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大型青铜器“交龙纹鑑”历经15年终于在上海博物馆完成修复工作。青铜鑑流行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 221年),为中国古代使用的一种容器,多用于储水、储冰或洗澡。由于大型青铜器“交龙纹鑑”,表面装饰着精细复杂的龙形图案,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从香港抢救回归了这件青铜鑑。该青铜鑑入藏前与上海博物馆已收藏的二件吴王夫差鑑相比较,此件青铜鑑最大,高45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39厘米。运来后经过初步的清洗,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室的修复人员发现此件青铜鑑存在大量破损的修复痕迹,还存在着变形、严重缺损等问题。此外,这件青铜鑑的器壁非常之薄,平均壁厚为1.5毫米,最薄处仅为1毫米。因此,可以说此件青铜鑑的形制之大,器壁之薄,破碎之严重,缺损面积之大,是上海博物馆建馆以来修复难度最高的一件。
凭借深厚的修复技术功底,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室的张光敏研究员于1996年接收了青铜鑑的修复任务。整个修复过程包含清洗、拆除、除锈、矫形、焊接、翻模、铸铜、刻纹、配缺、打磨等12项青铜器修复步骤。通过15年的修复研究和努力,张光敏研究员克服了青铜鑑矫形、焊接、补缺等一道道难关。
2012年美银美林将该修复项目列入自己的全球20个艺术文物保护项目之一,在美银美林的资助下加速了整个修复过程,使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重新焕发光彩,精细的龙形图案再一次生动如初地出现在青铜器的表面。修复完成的青铜鑑将作为珍贵的藏品珍藏于上海博物馆,成为其青铜器馆藏的又一件珍品。上海博物馆陈克伦副馆长介绍说:“修复完成的青铜鑑不仅对提升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藏品数量意义重大,同时对整个中国的青铜器艺术文化保护而言,也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美国银行中国区总裁黄晓光表示:“青铜鑑修复是我们在亚洲助力修复文化遗产的首批项目,该项目的成功为2013年‘艺术保护项目’进一步参与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银美林的“艺术保护项目”是其在全球范围内倾力支持艺术事业的延伸,通过提供多元化赞助及租借已有艺术藏品来实现。美银美林拥有全球最大的企业艺术品收藏库,近年获得赞助的艺术项目包括:卢浮宫的萨莫特拉斯胜利女神雕像,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的毕加索画作《蓝色的女人》。本项目也资助了珍藏于伦敦考陶德艺术学院的卢本斯画作《该隐杀害亚伯》、新发现并珍藏于Stadel博物馆的恩斯特·路德维希·凯尔希纳的画作等,在2012年资助的20项目中包括修复北京首都博物馆珍藏的《大藏经》。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