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匡时五年,以敬畏心做拍卖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杨扬 2011-03-18

2010年是北京匡时拍卖成立第五个年头,这一年的两季拍卖中,匡时拍卖的成交总额分别高达11亿元与15.6亿元,稳坐国内拍卖行业第四把交椅。跨过五年大关,适逢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崛起,机遇与竞争并存。2011年初,艺术银行专访了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谈匡时过去五年的成长经验、对未来的期待与规划。

 

2005年10月,正值中国艺术市场第一个高峰期回落的低谷,北京匡时国际拍卖逆市成立。一晃五年过去,2010年匡时以秋拍的形式隆重地庆祝了五周岁生日,15.6亿的成交额创下了匡时五年来最高单季成交纪录,15个场次中有7场百分之百成交。面对风云多变的中国拍卖市场,可以说这一季拍卖交出了颇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匡时成立至今的这五年,中国艺术市场可谓是一波三折,如果画一张行情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到若干个小高潮和相对漫长的低谷期。03年开始的一段市场黄金时期在05年开始回落;调整之后,06年下半年市场温度有所回升,却又很快在07年下半年遭遇金融危机,一直到08年,艺术拍卖市场都处于相当低靡的一段时期;到了09年,市场才终于重新渐入佳境,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五年间的起起落落中,很多当初一起进入拍卖行业的公司悄然离场了,令人欣慰的是,匡时不仅在业内取得了一席之地,还打拼到了一个相当靠前的位置。2010年的两季拍卖,在成交总量上匡时均稳坐第四把交椅。五周年秋拍虽然没有过亿的拍品作噱头,但凭借一系列千万级的成交,匡时表现出的踏实稳健作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社会阶层新格局的形成,艺术品收藏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收藏艺术品将是国内富豪阶层“由富及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艺术品投资也正在成为股票、基金、房产之外的第四投资热点。跨过五年大关,匡时面对的是更为庞大的中国艺术市场与更加诱人的利润空间,当然,同时面对的也将是更激烈的竞争环境。2010年匡时一年的成交额就超出了过去四年的成交额总数,登记在册的买家也呈几何倍增长,其中新面孔就超过三分之一。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匡时的扩张触角也已经徐徐展开。2009年底,匡时香港拍卖公司挂牌成立,并在香港与日本亲和株式会社联合举行了首场拍卖。匡时香港的成立并不是像许多人猜测的那样,是要将香港作为更重要的第二市场,其目的更多地是在于扩大匡时在港知名度,加强与香港客户的联系,“主战场”还是在北京。同时,也在2010年底,北京部分也扩大了规模,匡时的办公地点迁入了同一写字楼中面积为一千多平米的宽敞新址,主要在业务部门与客户服务部门进行了增员。

 

从成立伊始,匡时就是一家带有着强烈个人风格的拍卖公司,发起人董国强和刘益谦,一个是业内赫赫有名的大藏家,一个是享誉京城的艺术玩家,两人的专业素养与热情、以及在业内的人脉与口碑,都对匡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家新公司甫一露面便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第一场拍卖就有知名藏家的支持和大买家的到场,都是这种机构领导人模式带来的正面效应。时至今日,匡时的规模日益壮大,将领导人个人色彩转化为企业文化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董国强在采访中也坦言,摆脱“一言堂”的局面、寻找到合适的经理人、完善公司运营制度化,是未来几年匡时保持继续成长的重要目标。他希望在匡时十周年庆典上,这些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已经完美解决,公司走上一个更为良性的运行轨道。

 

在董国强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胡适的《自题小照》立轴,这是他在香港苏富比以122万元的天价拍回来的,创下了胡适作品最高价。董国强之所以愿意花如此大价钱买一幅小字,是喜欢上了这首小诗的文字:“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他说很能体现他做拍卖以后的心境,一边是不灭的理想主义热情;另一边则是之前作为艺术玩家所不曾有过的辛苦。

 

【相关阅读】

 

北京匡时2011春拍6月6日举槌

一兰一竹一石 有节有香有骨

北京匡时增设北美代表处

北京匡时成立当代工艺品部

【专题】2010匡时秋拍

匡时:玩出来的拍卖公司

2011春拍征集:匡时“辛亥百年”书法专场

匡时油画雕塑专场成交1.8亿 刷新多项记录

北京匡时协助新教育基金会举办慈善募捐

匡时五周年秋拍15.6亿元圆满收槌 创历年最高单季成交纪录

 

艺术银行VS董国强

 

艺术银行:一般来说,我们总是从成交额、单件拍品的价格来衡量一个拍卖行的实力,您觉得评价一个拍卖行的标准应该是什么。以这个标准,如何评价匡时?

