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Memento Mori 向死而生》执意朝向那死亡的存在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立东 2012-04-14

《Memento Mori  向死而生》执意朝向那死亡的存在

 

约翰逊曾说过,对死的思索极大地占据了人们的精神。可以事实较此更为严重:死的观念和恐惧,比任何事物都更剧烈地折磨着人这种动物。死是人各种活动的主要动力,而这些活动多半是为了逃避死的宿命,否认它是人的最终命运,以此战胜死亡。

 

——厄内斯特-贝克尔

 

生、死一直以来都是人类面临的终极问题。望生畏死,早已困守许久,对于承受者,尤其是在面对内心和肉体的苦痛之时,对死亡的恐惧会演绎地更加剧烈。

 

《Memento Mori  向死而生》,一个探讨“生命、存在、死亡”主题的影像群展,2012年4月13日下午5点,在阿拉里奥画廊北京艺术空间隆重推出,这也是阿拉里奥今年首个影像群展。本次展览将呈现来自中国、冰岛、德国、荷兰与瑞典的7位艺术家共8件影像作品。

 

有关死亡

 

‘Memento Mori’这一拉丁词语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原意为“谨记死亡”。在西方,有关死亡的艺术创作可追溯至艺术史的起源,且其中大部分作品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而这些关于死亡的艺术都意欲表达现世生活的虚无缥缈与转瞬即逝,颂扬后世的安宁和美好。如同苏格拉底的箴言“死是灵魂与肉体的分离”,这些作品通常将生存与死亡进行二元对立。死亡,更多的是被看作生命的彼岸,即生命过程的最后终结;而与将生命的意义寄托于后世的西方文化不同,中国的孔子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教诲人们要乐天知命,生则重生,死则安死。然而,这一忘却或忽略了“死亡”的观念却易于将生命沦为一场没有厚度的存在。直到20世纪初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了“向死而生”( Being-toward-Death ) 的概念,才为“存在”这一主题赋予了更宽广的理解维度。

 

“向死而生”即“向死亡的存在”,揭示了人生并非是从“活着”走向“死亡”的线性发展过程。死亡始终是以生命的一种存在状态一直、并确定性地栖居于我们的生命之中。死亡,作为无法逾越的宿命之确定性与不知何时将死的不确定性始终持续性地并行于我们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因此,这个意义上的死亡不再是发生于生命的一桩客观事件,也不再是生命的完结,而是与其相共生的一种持续性状态。人类正是因为有了对死亡的确知,才能洞悉到此时此刻与当下的真实意义。因此,“向死而生”所启示的正是一种将死亡寓于生命,与死亡共舞的观念,这将使“存在”在时间的地平线上获取真正的解放与自由。

 

 

关于展览作品

 

陈秋林,《桃花》2009,Video,16‘37“

 

陈秋林,《桃花》2009,Video,16‘37“

 

陈秋林(b.1975,中国)的作品《桃花》以纪录和行为表演的方式展现了在经历了08年四川大地震之后的灾区景象与袭卷一切的丧失感。

 

程然,幽灵(哈姆雷特),2012,  3-Screen Video Installation,Color,Sound,  30’00”

 

程然,幽灵(哈姆雷特),2012,  3-Screen Video Installation,Color,Sound,  30’00”

 

程然(b.1981, 中国)的影片《幽灵(哈姆莱特)》使用即兴现代舞的方式重新演绎了古典悲剧《哈姆莱特》的经典章节—“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蒋鹏奕,一顿,2011,Two   channel video with sound,10‘30“

 

蒋鹏奕,一顿,2011,Two   channel video with sound,10‘30“

 

蒋鹏奕(b.1977,中国)的作品《一顿 》拍摄于法国南特的一片人迹罕至的森林。影片呈现周遭的环境与物象,以及孤独者各种情绪的交织。一瞬之间,物我无别。

圭多 范 德 维沃,《第十二号:主题变奏》,2009,4k video with sound,Marshall Chess Club,Mt St Helens&San Andreas Fault,USA, 40'00"

 

圭多 范 德 维沃,《第十二号:主题变奏》,2009,4k video with sound,Marshall Chess Club,Mt St Helens&San Andreas Fault,USA, 40'00"

 

在荷兰艺术家Guido Van der Werve (b.1977,荷兰) 的影片《第12号:主题变奏》中,壮观的大自然景象与观景人形单影只的背影形成鲜明对比。这一作品描绘了人类面对不可征服的大自然奋力逃脱生命的有限性,然而却又无往不在禁锢与枷锁之中。

    塞格多尔 古德杨森 《临终时刻》,2006,HDV transffered to Blu-ray or DVD with sound,20"00"

 

       塞格多尔 古德杨森 《临终时刻》,2006,HDV transffered to Blu-ray or DVD with sound,20"00"

 

冰岛艺术家Sigurður Guðjonsson(b.1976,冰岛) 的作品《临终时刻》展现了一位拓荒者深入到无尽冰川中的一片荒废之地,影片模棱两可地展现了一片末世景象,而这些可怕怪诞的景象又与我们当下的生活保持着某些联系,不断地敲打着我们感知。

乌拉 梵 布兰登伯格 《合唱》,2010,Black&white video HD&Blu-ray with sound,10'35"loop

 

乌拉 梵 布兰登伯格 《合唱》,2010,Black&white video HD&Blu-ray with sound,10'35"loop

 

在Ulla Von Brandenburge(b. 1974,德国)的作品《合唱》中,古典挽歌中的混声合唱作为背景音乐贯穿全片,让人联想到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四位演员扮演一家人平静地生活,但是家庭的和谐却被一位危险的年轻流浪者所打破,但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新的机会。

玛利亚 诺丁,《微笑面具的背后》,2011,Drawing:16 pieces set,21*30cm each Black&white video with sound,02”loop

 

玛利亚 诺丁,《微笑面具的背后》,2011,Drawing:16 pieces set,21*30cm each Black&white video with sound,02”loop

 

Maria Nordin(b.1980,瑞典)的动画作品《两秒钟的痛苦》与《微笑面具的背后》取材于阿尔莫多瓦的《我的母亲》。人物微笑着的面孔变得斑驳,喜悦的表情变为痛苦。悬浮荧幕的定格镜头、这些瞬间的绘画以及动画效果使得共同的时间被以不同的方式展开。

 


【编辑:赵立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