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赏石进入主流收藏投资市场

来源:时代商报 作者:张秀杰 2014-06-11

古语有云:“林无石不幽、园无石不秀、厅无石不华。”

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之一——赏石文化逐渐赢得认可,收藏价值也不断提升。

日前,在沈阳第四届古博会上,一位沈阳商人豪掷三十万元买下一块赏石,一时间更是引发了收藏圈对赏石的关注度。业内人士表示,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令赏石收藏与投资成为一个新趋势,未来赏石价值将“钱”景无量。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在日渐火爆的观赏石市场,也不乏鱼目混珠的现象,收藏时要谨慎小心。

古博会上赏石备受关注

现状:沈阳商人30万元买赏石

在5月23日举办的第四届古博会上,在上万件令人目眩神迷的古玩艺术品中,一些造型奇特的赏石颇受关注。一位40多岁的沈阳园林商人以30万元的高价将一款形奇、色美的黄白灵璧石“秒杀”后,一时间引发了沈阳收藏界对赏石的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观赏石投资逐渐进入了主流收藏和投资艺术品市场。“一些资深的藏石大家与企业家,早已预测出赏石艺术品的巨大利润空间。他们不仅出手快,而且肯投入,不少人以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的投入,买进赏石艺术精品,市场交易已十分活跃。随着他们的涉入,精品石的价格每年都在成倍上扬,观赏石价值‘钱’景无量。”沈阳市古玩商会会长孙屹告诉记者。

原因:文化产业带动赏石价值

然而,很多人不解,赏石因何有这么大的魅力,让人不惜重金购买?

辽宁省珠宝玉石行业协会会长徐万臣认为,长期以来赏石价值一直被低估,直到近几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令赏石的发展趋向于关注自身文化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的新方向。“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赏石热开始,从最初简单粗价值、经济价值的新方向。“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赏石热开始,从最初简单粗暴的挖掘售卖中渐渐沉淀,从捡漏收藏到如今的收藏热,赏石历经30多年的发展过程。”

徐万臣表示,在多年前,赏石并不被文化市场认可,主流收藏界更是对赏石嗤之以鼻,赏石当普通石头买卖让业界的人都很痛心。“不过,近年来,随着家庭居室空间的增大,文化需求的升级,为赏石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很多人涌入赏石领域,造成赏石交易空前活跃。赏石经历了从寻石自乐,捡漏收藏到石种挖掘,摊点、网络经营再到如今收藏市场的全面繁荣的一个过程。”

趋势:赏石收藏有“钱”途

    业内人士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养,如今国内的艺术市场已经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态势。而伴随文化产业振兴政策的出台,让赏石文化价值的提升也迎来了发展契机,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令赏石收藏与投资成为一个新趋势,未来赏石收藏将“钱”景无量。

在沈阳南京街附近某经营赏石项目的秦师傅,进入赏石领域近20年,见证了中国赏石市场的发展。在秦师傅看来,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艺术品都能够持久升值,而是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稀缺性或不可再生性;其次是文化内涵深厚,大众接受度高,有较强的文化象征意义。

秦师傅认为,赏石之所以会逐渐受到收藏界的欢迎和认可,是因为它满足人们对文化艺术品的要求和期望。“如今赏石收藏开始从小众走向大众,但要形成真正的收藏市场,则需要重建赏石的价值体系,其中对传统文化艺术鉴赏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必经之路。”

提醒:谨防鱼目混珠现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观赏石交易仍属于零散型、摊贩式、小规模的初级市场,基本没有行业引导,没有形成专门的成规模的观赏石交易市场,不仅层次低、规模小,也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布局。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与其他收藏品一样,若某一品种卖出好价钱,其仿制品就会层出不穷。在日渐火爆的观赏石市场,不乏鱼目混珠的现象,收藏时要谨慎小心。

对此,辽宁省珠宝玉石行业协会秘书长马凌表示,市场上的伪劣赏石主要是通过人为加工而成,收藏者应从石肌的水洗度、石皮色浆,石头的造型这几方面辨真伪。“一般情况下,传统供石、山石容易造假。传统供石大多属于碳酸盐类岩石,质地较为松软,而山石在清理表层皮壳风化土时,常会有人工雕琢现象。投资时应对精妙的地方细心观察,看其纹理、肌理是否自然,与主体是否浑然一体,是否经人工雕琢等。”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还介绍说,拍卖机构举行的拍卖活动,是观赏石收藏爱好者购买观赏石、鉴定观赏石价值的最好去处。“市场上畅销的就是好石头”这一观点并不可取。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