 

标准当然是多样化的,不能是单一的。首先是拍卖公司的口碑。打个比方,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在苏富比、嘉士德这里能卖出高价钱?因为全国各地、包括港台所有的买家几乎都到场,一场拍卖只有客人来的全,才有可能拍出最理想的价格。这个“全”其实就是口碑,口碑决定了它的市场号召力。第二个是专业,也就是眼力。拿拍卖图录一翻,就知道你的这个主管眼力怎么样。我们看到最近几年成立的拍卖公司,能够在行业立足的,我们是一个,保利是一个,诚轩是一个,包括上海的天衡、恒利、敬华,都是专业的人在做拍卖。光有热情和态度远远不够,每个公司的背景不同决定了公司规模的不同,但最起码这些公司是都能在行业立足,专业性是公司存在的基本。第三点,我觉得甚至是比第二点更重要的,就是诚信。就匡时而言,为什么五年来大家有一个比较肯定的评价?主要是我们对这个行业、对艺术品本身,是有一种敬畏之心的。我和刘益谦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为什么能合作?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俩都讨厌虚假的东西,我们都比较真实。从刘益谦的一些采访你可以发现,这个人比较真实,想什么说什么。再有一个,行业里这些大的买家,我对他们还是有些影响力的。一件好东西,人家会觉得放在董国强这儿,只他要是努力帮你卖,这东西一定能卖好。大家这样讲是对我的信任,不谦虚的讲,论个人能力,我在这个行业可能是排在前面的。除了我个人的号召力之外,我们公司运作的规范,我们办事的人做事认真的态度,都是藏家们愿意把东西送给我们拍的原因。

 

艺术银行:谈到专业和眼力,这就要涉及到具体的人。拍卖行业的专业人才情况如何?匡时的人才机制是什么样的?

 

没错,这个行业的专业是以人为本的。我们经常说,眼力就是生产力,有了眼力才能在这个行业里生存。拍卖的人才不好找,要具备很多条件。第一要热爱。没有热爱,专业知识的掌握、眼力的提高都是空谈,只有热爱才能钻得进去。第二是人品,在利益面前能够不为所动。这个行业我看了太多人,有眼力、有专业,在利益面前却会迷失;第三,因为拍卖是个服务行业,要求你有比较强的与人沟通的能力。而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我觉得这个门槛就比较高了。

 

我们现在立足于自己培养人才。我们觉得以匡时的行业号召力和口碑,我们完全具备从头培养人才的能力。前提当然是这个人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同时要求这个人和行业没有过多的生意上的往来,可以确保他在一开始和行业没有利益关系,损害拍卖的公正性。这些人在眼力上可能暂时有所欠缺,但我们会依赖行业内的各方专家进行把关,而他们眼力更可以在工作中得到提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第一对公司有忠诚度,另外可以从一开始就规避一些问题,比如行业的利益关系等等,从公司整体来看、从企业的形象来看,都有好处。

 

艺术银行:从玩家到做拍卖公司,您对于这种身份的转变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我本身不是以买卖来营生的,我有自己的生意,等于是在做拍卖之后改行了。在做拍卖之前,我更多的是以一种玩儿的心态在这个行业里的,在这之前我也给其他拍卖公司做顾问,做一些征集、做图录,我喜欢这事儿。

 

做拍卖之后,自己的收藏的东西已经五年没有看过了,中间搬家,东西封起来就没有打开过,都打入冷宫了。也有一些其他的拍卖公司来找我,说你的东西能不能拿来卖,我答应了人家可是却总没有时间来整理。不过偶尔也会去别的拍卖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其实收藏的乐趣不一定是赚钱,而是在于你买了一个东西,大家都说你买的好、眼光好,这种满足感是这个行业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做拍卖以后,乐趣改变了。一个不懂的人、不喜欢艺术品的人,通过你的努力让他喜欢了、懂了、还让他买下来了,这种满足感,其实远远大于你自己买下来的那种满足感。一个人最大的乐趣和满足感莫过于得到别人的认可,对我来说这种快感是任何其他的都替代不了的。

 

艺术银行:对于现在国内拍卖市场存在的流弊,比如假拍,您怎么看?

