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珍爱生命 远离艺考!

来源:画刊-今日中国美术 作者:贝勒 2012-03-23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如果不是被该死的艺考羞辱而怀恨在心,希特勒先生本该是一个安分的画家,他本该背着画板四处写生然后求着傲慢的画廊老板给他点机会帮他卖点画,而不是像历史上的希特勒那样把奥斯维辛甚至全世界变成地狱。相反,如果毕加索不是在未成年的时候就过分早熟地去逛了窑子,而是去参加了艺考,估计至少能在西班牙皇家美院弄个教授职称玩玩并在谈笑间重振古典主义雄风,要知道,在他14岁的时候,拉斐尔神马的就已经是浮云了。如果梵高去参加了艺考,会不会在考场上就左顾右盼自愧不如扔下画笔落荒而逃回去虔诚地做他的神父?如果安迪-沃霍尔参加艺考……

 

历史很有趣,但是没有“如果”,希特勒落榜给全世界带来的悲剧后果早已昭然若揭,但是艺考之流毒还在继往开来。

 

前面刚听说中国美院9万人报考,但是淘汰率高达98%,百里挑一众考生鸭梨山大,后面又听说一山东籍考生备战艺考,因为太累,在北京677路公交车上两眼一闭未睁出师未捷身先死。两则消息都让人无限扼腕叹息,众青年争相走上艺考之独木桥,注定更多的人要从独木桥上摔下来。其实,艺考生中除了小部分抱着画家梦或有志于在视觉文化方面做出贡献的有志青年以外,多数人是基于文化课不好,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去参加艺考的,他们以为找到了一条“曲线救国”的蹊径。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艺考会扼杀大多数人的梦想,也会掐断绝大多数所谓的“蹊径”,过高的淘汰率让绝大多数考生铩羽而归。但是依然有那么多人参加艺考,试图去把握那跟考公务员一样渺茫的机会。一则中国人口实在太多了,二则考生的选择性实在不大,三则多数人只看到了入学而并未看到毕业后的就业率与失业率,四是在大多数人眼里,美院都被包装成了一个能让鲤鱼变成飞龙的“龙门”,似乎出来不是画家就是设计师,至不济也能当个老师混个编辑。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升温,又给人造成了艺术圈黄金遍地的错误印象。实际上,除了少数艺术明星之外,大多数艺术家连解决温饱问题都难,这从宋庄等艺术区里充斥的大量穷困潦倒的艺术家身上就能看出端倪。

 

中国教育之殇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艺考也不能例外。杜尚在一个世纪以前就用自行车轮子做成了雕塑,安迪-沃霍尔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展出了自己的布里洛盒子,即便是在中国,早在二十多年前肖鲁们就已经知道,艺术不等于画画儿!而时至今日,考生们进入美院的唯一方式,还是靠用一个世纪以前技法画画儿!这真是让人感到沮丧,遥想当年,那帮在蒙马特高地泡酒吧、看红磨坊舞娘的不得志邋遢青年们生活中满是酒精和女人,但后来有人知道,那里面有毕加索、有达利、有莫迪里阿尼……而我们的考生十年寒窗坚持不懈地“举头望明月,低头画画儿”——依然没有毕加索和达利出来。艺考并非成为画家的唯一选择,而且,如果对勤奋认识不够,勤奋很可能成为天才走向坟墓的通道。

 

天才的成功很可能跟勤奋无关,达芬奇磨磨蹭蹭花了4年时间画了个《蒙娜丽莎》,杜尚花了8年时间搞了个《大玻璃——新娘甚至被光棍们脱光了衣服》,又花了20年时间弄那个装置《给予:1.瀑布2.燃烧的气体》,而雕塑家罗丹修修补补直到去世也没有完成《地狱之门》。如果按照范曾大师的思路,杜尚的《大玻璃》和《瀑布》那样的活儿,一个星期够弄十个、八个的出来了——别忘了,中国人曾在一个星期盖起一座15层大厦呢!而艺考生们就跟这盖楼有异曲同工之妙,花三两个月的时间,机械地掌握一种技巧去描画对象——他们的确足够勤奋,也有不少人能以这样的方式进入美院,但是,他们的目标与那些泡酒吧的青年们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艺考,后者是艺术。达芬奇与杜尚的磨蹭可并非懈怠,而是一种狂热,沉迷于艺术的狂热,对艺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疯狂的热爱,与勤奋有根本的不同,对艺术狂热的艺术家,只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对待艺术。所以,艺考是一道坑杀艺术的门槛,可以预见,在未来还会有很多人磕死在这道门槛上的,他们中间也许不乏天才。

 

最后,套用鲁迅的话说: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苦逼的艺考,敢于正视坑爹的英语。这是怎样的哀痛者与幸福者?然而艺考又常常为庸人设计,时间流驶,以至于艺术圈今天到处充斥着平庸的画家们蝇营狗苟。但不论你是不是天才,如果你真的热爱艺术,那请珍爱生命,远离艺考!

 


【编辑:成小卫】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