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蒋伟:艺术投资基金在当下的操作(一)

来源:AMRC艺术市场周报 2013-01-06

基金目前在国内算是一个新生事物,艺术品基金更是一个新东西。据我们自己对市场的了解,艺术品基金即便在西方国家,像欧洲和美国,实际上也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一个做法。但是中国现在从整个市场规模和影响,还有媒体宣传来讲,艺术品基金正发展地热火朝天。特别是从去年的中期到今年的上半年,艺术品基金几乎成为这个行业里所有人关注的问题。行业外的人也对艺术品基金给予了很多关注。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看来,艺术品基金也碰到了很多的问题。艺术品基金涉及的问题较多,比如,整个的组织形式、交易结构的设计,法务、税收方面的问题,还有风险控制和监管机制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没有一个系统的规范,甚至连一个简单的规矩都没有。

那么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在操作中间的一些经验与教训。之所以分享,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我认为艺术基金一定会持续往下发展。艺术市场有四种需求:收藏需求(最高层次)、投资层面的需求、投机层面的需求以及消费层面的需求。中国艺术市场由这四种需求来组成。前几年,中国艺术市场完全是以投资和投机需求为核心。中国艺术品市场大概从90年代开始有规模以后到现在有20年的时间,前7年到8年,艺术市场完全是以收藏为核心,其主要标志是以行业内的行家交易为主,以专家之间的交易为中心。2000年到2003年非典后的秋季拍卖以后是艺术市场快速发展的时间,2005年、2006年时,当代艺术市场开始起步,一直到2007年、2008年近现代艺术快速增长。然而,由于市场迅速增长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也不完全是负面,毕竟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投资和投机资金大量进入市场,所以导致收藏者逐渐开始退出市场,收藏者不再会去买如此高价的东西了(过去齐白石的10万、20万一张的作品现在都变成3千万、5千万一张的作品),他们现在基本上进入小拍市场或者场外的交易市场,所以过去这些年投资和投机的资金在市场里占了主导。

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我认为是以消费为中心,会有越来越多的包括白领阶层、先富阶层进入市场。收藏、投机、投资、消费是一个过程。未来健康的市场应该是以消费和收藏为核心,而投资和投机为辅的市场。但对于中国的投资市场,我想大家过去有很多的投资经历,我199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从事国债期货和证券交易。我经历的国债期货交易市场,是中国有史以来投机性最强的一个市场,包括后来的A股市场,投资在中国市场永远是占核心地位。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也会是这样一种状况,艺术市场也不例外。尽管媒体、市场人士都在讲,我们的投机性太强,以投资为目的是不符合艺术品收藏规律的。但我认为,中国过去二三十年来的发展,能够在投资上有很大收益的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是在“做多”。我觉得现在的市场情况也是如此,从金融投资方面来讲是五个字,“看空不做空”。很多人对中国经济增长都是一种看空的姿态,认为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已经进入一个下行周期,但是由于中国独特的市场体系,不知道下行周期到底有多长,所以普遍做金融投资的都有“看空不做空”的心态。不做空就是手里不能只留钱,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出现了为钱不断地找出路的状况,所以最近几年的投资方向忽而是房地产、忽而是矿业或股权投资,艺术品市场也有了机会。

那么,我们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艺术品市场是否为一个好的投资市场。这个需要回到艺术品市场本质的问题上,也就是艺术品市场赚的到底是什么钱。比如,期货市场为了套期保值,实物交易和远期交易中间产生了差价,从而使投资者产生了利润的机会。而股票市场看重的是企业增长与经营的未来。那么艺术品市场盈利的本质在哪里?赚钱的来源机制是什么?

我自己对行业的判断是(我的背景是从事投资方面的工作,但参与艺术品市场有12年的时间),第一是由于行业的非标准化产生的利润,第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利润。这是这个行业的本质(但投资行业的人对于这个本质是持否定态度的,一个行业不能标准化,信息不对称是不能做下去的。就像证券市场,每个上市公司不做年报,不做重大事项披露,市场会变成怎样?但是艺术品市场恰恰就是通过这两种方式来运行)。在艺术品市场中最常见的第一个问题是艺术品好坏、真假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艺术家的发展如何,比如其绘画作品水平、学术价值、艺术史地位的高低等。但这些问题都无踪可循,没有标准。并且投资人不会分享其经验,不像股票市场有股评家。因为不论是拍卖行、画廊、经纪人等赚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钱。因此做这个行业会总感觉抓不到线索,不像股票市场等总有一个分析的逻辑、线索。抓住艺术市场这个特点,得出的结论是,这个行业是一个专业门槛很高的行业。正因为如此,集合投资是一种必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基金的出现,尤其是艺术基金开始大量出现。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