐因特网化,并以具象的纪念碑式呈现——很科幻的手法。

《因特网迈尔斯》 1995
《因特网迈尔斯》 1995

诸如《法式钟表电视》 《我绝不阅读维根斯坦》等作品,则可以追寻到白南准对“非线性时间”和“区隔与场域”的思考痕迹。

法式钟表电视  1993
法式钟表电视  1993

《我绝不阅读维根斯坦》 1998 尺寸可变
《我绝不阅读维根斯坦》 1998 尺寸可变

展览中也呈现了白南准当年的大量行为作品。比如他在《人类大提琴》中充当“人肉琴弦”:裸露的背部,拉着一根大提琴的琴弦;大提琴演奏家夏洛特·摩尔则演奏着琴弦,席间她突然大喊“乐器不听话”!然后就开始粗暴击打艺术家的背部“让它听话”……这整个过程看起来是不是很《黑镜》?这或许是暗讽人类与科技关系,却不代表白南准是反科技和反乌托邦的态度,相反,他对技术变革的到来是乐观且积极参与的。从经典之作《佛》(1996)的柏拉图洞穴隐喻到《早安,奥维尔先生》他与乔治·奥维尔的对话与反驳,人文主义终将战胜冰冷的技术。

《佛》 1996 石像,金属电视框,木架
《佛》 1996 石像,金属电视框,木架

相比之下,博伊斯更是一个观念艺术家和社会行动家。 当年“7000棵橡树”的项目成就一段艺术造福民众、改造城市的佳话。这就是博伊斯“社会雕塑”的概念——作为一种艺术作品,一个“社会雕塑”包括了努力塑造和改造社会或环境的人类活动 。昊美术馆此番以文献方式呈现了博伊斯的艺术生涯和重要艺术理念,其中创作于1970-1983年之间的7组玻璃展柜是最能展现博伊斯“社会雕塑”艺术理念的装置作品;及深刻传达艺术家理念的行为艺术录像《欧亚大陆》(EURASIENSTAB, 1967)和《如何向死兔子讲解绘画》(How to Explain Pictures to a Dead Hare, 1965)。昊美术馆作为国内唯一系统性收藏约瑟夫·博伊斯作品及文献资料的当代艺术机构,提供了博伊斯展区的全部作品。

博伊斯的那场长达三小时的、激动人心的“如何向死兔子讲解绘画”。真是羡慕当时在现场观看三小时的观众们。 不可复制,正如激浪派不可复制。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展览中随处可以感受到约翰·凯奇的身影。早年白南准创作了很多激烈的行为,对抗凯奇前辈的“无声”和“寂静”,比如他在第一届激浪派的官方艺术节上表演了一段拉蒙特·扬(La Monte Young)的作品,白南准将其更名为“头禅(Zen for Head)”,这段视频在展览中也可以看到,而其背后的故事或许又是另一番“长篇大论”了。

《头禅》  行为艺术  (网上资料图)
《头禅》  行为艺术  (网上资料图)

是的,纵使是影像艺术非常发达的今天,可以打造各种“科幻感”十足的场景,可以让观众沉浸其中,但是艺术最朴素、最激动人心的东西却不可复制。今天,曾经一度前沿先锋的白南准进入了美术馆、博物馆,成为教科书中一个经典的人物,成为一个“偶像”,那么,某些东西也正在消逝或早已消失。

就像展览之名,那句来自兰波诗歌的“Voyant”——解释Voyant——预见未来,然而未来并不一定终将到来。因为,现代的反偶像崇拜不再是去摧毁图像,而是制造图像的泛滥,那里无物可看。终究,文化与艺术,要么会成为消费的对象,要么就成为极度自负的妄想。不过,那也是后话了。

但是在当下,诸如《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白南准》这样的展览依旧是有意义的,博伊斯提供了方法,而白南准展示了道路。一种强大技术支撑下理论的无限自由和蓬勃想象,对中国的当代艺术有很好的启迪作用(是的,我们还是处在一个需要启蒙的阶段……)

约瑟夫·博伊斯
约瑟夫·博伊斯

白南准
白南准

更多展览现场:


关于展览:

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X白南准

开幕:2018 年 01 月 19 日(星期五)

展期:2018 年 01 月 20 日- 05 月 13 日

策展人:格雷格·杨森(Dr. Gregor Jansen)

金男洙(Mr. Kim Nam Soo)

主办:昊美术馆

支持: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驻上海韩国文化院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 2277 弄 1 号 昊美术馆(上海)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