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草原画派:中国当代艺术的原生态之风

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肖妤倩 2011-12-22

茫茫草原,一望无际,间或有蒙古人的身影,或是牛、马翘首,再或是零星的蒙古包。

 

这样的画面出现在了北京时代美术馆“云中牧歌”群展的现场,在回字形的建筑里,间隔的架上艺术弥漫着浓浓的草原味。

 

土生土长的草原的儿子;离开喧嚣都市走向塞外旷野的行者;第一次到草原写生就被它深深吸引的异乡人——张祖英、朝戈、龙力游、王志,他们给中国的当代艺术刮来了一阵草原风。

 

湘潭人在草原

 

龙力游是一个执着的写实艺术家。他画过黄河组画、新疆系列、湘西行、乡下写生、巴黎写生,还画过其他题材的作品。“最后在创作草原题材时,我找到了感觉。”游说。

 

画面中,他更注重画面的体积感和三维空间,强调色彩的丰富性和明暗对比的表现性,追求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游的作品多以宽阔的大草原为背景,不时出现牛、马;近处的草地则是整中乱、乱中整的笔触。他一直力求在原生态的现实中,表现出独特风韵的牧民生活。

 

他也是一位注重绘画语言表达的艺术家, 关系笔触的肌理效果。西方艺术大师如伦勃郎、库尔贝、莫奈、梵高……同样重视用笔用线的笔触美,强调用笔用线的功力,梵高的油画用笔更是强烈,不经意之间,“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来到气已吞”,达到炉火纯青。

 

创作这一路,游一直在打造“个性”。如早期的《望远镜》、《等待醉归丈夫的好力堡妇女》、《准备出栅栏的牛犊》和2008年的《早迎晨风》、《天边的信息》、《瑞雪邀约》等作品,并非对景物照相式描摹,而是近取质、远取势,运用笔触的肌理,抒发感情。

 

游说,我有意在画布上营造出有如贝多芬的交响乐,自由、恬适又热情奔放。

 

他是湘潭人,去过不少地方,见过许多名山大川,最后却将画笔留给了呼伦贝尔草原。

 

第一次去草原时, 他被呼伦贝尔草原独特的民俗风情深深吸引,在他眼里,呼伦贝尔充满浪漫和诗情画意,每当自己置身在空旷的草原上,仿佛成了百禽的知音,溢满了亲近大自然的快感。

 

打这以后, 每隔几年,游就去一次, 每次都能收获一份不一样的回忆。《草原的云》是他的第一张代表作,表现的是送奶途中,少女在间歇片刻时的那种恬静安详的心境与平和,冲淡了远途跋涉的艰辛与劳累。

 

游说,“直到现在我都觉得,之所以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有直抒胸臆的快感,这不仅来源于艺术语言的痛快淋漓,更多的是来源于对生活以及大自然的亲身体验。”

 

《寒冷十月》、《牧场上的金色时光》、《葛根塔娜》等展于北京时代美术感的草原题材作品,亦是其通过视觉形象反映思想的大作。

 

草原群体

 

与龙力游一样,出生于上海的张祖英,也是草原风景的粉丝。

 

《祖玛的世界》、《远山的呼唤》、《节日》等作品,张一一打开了人们了解草原的窗口。草原并非张生平中创作的唯一,《岁月》、《下弦月》、《回声》等作品里,透着历史的伤感。

 

如果,龙力游是第一次到草原写生就被它深深吸引的异乡人,那么张祖英就是离开喧嚣都市走向塞外旷野的行者。

 

他们同草原的儿女一样,用画笔续写着草原上的故事。

 

“他的油画语言越来越丰富,他们这代人对草原边区的生活有着天然的友善,追求美,表达边区的景色和人物经过了解放以来意识形态的演变。”朝戈说。

 

朝戈与腾格尔、鲍尔吉、原野并称“草原三剑客”,他是蒙古族人,出生于呼和浩特,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回到蒙古呼和浩特,希望用素描的方式研究研究世界。

 

那时候,他干劲很大,回去当天就开始画画,而后常去草原,画了大量的草原素描。朝曾在自叙中说,我想通过这种素描逐渐形成自己独立观察世界的方法。独立观察世界,一个是对人,一个是对自然。面对自然我更多的是画草原。我自己看草原文化里有蒙古歌的众多记载,但蒙古画的概念就没有那样清晰,这里留下很大空白,草原还没有很好地被人挖掘。

 

他看到了这个空白点,于是雄心勃勃,拼命挖掘草原的诗意和境界,“这是我画大量风景素描的很重要的动机,也包括画人。”他说。

 

这一次,时代美术馆的“云中·牧歌”篇章里,他带来了《远方》等作品,且将非具象的写实称作,“希望表达内心本质的东西。”

 

然而,以草原为创作题材的艺术家不止于此,妥木斯曾于198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民族文化宫相继举办油画展;官布被誉为草原画派的领军人物;2008年中国内蒙古油画展在英国汇丰银行,内蒙古草原油画院院长、油画家王延青带去了《争》、《猎人和狗》和《阳光下》等作品。

 

他们的油画,以独特的“草原气息”玩转一方。艺术评论家殷双喜评价内蒙古青年油画家的艰苦创作是在“坚持人的内在精神自由”、“重建人与自然的诗意联系”。而这种“坚持”和“重建”的体现就是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写实。

 

渐成画派

 

2007年,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美术作品展的学术研讨会上,当代“草原画派”的概念被提出。

 

而据时代美术馆馆长王艺回忆,“草原画派”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更早。中国绘画史上,北方草原画派大约是在北朝时期发端、隋唐时兴起、辽宋时达到鼎盛,金元时期又有所转变和发展。

 

它的出生地大概在蒙古草原,随着中国历史中半农半牧经济区的逐步交错,汉人胡化、胡人汉化的历史变迁而逐步明晰。

 

建国后,多民族手拉手,内蒙古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如妥木斯、官布等艺术界前辈。他们奠定了草原画派的基本格调。

 

“之所以命名为‘草原画派’,实际上存在一个艺术审美的主观性问题,正是站在中原农耕文化的视角上去看,才体现出草原画派的独特之处。”王艺说。

 

和其他画派一样,草原画派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表现风格。阳刚、质朴、粗犷豪迈、激昂成为该画派的关键词。

 

然而一个画派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甚至现在,朝戈都不敢肯定,“草原画派”已经具备雏形。按照他的理解,这种画派是在地区的自然风貌、自然景观和历史渊源的长期过程中共同形成的。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或者建立要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

 

令王艺喜闻乐见的是,草原画派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更注重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深化,在业内和国际上表现出的特点愈发鲜明。他深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个画派,唯有基于自身的特色,自身不可替代的一些内涵,并在交流中不断迈进,才有可能在绘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草原画派,给中国当代艺术刮来一股原生态之风。

 


【编辑:张长收】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