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市场比金融动荡慢一拍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马学东 孙国胜 2008-11-01


苏富比08秋拍刘野《无题》  

从历史上的几次大的金融危机来看,金融市场出现大的动荡之后,艺术品市场并没有立即陷入下跌的走势,而是通常要比金融市场的下跌延缓一段时间。    

艺术市场反应慢于经济大环境  

例如1929年开始美国出现经济危机,从而扩散至全球经济的大萧条。但是这段时间内艺术品市场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苏富比拍卖公司在1927-1928年的拍卖季里,创下了63000英镑的利润,这个状况延续到了1928-1929年,当时该公司的利润增加到了70000英镑之上,1929-1930年苏富比公司仍有35000万英镑的利润,但是1930-1931年便滑落到了12000英镑,1931-1932年达到历史最低利润,只有4000英镑。另外,当时艺术品市场中成交价格在88000美元的作品算是高价作品价格的一个标尺,所以高价作品的增减也反映出市场的走向。1927年有130件作品的价格超过了88000美元,1930年也有63件,但1931年下降到只有13件,1932更是只有8件。可见1931年之后艺术品市场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1933年佳士得公司和苏富比公司更是考虑合并,也是当时市场走低最好的证明。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便重挫508.32点。仅一天时间,美国的股票市场就大幅度缩水,其价值超过5000亿美元。这个“黑色星期一”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受美国股市崩盘的影响,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也开始狂跌。但是艺术品市场却在1988年-1990年之间持续繁荣,这个时期具体的表现就是高价作品的成交记录不断被打破。例如1987年3月30日在伦敦佳士得的拍卖会,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以创纪录的2475万英镑成交(当时约合3990万美元)。这件作品由日本的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购得。与此同时,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家公司的竞争也开始变得激烈起来,1986年、1987年苏富比的盈利都超过了佳士得,虽然佳士得继续在拍卖市场上拍出破纪录的作品。1987年11月,苏富比宣布他们即将拍卖梵高的另一件代表作《鸢尾花》,在“黑色星期一”三个星期之后的11月11日进行拍卖,最终以5390万美元成交。1988年10月至1989年底的这15个月,是艺术市场有史以来最轰动社会的时期。在全世界以最高价格售出的27件作品当中,价格全部超过了1400万美元,其中有20件是在1988年11月10日至1989年12月1日拍出的。直到1990年5月梵高的《加歇医生》拍出了创纪录的8250万美元的成交价。但自从那之后,艺术品市场开始步入到了下降通道。    

区域经济危机影响当地购买力  

离我们最近的一次金融危机爆发在1997-1999年。这场亚洲经济危机严重影响到了“亚洲艺术品”的销售情况。不管是在英国还是在香港,亚洲艺术品在佳士得和苏富比的拍卖都受到了影响。这种影响同样出现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次年——1998年。佳士得1997年的亚洲艺术品的拍卖总额是4112万美元,1998年这一金额下降到了仅276万美元;苏富比1997年的亚洲艺术品销售总额是4045万美元,而1998年则直线下降了2500万美元。  

而在全球范围内,90年代许多区域性的经济危机也在影响着这一地区对于艺术品的购买力,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是1994年墨西哥遭遇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此后的几年中,在佳士得和苏富比的墨西哥买家不断减少,到1998年墨西哥买家在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家拍卖行的买家名单中减少了一半。但是这种情形使得一些艺术品经纪人看到了商机,他们不断在将艺术品在区域国家中倒卖,比如墨西哥城的画廊在阿根廷举办展览,而巴西的画廊盯住了智利和墨西哥。

【编辑:姚丹】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