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假东西还当宝贝,又是一个‘国宝帮’的!”“贴几张图看看假的元青花瓷器有多少吧,‘国宝帮’该醒醒了! ”
最近在各网站收藏论坛上,“国宝帮”这个词汇被频繁引用。这可是收藏界近年兴起的一个颇带贬义的说法,指那些常买假货,却自以为都是国宝级古董的人。
元青花能有那么多?宋汝窑能有那么多?连《清明上河图》也有好多件?真正收藏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他们异想天开,觉得自己撞上了。
“国宝帮”成员往往眉飞色舞向人介绍藏品,他们口若悬河自有一套理论,很少肯听别人的劝告,却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早已成了假货的最大受害者。在苏州收藏界,“国宝帮”成员也为数不少,专家感叹:“真该劝劝他们,叫他们醒醒了。 ”
“国宝帮”案例:几千年的红山玉,他有近百件
近日,一个电话打到商报鉴宝栏目:“商报的玉器版办得不错啊,不过我有些更好的玉器,你们可以来看看。 ”
于是按照约定的地址,记者和商报一位玉器鉴定专家来到老赵家中。从卧室里老赵搬出一个锦盒,盒子打开,里面放了十几件玉器。“这些可都是红山文化玉。”他神采飞扬地一件件解说:这是玉猪龙,这是玉人,这是玉猴,这是玉螳螂……这样的玉器他还有几盒子,共有近百件。
尽管老赵言之凿凿自信满满,但那么多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玉器”放在眼前,记者也不由心生疑窦。身旁的商报鉴宝师一时插不上话,便悄悄告诉记者遇到“国宝帮”了,在老赵介绍间隙他赶紧提示:“红山玉器很少,而且都是很久以前出土的,你一个人就拿了这么多,比博物馆还多……”
“是啊是啊,”老赵说,“这就是缘分啊,有的买了20多年了,我工作那会儿每次出远门都买古玩,全是真的,还不像现在这样造假呢! ”
“不过你这几件刀法不怎么对……”
“那么早的东西,只能是这个水平啦。不过别看雕刻不漂亮,价值可大着呢! ”
专家话中有话,几次想点拨老赵,不料老赵都误会了,丝毫没觉有否定他藏品的意思。看着老赵那么高的兴致,专家也不忍泼凉水,一直听老赵在介绍。直到临出门前,专家才把观点委婉地对老赵表达了出来,“其中有些确实比较古朴,作为工艺品玩玩不错的,不过都是仿制的。 ”而在出门后的路上,专家对着记者连连摇头:他那里一件真的都没有! (此处人物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谁是“国宝帮”老人和企业家易中招
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张正望认为,在苏州,具备“国宝帮”特征的藏友确实很多。在他们组织的鉴定活动中,时常看到有人带了 “元青花”、“汝窑”、“宣德炉”而来,明明是低仿的“一眼货”(一看就知道是假货的意思),却个个以为是真品。
而在收藏队伍中,最容易成为“国宝帮”的便是老人。自2005年商报免费鉴宝活动开办以来,把假当真、执迷不悟的,老人所占比例最大,他们也成了收藏市场一大受害群体。
有位张老先生曾多次带着藏品前来,都是历代瓷器“精华”,北京、台北故宫都很少的宋代汝窑,他有十几个;元青花,他有四五个,其中一件与曾拍出2亿多人民币的“鬼谷子下山”几乎一个模样;清三代的官窑瓷器他各色都有,商报鉴宝师形容它们几乎就是故宫瓷器图录和天价拍卖图录中瓷器的翻版。像张先生这样被“国宝”忽悠的老人,在收藏界着实不少;说起来很惨,他们花掉了大量积蓄,换来的却是一堆垃圾。
而另一类常见的“冤大头”是企业家或其他有钱人。他们往往资金充裕,动辄几十万几百万购买,买回来的大多是假货,却一直被蒙在鼓里。艺术品鉴定师、收藏家胡士清说,他曾跟朋友去看一企业家的收藏,企业家煞有介事将宝贝一件件捧出来,看得他们额头冒汗:那些东西太假了。
老人购买和交流渠道都比较狭窄,信息闭塞,成为收藏的受害者这很容易理解。那么机敏而且见多识广的企业家怎么也会走入歪道?胡士清认为,一些企业家更多的精力不在收藏上,对收藏理解不深,将之看成投资捷径,容易被别有心机的人利用,从而不知不觉买进假货或无价值的藏品。
帮帮“国宝帮”:收藏家们要多几分关心
在雅昌艺术网论坛上,有网友将版中“国宝帮”一一点名,将其藏品贴出“示众”,引发许多争论。有网友认为,批评虽说尖锐甚至刻薄,但也是“恨铁不成钢”之举,很多“国宝帮”是难以唤醒的。
