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丝是中国丝绸工艺的最高巅峰技艺,被誉为“织中之圣”。因为图案精美,工艺极为复杂,得之不易,因而又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而在如今,更在圈内有着丝绸中的“爱马仕”之称。试想一下。当这类精湛工业如与当代艺术结合,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周春芽缂丝作品《桃花浅深处》
或许有人会疑问,缂丝与当代艺术到底搭不搭,配不配?那先听看看丁乙怎么说:
缂丝是具有非常非常悠久传统的工艺,曾服务于古代皇家服装的装饰。这种传统工艺在今天面临消亡、传承困难等问题,这也是大多数传统媒介、工艺所要面对的难题。在今天,缂丝需要和时代紧密相连,需要寻找新的图像切入进去。缂丝《十示》是用我画作完成的缂丝作品。这款缂丝作品对我的作品表述得非常恰当,在色彩与工艺上较完美的呈现了我作品的形貌。而作为媒介,它也给作品一个非常好的表述,因为它可以达到非常细腻、精确的技术能力,可以在细节上还原作品丰富的色彩。
缂丝是具有非常非常悠久传统的工艺,曾服务于古代皇家服装的装饰。这种传统工艺在今天面临消亡、传承困难等问题,这也是大多数传统媒介、工艺所要面对的难题。在今天,缂丝需要和时代紧密相连,需要寻找新的图像切入进去。缂丝《十示》是用我画作完成的缂丝作品。这款缂丝作品对我的作品表述得非常恰当,在色彩与工艺上较完美的呈现了我作品的形貌。而作为媒介,它也给作品一个非常好的表述,因为它可以达到非常细腻、精确的技术能力,可以在细节上还原作品丰富的色彩。
丁乙缂丝作品《十示》
而在11月11日下午,一场“经纬——缂丝与当代艺术的对话”展览便在成都当代美术馆开幕。该展览由知名艺术家张小涛、批评家蓝庆伟和LINDA共同策展,展出了丁乙、谷文达、广义、周春芽、张晓刚等十余位当代艺术大家的缂丝作品以及来自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和维也纳艺术大学的艺术家们的多媒体作品。传统缂丝工艺与当代艺术观念结合,架上平面与多媒体呼应,东方文化与西方艺术家相遇,经纬展为成都的观众带来一场别样的跨界展览。
谷文达缂丝作品《二十四节气》
先跟着主办方一起去看看,什么是缂丝?
为了让观众一睹缂丝精品的真容,了解缂丝这门传统织锦的历史背景。本次展览专门设计了一条缂丝历史长廊,通过对缂丝精品实物的展示,缂丝文献典籍的呈现,如南宋朱克柔(缂丝名匠,全世界约六件作品存世)的“牡丹图”、“山茶蛱蝶图”(原物典藏于辽宁省博物馆)、“鹡鸰红蓼图”(原物典藏于台北故宫)、宋徽宗赵佶的木槿花(原物典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民国第一书《纂组英华》原件(该书在伪满康德二年共计发行300册,当时售价400块大洋),让观众可以近距离的感受缂丝成为“织中之圣”的奥秘所在。
展览的主体部分在两层展厅中分别呈现。一层的展厅陈列了8件与当代艺术大家合作的缂丝作品。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艺术家谷文达的《二十四节气》,长达14.4米长的缂丝作品被悬吊在半空。王广义、张晓刚、刘野、陈墙、黄渊青、丁乙的缂丝作品均采用悬挂的方式,旁边放置缂丝织机,并在作品一侧配有放大镜,方便参观者察看缂丝细腻的纤维美感。展厅的中庭用砂石、假山、桃花和多媒体动画营造出了一个唯美、悠远的“桃花坞”,艺术家周春芽的《桃花浅深处》悬挂在其中。这件作品长2.8米,宽2米,是本次展览中尺寸最大的缂丝作品。
张晓刚作品《头戴荆冠的男子》
张晓刚作品《头戴荆冠的男子》背面
刘野缂丝作品《2010-4女孩和蒙德里安》
陈墙缂丝作品《圆》
王广义作品《后古典-蒙娜丽莎之后》
据主办方介绍,这次所展出的作品,每件制造工期都在2至3年间,而周春芽与谷文达的工期更长达3年以上。
拾阶而上二层展厅,艺术家师进滇的《概念车》悬挂在楼梯旁的墙面上。穿过缂丝历史长廊,艺术家梁绍基的《经线,纬线,地平线,测绘线》与来自奥地利艺术应用大学纺织系的一组装置遥相呼应。文鹏的《艺术家在线》邀请观众穿越错纵交织的红线去拨打艺术家的号码。C展厅中是艺术家费俊的《姿态墙—姿态云》”与DR Birgitta的《线》。来自不同文化的两位艺术家皆用影像的方式表达了对“经纬”的不同理解,体现了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
梁绍基作品《经线,纬线,地平线,测绘线》
文鹏作品《艺术家在线》
据悉,展览从2017年11月11日持续2018年1月15日,历时三个月,在此期间观众可免费在成都当代美术馆参观展览。在展览期间,将通过一系列互动体验活动让观众对传统工艺有亲身的体会与认识。展厅中陈列的缂丝机也开放给专业机构和专业院校认领,为推广和传承缂丝技艺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