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如何带有“艺术范儿”地纪念死去的儿子?

来源:一起去逛博物馆 作者:sapphirine 2015-09-06

可能会有人想问sapphirine:你老是说这个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那个是巴洛克时期的作品,这些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高深的问题,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所涉及的内容不仅仅只是绘画,还有建筑、雕塑、文学、音乐等等。Sapphirine就借用意大利波格赛美术馆的两件藏品给大家简单说一下这两种艺术风格在绘画上的一些区别。


拉斐尔《耶稣下十字架》

我们首先看到的这幅《耶稣下十字架》(The Deposition)来自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Raphael)。这是拉斐尔比较早期的作品,受雇于佩鲁吉亚统治家族的一位贵妇。她的儿子当年和小伙伴一起策划了一起谋杀家族掌权人的行动。行动失败之初,这位贵妇拒绝给叛逆的儿子提供庇护,但是等她改变主意的时候,已经为时晚矣,她儿子死于家族掌权人手下。后来,这位贵妇就委托拉斐尔画一幅耶稣之死的祭坛画来寄托她对儿子的哀思。


米开朗琪罗《圣殇》,藏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耶稣之死这个题材在西方艺术中是极为常见的,一般会有几个主要场景,耶稣被抬下十字架,圣母和圣徒哀悼耶稣以及耶稣下葬。米开朗琪罗(Michaelangelo)的《圣殇》(Pieta,圣母哀悼圣子)可以说是这一题材中的佼佼者,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游客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这幅雕塑作品前流连拍照。


拉斐尔所作草图,现藏于卢浮宫

拉斐尔对于这份委托非常重视,先后设计了多份草图进行实验。这些草图也反应了拉斐尔在思路上的一些变化,比如藏于卢浮宫的这幅草图就更偏重圣母哀悼圣子的主题,可能是因为画家考虑到这幅祭坛画的初衷。而下面这幅藏于乌菲齐的草图则更加接近实际的画作,表现的是耶稣被抬下十字架到入葬之间的过程。


拉斐尔所作的草图,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

下面再来让我们看一幅同题材的巴洛克时期作品。鲁本斯(Rubens)是巴洛克时期佛兰德斯画派最重要的一位艺术大师,波格赛所藏的这幅早期作品算不上鲁本斯的经典之作,不过并不妨碍我们拿这幅同题材的作品做个对比,来看下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的区别。


鲁本斯《耶稣下十字架》

《剑桥艺术史:绘画观赏》中总结了文艺复兴盛期(也就是拉斐尔所处时期)和巴洛克时期艺术的几大区别。其一就是线性和非线性,我们看到拉斐尔的作品中人物线条清晰边界分明,而鲁本斯作品里人物的轮廓则没有那么明确。


拉斐尔《耶稣下十字架》局部,哀恸的圣母,每个人物线条清晰

鲁本斯《耶稣下十字架》局部,抹大拉的玛利亚,人物轮廓较为模糊

另一点是封闭结构和开放结构。文艺复兴时期的画讲究稳定与平衡,所以在构图上会突出横线条与竖线条,跟画框形成呼应。拉斐尔的画中,被抬走的耶稣以横线条为主,围着的圣徒则是竖线条,且基本呈一字型排开。而巴洛克艺术则讲究动感,所以构图会强调对角线,和画框形成反差。我们看到鲁本斯的画中,中心人物耶稣基本是呈对角线展示在画面中。


鲁本斯《耶稣下十字架》局部,构图中耶稣呈对角线主导画面

再有就是多重性和统一性。拉斐尔的画光源均匀分散,每个人物都得到清晰的展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原画的尺寸为184厘米*176厘米,占据了画室的一面墙。如果我们站在画前,很可能一时不知道焦点应该放在谁身上,是死去的耶稣,是抬着耶稣的年轻人,还是握着耶稣的手、神情悲伤的抹大拉的玛利亚。


拉斐尔《耶稣下十字架》局部,每个人物平均着力

看鲁本斯的画就没有这个困惑,光源从上方射下,死去的耶稣暴露在光源下成为视线的焦点。是不是有人想起卡拉瓦乔了呢?不错,这幅画是鲁本斯游学罗马时所作,当时卡拉瓦乔正当红,所以极有可能受到他的画风影响。


鲁本斯《耶稣下十字架》,现藏于安特卫普大教堂,人物由下往上向景深退缩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的最后一点区别是平行布局和退缩布局。巴洛克绘画的人物布局会向景深退缩,这点在波格赛所藏的这幅鲁本斯作品中不算明显。不过十年之后,鲁本斯就同一题材做了一幅更为后人所知的画作(上图),这里人物的景深退缩布局更加明显一些。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