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粗犷豪放 天下未有—磁州窑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罡 2014-06-24
磁州窑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化妆土”工艺  后世传颂
 
磁州窑对陶瓷工艺中有一个巨大的贡献,就是化妆土。因为磁州窑的产地,原材料都不太好,磁州窑没有像景德镇那么好的高岭土。所以它都是从很差的原材料中要烧造很好的陶瓷,因此磁州窑使用了一种工艺,叫化妆土。
 
所谓化妆土装饰,是指用上好的瓷土加工调和成泥浆,施于质地较粗糙或颜色较深的瓷器坯体表面,起到瓷器美化作用的一种装饰方法。化妆土的颜色有灰色、浅灰色、白色等。施用化妆土可使粗糙的坯体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坯体较深的颜色得以覆盖,釉层外观显得美观、光亮、柔和滋润。这是制瓷工艺的一项重要成就。这种工艺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浙江金华婺州窑,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等窑口也开始采用,南北朝起,湖南、江西、四川、河北等地的窑口相继使用。
 
北方磁州窑对化妆土的运用非常成功,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磁州窑的胎土大多灰褐色或土黄色,白釉黑彩采用化妆土、彩绘再施透明釉的方法,使釉面白净饱满,黑白对比强烈。在白釉划花、白釉黑彩剔花等装饰方法中,化妆土则直接参与纹饰装饰。在白釉划花中,胎土施化妆土再划花,划痕处露出灰褐色胎,外罩透明釉,这样形成了白釉地灰褐花纹效果,巧妙利用了化妆土本身的色泽来进行装饰。白釉剔花的方法和此相似,只是将纹饰外白“地”剔去,露出深色的胎。白釉釉下黑彩划花工艺更复杂一些,在生坯上敷白色化妆土,上以黑料绘画,再用工具在纹样上勾划,划去黑彩露出白色化妆土,再施透明釉烧成。有些甚至连化妆土也划去,露出深色胎骨,这样形成黑(纹饰)、白(化妆土)、和灰(胎骨)三个层次,以立体的方式装饰器物,这种方法和唐宋象牙雕刻中的镂雕或明清雕漆中的彩雕很相似。
 
化妆土是一种常用的陶瓷装饰材料。化妆土具有质地细腻、色泽均匀、遮盖力较强、耐火度高、表现力丰富等特性。化妆土装饰,就是使用化妆土来改变器皿外观的一种装饰形式。运用化妆土,可以改变坯体表面的颜色;掩盖坯体的粗糙及缺陷;使坯体表面更光滑,更易于着色;作为釉底料使用,可以使色釉显得更加鲜明;运用于不同的工艺,能够以有限的材料表现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最早的化妆土装饰大都以陶衣或釉底料的形式出现,功能性多于装饰性,随着制陶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化妆土装饰技法相继形成。在技法形成的过程中,不仅是化妆土自身技艺在不断延续和发展,还经常会得益于其它工艺的启迪,早期技法就是在模仿其它材料装饰手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似的装饰手法融合各地的审美意识,形成了不同的装饰风格,有素雅、温和、洒脱一面,也有华丽、灿烂、热烈的一面。

 
北方特色 豪放纹饰
 
如果说白瓷的制作成功,在我国制瓷工艺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磁州窑则是白瓷装饰上为瓷器的发展又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它的丰功伟绩不仅仅是在青瓷、白瓷盛烧时期突破了历史局限,将单色釉瓷器发展到彩瓷装饰阶段,更重要的是它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绘画中的写意画法和图案装饰法,生动地将花卉、人物、鸟兽、虫鱼、山水风景等自然景物描绘在瓷器上,并且结合运用诗词与书法手段,极大地丰富和繁荣了我国瓷器的装饰技法。这一成就绝不在宋代当时享誉全国的“汝、官、哥、钧、定”这五大名窑以下。此外,磁州窑那种黑白对比强烈的白釉黑花装饰手法,对元代青花瓷的出现也毫无疑问奠定了基础,这也是磁州窑卓越的贡献之一。
 
