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前言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99艺术网专稿 2008-04-19

    前言
 
    米兰·昆德拉曾用“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希伯来谚语得出了“小说就是上帝回音”的结论,他认为小说家应该是能够认清世界、认清自我,并且具有思想深度的艺术家。昆德拉对小说家的此翻定义也可以用于我们反省中国的当代艺术境况。现时的中国当代艺术常常拒绝那些进行深度思考的艺术家,尤其是80后出生的青年艺术家,他们被剥夺了进行深度思考的权力,甚至是70后那具有一丝丝痛楚的青春残酷感,也转而成为了游戏、卡通、肤浅、无聊的代名词。但是,本次展览中,同样出生在80后的六位青年艺术家,却为我们呈现了不同于这一代人既定规范的多种创作思路。 

    蒋波、张洋等六名青年艺术家眷恋水墨,又不拘泥于水墨,他们没有停留在绘画媒材的表面,而是更加注重水墨背后所暗示的文人精神和人文关怀。我们大致可以将他们的作品归为两种倾向:其一是蒋波、张洋、郑中和作品中体现出的传统文人气;其二是符常飞、程彬、梁伟员作品中表现出的水墨都市化。前者注重将作品日常化、人格化,后者则尝试使作品具有社会性和批评性。我们虽然不能够更加详细地定位其中每个人的创作风格,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的作品显然已经与那些简单挪用符号、旨在冲击视网膜的卡通创作方法论拉开了距离。 

    艺术家们把展览命名为“界现”,仅仅希望这个展览将他们各自的创作状况和彼此之间的风格差异呈现给观众。但是依我之见,他们作品的效果远非如此,因为他们已经挣脱出了权力话语给予这代人以游戏、卡通化的约束,并在不断进行深度的反思,他们已经聆听到了上帝的笑声!
 
    谨述于此,感谢参展艺术家及对此展付出劳动的人!
 
    王志亮  
    2008年4月8日 黄桷坪海员村

    艺术家述评
    符常飞在作品中运用了奇趣叙事的手法,并通过不合逻辑的符号与扭曲的人物表情,将我们熟知的都市场景陌生化。他作品中墨的灰色调避免了一般都市题材作品的媚俗气,天空中的纸飞机、似乎可以载人的云朵、对囚禁动物的爱恋等叙事情节,不仅仅是艺术家童年记忆与梦想的再现,更是对社会人态的影射。
 
    程彬的水墨作品显然来源于其前期炭笔与色粉笔画,两者皆在揭露社会人际间彼此冷漠的关系。炭笔作品中人物表情的扭曲变体和擦抹造成的灰度层次使得画面产生浓郁的宗教神秘感,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被置换为人与动物的等级关系;水墨作品的人物则作翘首自傲状,心灵距离与身体距离形成巨大反差。
 
    梁伟员笔下的建筑与其说是来自于“画”,不如说来自于“写”,横平竖直的线条构建出一幅幅水墨都市场景。每幅都市场景中,林立的高楼造成了“人”的缺席,但这仅仅触及到作品的表面,重要的是艺术家通过将自然山水与人造都市相替换,暗示出“人”本质的在场,恰恰是人的在场,才能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关系。
 
    郑忠和显然不是一位水墨本质主义者。他舍水墨而用丙烯,又用丙烯塑造了时而细致、时而写意的水墨效果,以此来真实记录自己起伏不定的生活心态。原本充满性隐喻的安全套,在他的作品中已不再是肤浅的性符号,相反,它舍弃了对人类本能冲动的表现,转而进入孕育生命的最初时刻。
 
    创作抽象画出身的张洋更加强调作品的形式感。他的作品虽没有运用传统水墨材料,但却充满着传统文人的贵族气。中国文人一向追求借物寓志的精神取向,在这一点上,张洋有着同样的艺术品性。他试图用焦灼枯萎的残荷,衬托以恰当的形式感,来象征自己顽强刚毅的性格。
 
     蒋波作品中最明显的是精巧的制作感。规整如云的砖墙、反复点染的树石使得他的作品比起古代北宗“渐修”之风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复杂的制作工艺又使他在六人之中显得最为“传统”。但他那特意将山水平面化的处理手法却避免了传统文人山水的单调乏味感,特别是漂浮于其中的砖墙更加强化了作品的观念性。

                                                              【编辑:霍春常】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