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夏卡尔(1887-1985)《冬夜恋人》
与去年上海首拍的大拼盘相比,将于下周举办的佳士得上海秋拍在变与不变之间有了新面目:变的是新增“典雅生活艺术”与“中国当代设计”两个拍卖专场,而其重头戏“亚洲与西方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则与去年一脉相承。其中最值得观察的,是其当代艺术的拍卖策略。
当代艺术“墨彩”融会东西
总体来看,佳士得的这个夜场好比一首交响曲,精选的逾60件艺术作品出自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众多国际知名艺术家。
其实,“十一”期间成功落槌的苏富比香港秋拍,其“亚洲现当代艺术”夜场也采用了类似的拼盘策略。据市场人士王从卉女士观察,当前的艺术市场尤其是大众媒体,一直有一种唱衰当代艺术的舆论,有人更预言当代艺术的泡沫破灭就在2014秋拍。然而,苏富比的拍卖结果尽管有张晓刚、岳敏君的作品因估价过高而流拍,但80%拍品超越高估价成交,总成交价高达6.15亿港元(7.7571,-0.0013,-0.02%),刷新9项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内地的艺术家刘小东作品《违章》成交价达6620万港元;方力钧《系列24号》,成交价5948万港元;王兴伟作品《盲》,成交价944万港元。
追根溯源,苏富比征集拍品的精品策略以及把握市场脉搏的能力是关键。
而佳士得此次征集的拍品中,也呈现了号准市场脉搏的关键作品。比如现代艺术大师马克·夏卡尔的《冬夜恋人》、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的《眼睛和嘴唇》等作品;当代部分,西方艺术家包括达明安·赫斯特、陈飞、郝量等作品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拍品。
回过头来看佳士得秋拍策略,更专注于搭建一个融会中西、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对话平台。比如他们今年的一个重要尝试,是推出多达20件左右的“墨彩”专辑,呈现从中国当代水墨到毕加索创作的纸上作品,跨越不同区域的文化属性,展现人类共有的以黑、白、彩构成的美学世界。佳士得现当代艺术部门的主管张丁元对记者表示,这不太像传统的水墨,有点像当代水墨。当代水墨的概念过于笼统。“墨彩”,“墨”跟“彩”要分开来:墨是东方的,彩则偏向西方,所以分两个主题来做。
对强调东西方融合的概念,佳士得中国总裁蔡金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搭建一个融会中西、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对话平台是佳士得的长期战略,不会太介意一次秋拍的结果。不过她也强调,佳士得对市场反应是快的,拍卖策略会随时调整。在市场千变万化的背景下,拍卖公司唯一的对策就是继续创新。佳士得现阶段在中国内地的发展还刚刚起步,但所做的每一件事,在佳士得全球布局中来看都是创新。
筹备一年:首推当代设计专场
另外,“中国当代设计”专场是佳士得上海秋拍当之无愧的亮点。蔡金青告诉记者,这是佳士得在全球首次推出的设计专拍,选择在今年秋拍、在上海推出,是基于历史性的机遇。
整个专场只有20件拍品,都来自一个中国品牌“上下”。早在佳士得上海首拍圆满落槌时,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高级副总裁、国际主管罗拉罗拉就在酝酿策划这个新专场,“上下”品牌无疑是其独门秘籍。“上下”艺术总监蒋琼耳则表示,将传统手工艺与高科技相结合就是“上下”品牌所了解的“上”与“下”。
鉴于设计师的社会地位与文化影响力,设计作品因此在国际上备受藏家青睐。然而,与具备唯一性的艺术作品不同,优秀设计作品的实用性以及随之而来的普及性,给收藏家带来全新的挑战;而拍卖公司选择什么样的设计作品推介给藏家,也成为棘手的难题。在国外,除了欧洲的菲利普斯拍卖公司之外,连佳士得与苏富比也没有常设的设计专场拍卖。国内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北京保利与上海泓盛之前也拍过设计专场,从家居、服饰用品到当代陶瓷、当代漆艺、玻璃制品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尝试,也没有成为常设的专场。相比之下,佳士得这个新专场可谓独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