对于深陷收藏之苦的“国宝帮”,记者采访了苏州不少藏家,总结他们的观点,办法无非是两个层面,一是自救,一是他救。
自救,就是要自己培养出理智的收藏心态,要谦虚、多交流,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 “国宝帮”的固执是出了名的,有位鉴定家说:“他一口咬定东西是真的,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找我鉴定只是盼着我应和他。那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只能装聋作哑支吾一下了。”而且,实话实说有时候还会败坏自己的名气,几年前这位专家曾实话告诉某藏友,说那几件东西都是假的,结果藏友不仅没听进去,此后逢人便说:“那是个伪专家!把真的说成假的! ”
可以说,“国宝帮”的固执,阻断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于是更长时间地蒙在鼓里,这必须要自己改变态度才行。
自救的同时也需要“他救”,需要收藏同道的关心。胡士清说,曾有几个“国宝帮”拿东西来鉴定,只要觉得对方有心理承受能力,他就细细分析解释藏品的问题何在,对方倒也觉得在理,最终都接受了假货的现实。因此,客观详实表述自己观点,是对他人负责的最好的交流途径。
“国宝帮”警示:盲目投资收藏必定吃亏
“国宝帮”是相对有些极端的收藏人群,而他们只是一个缩影;他们所代表的,是更为庞大的以假为真、受骗上当的收藏群体。
资料显示,中国大概有7000万人搞收藏,群体之巨难以想象。这些收藏者中,不乏真正痴迷收藏的人,但更多人是以投资为目标。他们满耳是那些真假莫辨的刺激故事:一次花几十元钱可以买到价值几十万的宝贝,或者十几年前几百块钱的东西如今已价值百万。
然而,对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冲来的收藏投资风,业内专家却并不看好。艺术市场著名评论家牟建平2007年提出观点:艺术品投资收藏,获利者不会超过20\%!
几乎所有收藏成功人士都有一样的观点,收藏投资必须具备眼力。而这个眼力的取得,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多与行家交流学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今年5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来苏,在接受商报记者专访时他谈到:“作为投资永远是有赚有亏,赚的是那些眼力好、目光长远的少数人,而眼力不到的大多数人则免不了要亏本。所以没有几年功力积淀,不要指望能在收藏领域赚钱。 ”他认为应该培养健康的收藏观,要有好的心态收藏,收藏的落脚点并不是金钱,而是一种文化行为。
相关链接;
“国宝帮”经典问题商报鉴宝师一一解答
1、我这个买来才100多块钱,造假成本都不够,怎么可能是假的?
答:原因一:造假者不是造这一件假,而是一批假。在这一批假货中,其中几件已经赚大赚足,剩下的就随便处理了。原因二:也是最根本的原因,造假成本确实很低,一件假货的制作速度往往快得无法想象;但买家对造假流程不熟悉,过高估计了工艺的难度。
2、这东西全世界存世量可能只有几十件,但不代表我这里就没有啊?我运气好确实可能买到啊?
答:全世界只有几十件,这样的东西以前就被宝贝起来,很少有流落民间的;即使有,也不至于其他地方都不去,偏偏进入你身边的市场,这样的概率比中五百万彩票还难。好吧,就算你运气极好,你也不可能一个人有好几件啊。最关键的是,专家判断假货并不是根据这样的推理,而是先看器物本身的真假。
3、你自己都没亲手拿过这样的器物(比如汝窑瓷器,红山玉器等),怎么可以断定我这个是假的?
答:事实上,鉴定古玩真伪有一些基本要素,比如自然生成的包浆,比如古代器物的造型原则,如果这些都不符合要求,那必假无疑。
4、有个水平很高的专家说这个“不错”啊,为什么你说是假呢?
答:有的专家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实话实说,就用“不错”、“还好”、“好看”、“少见”、“可以玩玩”、“有点味道”之类的词语应付;如果用“老的”,“真的”,“清代的”这类词语作答,就基本上可靠了——如果这不是伪专家的话。
【编辑:虹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