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美国艺术家画作《THE KAWS ALBUM》在香港录得1.16亿元的天价成交,当代艺术有价有市,与年轻收藏家近年崛起息息相关,更成为业界不可忽视的新客群。《星岛日报》报道,香港有画廊两成客人均为35岁以下,但购买力惊人,有人在今年短短3个月内,已买入逾3亿元的艺术品。业界分析,这批生力军来自亚洲地区,主要为企业家或富二代,他们近年以建立收藏展现个人素养,部分更是艺术界的半专家,与过去以内地暴发户为主,仅着重藏品升值潜力的买家,取态大相径庭。年轻收藏家上升后,业界更看好香港占尽地利优势,短期内将压过伦敦,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
每年3月,ArtBasel、ArtCentral及各大拍卖行春拍陆续登场,为香港带来得来不易的艺术气息,香港亦在近年跃升为继纽约、伦敦后,全球第3大艺术品交易中心。香港过去因着邻近内地的地利优势,令艺术品交易日益蓬勃,而近年亚洲地区年轻收藏家的崛起,更被业界视为新助力,更看好香港可以在短期内压倒伦敦,晋身全球第2 。
香港著名艺术家林天行之子林沙洲,去年起于中环荷李活道经营“明画廊”,空间逾3000呎,主力推广中国当代艺术及新水墨艺术。他发现35岁以下的年轻收藏家,于近2、3年突然冒起,更具备相当的购买力。他以其画廊为例,年轻收藏家占其客户总数不多于两成,主要来自内地及台湾,部分来自沙特阿拉伯,但这五分一的客户,却占其艺术品出售总额超过3成,扭转年轻收藏家倾向买入中价藏品的刻板印象,“即使价值过百万的艺术品,都有不少年轻收藏家有兴趣,我们其中一位40岁左右的客户,单单在今年,已先后花费3亿多元购入艺术品。”
40岁下企业家或富二代
事实上,国际艺术调查机构“艺术经济(ArtEconomics)”与瑞银已有类似发现。他们去年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来自英国、德国、新加坡、香港与日本的高端收藏家(即100万美元以上),数据指出亚洲市场的高端收藏家不少来自千禧世代(即于80、90年代出生的人),香港共有39%,新加坡更高达46%。
香港古董艺展FineArtAsia创办人黑国强指出,过去香港的艺术品市场几乎由内地富豪主导,占比例达8成。然而,亚洲近年涌现大批年轻收藏家,“内地只占(总人数)4成,香港、台湾各占两成。”他续说,这批人主要为企业家、或者本身有收藏传统的家族第2代、第3代,他们近年接手管理由父辈或自己建立的收藏,但相比过去内地豪客以投资为主的取态,眼前这批着重收藏的年轻人,更令黑国强对业界抱有希望,“以前内地人买艺术品像『戳手指』一样,再贵都会买,但只关心收藏品一年后升值多少,但这批年轻收藏家教育程度高,部分人甚至有修读相关课程。”
偏好当代艺术较“抢眼”
这群收藏界生力军,业界不敢忽视。林沙洲比较传统收藏家及年轻收藏家后指出,前者倾向购入古代及近现代的艺术作品,后者却偏好当代艺术,“因为当代艺术较『抢眼』,亦不需要很深的艺术知识,已经可以感受当中的冲击。”
刚于上月完成香港春季拍卖会的苏富比,近年的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亦发现年轻收藏家的踪迹处处。苏富比亚洲区当代艺术部主管寺濑由纪表示,去年6月及今年3月先后举办的当代艺术专场拍卖,均录得理想成交,以上月的“NIGOLDENEYERVol.1”专场为例,拍卖品全数出售,其中近5成买家为40岁以下。她指出,年轻收藏家的增幅于亚洲地区特别明显,近年苏富比在亚洲市场的客户,超过两成为40岁以下。
喜连系艺术家了解作品故事
除了当代艺术,林沙洲指出,年轻收藏家要求作品在“纯艺术”的表达外,加上多一重的哲学表述,“他们除了欣赏画作,亦想跟画家沟通,了解作品故事。”他认为,这些转变令画廊有更大发展空间,现时其工作除了为收藏家鉴定及分析作品价值外,亦会连系买家与艺术家。
艺术品市场蓬勃发展,从事买卖的业界固然受益,而艺术家本身的生活亦有明显改善。自16岁起已于画廊工作的林沙洲表示,昔日初起步的画家生活艰苦,但情况近年已逆转,“现在刚毕业新人的画作,都可以几万元成交。”他更认为,香港艺术家拥有近水楼台的优势,“以画作为例,香港过去鲜有出现名家,作为收藏家,自然不会特别注视这个地方,但艺术成交量高,收藏家不时聚集在香港,自然有更多机会留意香港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