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宣传海报
2012年3月4日下午3时,由53美术馆主办的主题为“视觉艺术的‘编码’与‘解码’”的论坛活动即将拉开帷幕。胡斌担任主持人,杭春晓作为主讲人,并邀请冯原任对话嘉宾。
从一幅广告与一件艺术品中,我们能够区分出什么?一般而言,我们会认为广告通过视觉元素编辑了某忠义图,具有功能性;而艺术品则倾向于一种视觉的纯粹,比如说审美,并不具备广告的那种功能性。事实果真如此?艺术品的视觉仅是一种纯粹的视觉,从来没有掺乎其它的什么意图,抑或功能?本讲座从一张广告图片与《蒙娜丽莎》的对比展开这一问题的讨论,从而辨析艺术品视觉背后隐含“意图”的发生机制——这种意图往往被加以“编码”,渗透于视觉元素的组合、显现之中。而对于这样的“编码”,视觉阅读则是通过“共约化知识”、“前后文关联”,乃至历史逻辑的系统条件加以“解码”。也即,阅读一件艺术品的观看行为,实质与阅读一幅广告一样,是通过“视觉解码”将“视觉对象”转化为一种有意义的符指。
杭春晓:1976年出生于安徽当涂,200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史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曾先后于《文艺研究》、《四川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新美术》、《美术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研究述评》、《绘画资源的开放——古物陈列所与民初中国画》、《重读蔡元培“实物写生”论》、《认知眼光与二十世纪中国画》等论文数篇;出版《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明代吴门画派》、《商周青铜器之饕餮纹研究》等;独立承担国家级课题“民初美术改良之价值重审”。组织策划过“工笔画当代性探索展”、“艺术是什么?”、“楼上的青年——2010年中国青年批评家提名展”、“重新定义——70后艺术中的质疑精神”等展览。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