 

我觉得假拍这个事情很没有意思,可以有奖举报,匡时有哪一件重要拍品是假拍的。我们常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拍卖这个行业,每个人都有为别人泄露秘密的权利,都没有为别人保守秘密的义务。虽然我是个理想主义的人,但在征集拍品的时候却是个特别务实的人。征集高价拍品的时候我都会想,我能不能把它卖掉。如果没有拍掉,那么对委托人是有伤害的,对这个拍品也会有影响,将来再卖的时候,别人会有一点疑问,为什么当年流标了没有卖出去。所以我是以一个负责的态度对待这些拍品的,给我的话我首先要想,能卖,我拿,卖不掉,我不拿。

 

人都是有私心的,很难做到在利益面前完全不动心。怎么才能让拍卖有个比较公正的环境,就是不卖自己的东西。一边是买家一边是卖家,我们是在中间,这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如果我们同时又是卖家,一共三方你占两方,那损害的必然是第三方的利益。自己在拍卖会上买也不行。因为首先你和买家争一样东西,会让买家不舒服,这是肯定的。当然你也可以采取一些隐蔽的做法,但你买东西你总不能藏起来吧,有时候你总要拿出来看,给别人显摆吧。如果让你偷偷买,买完了以后藏起来,这个事情就变得没意思了。

 

我看到您在很多场合都强调,天价在未来的三五年内将不再是新闻?

 

未来三年到五年,天价将变成常态,大家就见怪不怪了。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08年之前都是解放前。我们现在看08年以前拍的拍品,都跟白给的一样,太便宜了。从现在看,过去的东西便宜的令人发指,因为价格变化太大,大家才觉得现在贵。

 

现在中国画价格刚刚过亿,不过是最有钱的人千分之一的财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力超过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的影响力,他们的这种影响力必然会对中国未来产生影响。齐白石和毕加索的价格为什么差那么多?几十倍?钱,我们不比人家少,有钱人也不必人家少;艺术成就也不差、国力也不差。差得是对艺术收藏的意识,是艺术教育的缺失,是文化的欠缺。

 

国外的富豪们百分之三十的资产配比用来收藏艺术品。我们不和西方最发达的国家比,和东南亚的一些经济没有我们发展得好的国家相比,我们富豪收藏艺术品的比例也比不过人家。现在印尼、新加坡、台湾、香港的有钱人,找不出一个不收藏艺术品的。而相反在大陆,排名前一百位的有钱人,你找不出一个收藏艺术品的。

 

但同时这也说明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力巨大。我们2010年一年的佣金收入比过去四年加起来还多, 利润比过去四年的总和还高,我们纳税的数量也比过去四年总和还多,我们干的活儿基本上是同样的活。

 

2010年匡时的五周年,应该算是很华丽的收场了,那么现在你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期望和计划?

 

拍卖是很难计划的。你只能给自己设定目标。而能不能做到,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比如在2010年春拍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6个亿,最后拍到了将近11个亿,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春拍以后,我们自己的压力就大了,因为我们对外已经说了秋拍要做五周年的拍卖,总不能比春拍少吧。可是能不能拍那么多是没有底的。秋拍15.6亿的成绩,一方面是我们顶着春拍的压力,尽最大的努力去征集拍品。另一方面,是我们公司成立五年来,也包括我个人过去十几年积累的人脉,大家对我比较认可,你五周年给你个支持,友情提供一些好的拍品。而另一方面,就是市场还在发展。如果市场停顿在春拍的标准上,我可能就不如春拍,或者停留在春拍的位置上。也就是说,秋拍的拍品质量和春拍是持平的,甚至有可能还不如春拍,但是市场价格在发展,所以说多方面的机缘,才让我们的五周年拍卖取得了一个好的结果。只能说,未来匡时还是踏踏实实把事儿做好,并且提供更多的服务给客户,比如组织一些鉴赏活动,带客户去国外考察艺术品等等。

 

 


【编辑:颜媛媛】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