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当代青年创作动漫作品时有一个共同点,女的喜欢画‘蒲公英’,男的喜欢画‘骷髅头’。随意打开一部‘90后’甚至‘00后’愿意看的动漫电影,很明显的符号也是男生爱‘骷髅头’女生爱‘蒲公英’,我们姑且把这称之为‘蒲公英现象’。”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首届中国动漫艺术大展上,中国动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汪天云半认真半调侃地公布的他的“发现”,引起了业界对于“中式漫画”原创精神的强烈呼吁。
面临尴尬又矛盾的局面
“蒲公英”现象是如何被注意到的?汪天云对本报记者说,在近两年参加各路电影节的动漫作品中,几乎每30部动漫短片中就有8到9部出现蒲公英的大特写。那随风飘逝的蒲公英种子,飘忽着自恋、唯美、迷茫、浪漫……而“骷髅头”可谓是“蒲公英”的反面极端:海盗、武侠、城市火拼、刺激打斗。汪天云说,这一路动漫短片也为数不少,不仅表现手法雷同单一,思维水平也仅停留在渲染武侠情结上。“很明显,这种现象是受到了日本动漫风格的影响,反映出我国动漫人才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力。”汪天云说。
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副秘书长金城认为,“蒲公英”乱飞,不是因为中国动漫创作者没有独立的思维,而是被急功近利的动漫投资逼得丧失追求。“近几年来,中国的动漫展会、动漫基地及院校从数量上都名列世界前茅,但从动漫产业的角度来分析仍处于刚起步阶段。动漫投资处于急功近利状态,不注重前期的原创,只注重完成数量和速度。”金城透露说,很多动画企业为拿到政府政策补贴,重动画的“量”而不重视“质”,“原创人才的生存条件远不如一个技术操作人员,很多原创人才被迫改行,导致优秀人才大量流失”。
“中国动漫受众口味是不知不觉‘美日化’了,导致许多中国动漫作品模仿甚至照搬国外动漫来获取观众喜欢。”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说。他剖析创作者的心态时认为,如果完全按照美日的口味来做动画,难以超越美日动画;若不按照美日的风格做动漫,又很难引领中国动漫市场;于是,中国的动漫制作者和动漫投资人长期面临着尴尬又矛盾的局面。
2005年,上海今日动画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动画片《中华小子》得到迪斯尼公司的一句评价:“非常东方,但不日本。”这句话让董事长兼艺术总监张天晓备受鼓舞。他总结说:“东方文化已有日本文化走在前头。中国的动画片只有摆脱日本的影子,做自己的东西才有出路。”
中式漫画语言代表未来
天津神界漫画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维东则从“蒲公英”中看到了动漫题材的单一。他遗憾地说:“一个打动人的作品,不是简单回忆一下我们创作者的童年趣事、身边所见就可以的。中国动漫界不少人还是喜欢简单追随那些成功国家所烙下的脚印前行,慢慢丧失了研判自身真实环境、真实市场、真实文化需求的敏锐性。”
的确,40年前日本漫画的崛起,适逢日本处于高速发展的特殊时代背景,整个社会都在渴望一种全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文化语言诞生。今天,中国漫画行业蓬勃崛起,要应对的是一种更加符合现今世界性文化潮流的发展需求,而具有全新科技化网络新媒体文化特质的文化语言已经出现。陈维东说:“以‘新中国漫画’为理论体系的中式漫画语言,恰是高度追随契合了当今最新科技形式的新媒体语言。只要我们把握好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漫画再造20年前日本漫画产业的辉煌盛世并非空幻之想。”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