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在线画廊打破水泥墙的桎梏

来源:ARTINFO 作者:凯尔-恰卡 2011-08-06

Constant Dullaart 创办的 Waving Ocean 网站。

 

运作互联网艺术时,展览举办者不用担心那么多房地产的问题——比如如何弄到798那座包豪斯风格的建筑,或者附近草场地的某个巨大的空间。在网站上展示新媒体艺术,策展人可以在带宽允许的基础上展示任何东西,选择任意一种画框和作品的彼此关联。通过纯粹的在线画廊,新媒体艺术家和策展人可以根据网络作品的特殊性来构建相应的展示空间——但同时也有挑战,和所有用水泥墙围起来的画廊一样。“虚拟画廊”这个概念早就已经有了,从 Google Art Project 的国际博物馆游历,到国内各种活动(可以关注我们近期的一则报道),都在虚拟空间里展示了真实艺术品的数码复制品。此外还有一些创作是专门针对网络的,它们和机构无关,都是艺术家的个人行为。

 

这些线上画廊在塑造公共形象上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全面照搬传统画廊的模式——新闻通稿,日程表,简介等等——也有一些则甘愿保持神秘。这些网站或每月或一年几次更新,就像一个临时性的画廊或非营利机构,运转可能不是连续性的,或者很短命,但它们的轻装上阵在艺术家群体看来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国外的线上展览空间包括 bubblebyte.org, Barmecidal Projects, Fach & Asendorf Gallery 和 STATE 等,它们的互联网艺术展跟线下的另类艺术空间一样有着精细的策划,一样的复杂和犀利。

 

英格兰艺术家里斯-克伦(Rhys Coren)和意大利新媒体策展人弗兰齐尼(Attilia Fattori Franchini)创办的 bubblebyte.org 是最活跃的纯线上空间之一,自1月份以来已经举办了6次与众不同的个展。“我们喜欢互联网的巨大而多样的受众群,另外还可以规避商业画廊/公共空间体系的官僚作派,”克伦说。“我们意识到,我们可以不花一分钱酒在线上展示我们喜欢的作品。”

 

除了联络和支持互联网艺术家,bubblebyte 还希望为互联网艺术建立起一种批判视角和语境,这是很多在线空间都有的愿景。在这样的目标下,网站起到的功能和一个艺术鉴赏家没什么区别——预先计划的展览有特定的开幕和闭幕日期,过了这个日期展览就看不到了;网站没有互动性的文献库。这种对稍纵即逝感的追求在热衷于资料保存的互联网里是很罕见的,但同时也让 bubblebyte 显得没那么难以承受:你能看到的就是这一次展览,需要想的也就只有这些。空间就是要“让艺术品在线上的可看性和画廊里一样,有着某种时限,”克伦说。“艺术不应该总是那么轻易地被消耗和遗忘。”

 

Bubblebyte 这样的线上“空间”是流离于商业领域之外的,而艺术家金-阿森多夫(Kim Asendorf)和奥莱-法赫(Ole Fach)经营的 Fach & Asendorf 画廊(FA-G)则在用他们的 GIF Market project 探索一种商业模式。两人制作的包括1024个 GIF 动画是公共展示和私人所有的结合,每个文件下都有买主的姓名和价格。价格是由算法决定的,每当一个 GIF 售出都会上涨,最后的那个将价值16,384欧元。当前最高价格是125欧元,买主是艺术家迈克尔-曼宁(Michael Manning)。

 

纯在线艺术空间面临的困难包括如何维持观众的兴趣,并保证信誉,还要寻找运作网络艺术这种独特媒材的方式。这些空间所采取的不同手法表现出新媒体艺术领域的多样性,这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上,也体现在策展、语境形成上,还有如何谨小慎微的对线上艺术进行商业化。

 


【编辑:陈耀杰】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