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李心峰:从名家文稿墨迹的价值谈拍卖活动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4-05-20

很高兴第一次来参加拍卖界的活动,正因为北京歌德携手赵庆伟先生推出的“小雅观心——赵庆伟藏名家文稿墨迹专场”中出现了许多文稿书记是本人非常感兴趣,到现场看了这些手稿作品更觉得特别的亲切。

事实上,这次推出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艺术大师书稿及手札系列中许多跟中国艺术研究院有很深的渊源。王朝闻老先生,著名的雕塑家、美学家,曾在我们院担任过副院长,他是我们院学术上的旗帜;还有侯宝林先生也在艺术研究院担任过职位,莫言先生现在仍旧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的院长。此外,拍卖会上有一些稿子也是从我们院文艺研究杂志社里流出去被收藏家收藏的。作为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在拍卖上看到他们的作品觉得特别的珍贵,特别的难得。我们从1980年开始改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之前就叫“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现场看到留下的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的稿纸,这正说明这些藏品的真实性。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我们国家唯一国家级艺术科研机构,尤其在新时期,从1980年开始确定院名以后,我们院十多家国家的、各个艺术门类都有专门的研究刊物,在编辑部或者老的主编、编辑手里肯定经过很多名家大家的手稿,但是能够残留多少,这是一个问题。没准有些主编或老编辑手里都有不少收藏的作品,现在大家重视这个问题正是时候,再过十年二十年想抢救都抢救不出来。由此看来,我们刚刚认识到这些文化财富的价值,现在收藏界、拍卖公司推动这些藏品的拍卖以及宣传非常重要。

90年代以前大部分作家用手写稿,随着当前数字化技术的普遍应用,据我了解很多老作家70、80岁也去学电脑,放弃了手写的东西改用电脑处理文字,再想得到他们的手稿真迹已经很难了,当然还有个别几个老作家比较顽固地坚持手写,这是非常难得的。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幸事,放弃了手写使用电脑对未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好现象。早期,作家曾被称作“爬格子的”,在各自纸上进行写作,就像画家在画布上进行创作那样,这些手写真迹都是“最有温度”的收藏,现在抓紧收集这些资料“正是时候”,作家手稿越来越少。作为一名学者,对于这些当代著名文学艺术名家的手写原稿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方面我也做了一点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历史和文献价值。作品因其创作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时空条件,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历史,补充了大历史的细节。搞历史的大家都知道宏观叙事不可缺少,但是现在宏观叙事需要很多更具细节性的微观史学来补充和校正,更真实的反应历史,这些书稿、手写原作及手札就负载了历史的信息,这是非常好的。此外,许多作家的手稿是一种稀缺资源,大多是孤本,即便有很多是用圆珠笔写的,仍然弥足珍贵,这也是收藏界的金科玉律。

第二、文化价值。文化名人、文化大家留下来的最真实的手记文稿,其文化价值不言而喻,尤其是那些被红笔涂抹修改过的难以辨认的手稿,更折射出此作品写作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特征,可以说是收藏中的难得的极品。一方面体现了“文相”——文化之相,文化的载体,这些东西都是文化真品,一种文化的载体。另以传承着文脉,不管是从古到今中华民族的文脉还是近现代的文脉都体现了;另一方面,体现文化、艺术、大家名家的文析,这一点格外重要。这些作品是他们艺术、才华的真实体现,更能反映作者最真实的一面,包括创作时的思想认识、状态等等,综合起来看文化价值是极其重要的。

第三、审美艺术价值。我们看很多名家大家的作品,本身就是著名书法家、画家,有一些可能是文学家、艺术家,字写得也很好可作书法精品、书法珍品观之,是人类共同的艺术财富。因此,艺术的价值、审美的价值也是毋庸置疑的。

第四、经济价值。随着人们对这些作品价值的认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从这一角度来看,今天北京歌德携手赵庆伟先生推出这些珍贵的作品进行拍卖,从这几点来看我们推动的这件事是非常好的。

把整个二十世纪放在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当中,中华民族可以说在二十世纪走到最低谷,又开始走向复兴,完全是大V字形开始起步。我们现在接着二十世纪的角度又走向民族复兴的道路,用官方的说法这是“中国梦”。这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复兴,看着发生各种转变的二十世纪,充满故事、充满动荡、充满奇迹,充满传奇。我一直在想,我们对于二十世纪的价值就需要更新更全面的认识。正因为这样,此次拍卖活动的文化意义大于市场意义,对二十世纪文化大家名人们的文稿墨迹不应该重视吗?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我们会更加的认识到这些手稿的珍贵和重要性。

 

【编辑:张辉】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