磁州窑古属燕赵之地,历来民风淳朴,气质豪爽,自古即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赞誉,这些都为磁州窑粗犷豪放,雄健浓厚的艺术风格提供了肥沃土壤。磁州窑中那种白地黑花装饰的瓷器,最能体现这种风格,中外古陶瓷专家因此习惯上将这种风格称作“磁州窑型”。它基本的花式,诸如白地绘黑花、白地划花、白地剔花、白地酱彩、白地珍珠地划花、白釉红绿彩、白釉绿斑、褐斑以及绿釉黑花、铁绣花等等多达十几种。它们都是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对比强烈的明快效果,因而形成了磁州窑特有的风格。以磁州窑器物上常见的牡丹花纹为例,它不仅色调鲜明,且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如刻花的牡丹,线条流畅严谨,生动表现出牡丹的秀丽雅洁;划花的牡丹,线条疏朗有致,线面对比明显,刻划出牡丹的高傲洒脱;而画花的牡丹,则以勾、拓、点、染一气呵成,充分表现出牡丹的宝贵华丽。虽然,在这里没有“魏紫”、“姚黄”、“赵粉”等名贵品种,但它的确是独具磁州窑艺术风格的佳作。
 
磁州窑装饰艺术的兴起,正处于民间艺术繁荣的宋代时期,受当时绘画、雕塑、刺绣、剪纸以及金银器的影响非常明显。例如地白地剔花工艺,是为了突出图案的艺术效果,使之具有浅浮效果的一种装饰手法:它是在图案画好后,将四周的化妆土剔掉,使之露出黄褐色的胎质,以达到烘托白色主题纹的目的,进而形成黑白、灰白、褐白等对比强烈的一种地方特色。这一技法又明显受我国漆器制作的影响,漆器在瓷器未能普及于人们日常生活之前,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漆器还曾与丝绸一起最早远销中亚、西亚及朝鲜、日本等国,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而磁州窑中这种白地剔花、划花工艺正与漆器中的雕漆工艺如出一辙。此外,珍珠地划花技法也明显地继承了唐代金银器上錾花工艺的风格,它是在器物中心部位的主体图案刻划完成后,又在其周围划出细密的小圆圈纹,像珍珠一样把主体纹样烘托得熠熠生辉。至于铁绣花技法,更是运用了中国绘画中大写意的技法,将图案的构成,巧妙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也就是说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绘入图案的格局中,可谓开一代未有之奇。这些充分说明,磁州窑装饰上那种鲜明的艺术风格,一方面是源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特性;另一方面正是善于学习和吸收其它工艺美术的特长,最终形成的有着其自身特点让人一目了然的磁州窑风格。
 
市场升温 潜力巨大
 
近年来,磁州窑等老窑瓷的收藏出现高潮,在拍卖市场上的地位也显现出来,拍卖价格也直线飙升。有些比较珍贵的瓷器作品,制作精细、纹样精美的宋代磁州窑作品,尤其是画风精妙的瓷枕甚至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
 
2004年一件北宋磁州窑刻花褐彩梅瓶在香港佳士得拍出1444.9万元人民的高价;2013年一对宋磁州窑风花雪月酒色财气梅瓶在保利香港拍出453.6万元人民币;2013年一件北宋磁州窑白釉刻缠枝牡丹纹盖罐在伦敦苏富比拍出285.3万元人民币。磁州窑在当今藏家和拍卖市场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磁州窑作为宋代北方民窑的代表,以其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制作技术独树一帜。宋代制瓷业的高度发展也使中国大地上各个窑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宋代陶瓷美学追求的高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宋代陶瓷美学的追求中有强烈的哲学因素,这是它高明的地方。后世都认为宋代美学不可企及的原因也在于此。总而言之,宋代的制瓷业发展是中国陶瓷史上不可超越的一个伟大高峰!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