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捂盘惜售 苏富比春拍缺乏亿元作品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潘奋图 2011-04-12

4月8日,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春拍终于落下帷幕。如同人们想象一样,这场长达8天的春拍一骑绝尘,拍前总估价为27亿港元,最终总成交额高达34.9亿港元,与2010年秋拍相比大幅增长,超过香港历年来任何的拍卖记录,“中国书画”、“20世纪中国艺术”等专场行情亢奋,均创新高。不过,被预期为世纪之拍的“玫茵堂”瓷器专场却遇冷,成交额远不及底价。

 

书画量价齐升 再创纪录

 

中国书画素来是拍场的主力,这次香港苏富比春拍也不例外,没让人失望。257件书画作品成交,成交率为83.4%,总成交额为6.48亿港元,远远超过拍前估值1 .5亿港元,溢价近5亿港元,与去年秋拍的4.07亿港元相比,增长59.2%,再次刷新了苏富比中国书画拍卖的成交记录。

 

虽然,此次拍卖没有出现过亿的天价字画,但仍有15件作品超过了千万元,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张大千的作品占了33%,达5件,其“没骨山水”代表作《蜀山春晓》以6450万港元落槌,超过估值的3倍,成为中国字画最高价的拍品。

 

“这场拍卖缺乏亿元作品,存在两个可能,一是大家都在‘捂盘惜售’,二是市场在理性调整。”深圳1001画廊总经理、资深艺术投资人王新明认为,“去年拍出亿元的作品主要是比较罕见的大幅精品,市场上流通的可能就那么几件,刚拍过一轮,投资者自然不会马上又拿出来。”

 

参与了这场拍卖、深圳金一百的收藏投资专家高超表示,其实没有亿元作品,反而可能是件好事。因为这场拍卖的精品确实比较多,同时,拍品估价相对国内的拍场也不高,有些名家的作品甚至略低于市场价。整体来看,买卖双方都显得比较理性的。“我接触的大量深圳藏家,现在字画鉴赏能力明显有了提高,有了自己的看法,不像过去几年那样比较盲目。”

 

另外,2010年中国字画的价格涨得太快,炒作热点连番涌现,市场需要消化时间,如同股市一样。王新明指出:“春拍还没结束,市场是在酝酿新一轮涨势,抑或是准备横盘整理,还要看未来两个月佳士得、保利等大拍卖行的春拍。”

 

瓷器成交不及估价50%

 

4月7日,香港苏富比的“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在开拍前被寄予了厚望。比如,一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业内普遍认为或将拍到2亿元以上,成为今年春拍的无冕之王。

 

然而这些美好的预测都落空了。据了解,该专场拍卖最终的成交总额仅为3.99亿港元,远不及拍前预估7 .1亿至10 .7亿港元。“玫茵堂”遇冷影响了后面几场瓷器杂项专场,“中国宫廷艺术品”专场中,多件乾隆瓷器都遭遇流拍。“中国瓷器及艺术品”专场,多数拍品均在估价上下成交,成交率仅7成左右,成交总额5.82亿港元,比去年逊色。

 

有业内人士分析,去年在伦敦班布里奇拍卖行拍出了一只5300万英镑(折合约5.5亿元人民币)的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但大半年后,却传出买家仍一分钱未付,“市场的信心可能受此影响。买家本来就是个大藏家,把价格炒高,提高自身藏品的价值”。

 

“这些亿元的瓷器,究竟有没有成交大家都在怀疑。”高超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其实,在拍卖场上,书画永远都是主角,而瓷器成交率往往比较低,但去年瓷器价格炒得实在太高了,又缺乏理想的成交率作为支撑,藏家可能感到有“高处不胜寒”。“期望高、估价高、竞投热情低、信心受打击可能是让这次瓷器拍卖遇冷的原因。”

 

 


【编辑:成小卫】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