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歌德拍卖重磅推出“小雅观心——赵庆伟藏名家文稿墨迹专场”,我个人觉得开拓意义、文化意义要远远大于市场意义。大家都知道,对于艺术品市场来说钱比作品多,如果开拓一些新的收藏门类,比大家都挤在书画收藏市场中乱买要有更大的意义。
我认为:第一,电子时代下,个人手稿的收藏是很难得的,老材料、老纸张上,不管是水墨还是钢笔、圆珠笔的书写都是很难找的,特别是当年的“400格纸”有一定的历史陈旧感;第二,作家经过长时间年龄上、书写习惯上的变化,当年写的用笔习惯和20年后不一样,年老更于老辣,或者是字提案用笔跟年轻时期不一样,这个很难做得到,其价值自然突显。第三,我们相信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能收藏这些作品的必然有他的价值所在,这样的人在职业操守上很难出现道德偏差。这次出现的这批近现代文学家的手稿,若从时间和书法角度来看,其稀缺性、艺术性还是很重要的。
我想聊聊拍卖的历史,250年前有两个拍卖行最早都是做手稿和书籍拍卖。可以说,手稿和书籍等拍卖属于艺术品最原始的拍卖始祖,也是被认为最具市场价值收藏价值的门类之一,现在拍卖市场有大的门类——古籍善本,都是由学有传承的资深专家担任的,一直是最受尊重的门类,但目前看来远不是拍卖市场上成交额最高的门类。我曾经做过古籍善本的拍卖,简单的讲,我们通过这些手稿,可以看到其中有当年民国期间晚清期间小说手稿、地方志草稿,乃至于当时发表和未经发表民国时期晚清时期的大量照片,看到我们的历史,这是一段关闭的历史,是被精心挑选的历史。从手稿上看,可以说其呈现的完全不是历史的原貌,可能也不是历史的全部,而且是不断变迁的历史。这些大量的作品呈现出有民国的历史,使我们感受到的风貌、选择的事实、突出的人物、对事情的解释和内战时期不一样的。由于信息的披露让我们觉得那么有意思、那么鲜活的时代呈现在我们面前,那么所有的手稿可以给我们重现更多的是,被官方话语重新遮蔽掉的原始历史,这是手稿的意义。我个人是十分强调手稿意义的。
现在我们的书写分三个阶段,毛笔阶段、硬笔阶段、当前的计算机阶段。我有一个朋友买的龚自珍手稿,但是龚自珍的字写得多坏可能在座的不少人都看过,所以这个朋友当时50多万买下的手卷,很多对他持有异议的。我们要承认写得好不好是一回事儿,名头重要不重要、名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综合评判一件作品。大部分人原来都收审美喜好的东西,以龚自珍作品为例,好多人会说:“我背你的诗不减损我对你的想象和崇敬,我看你手稿我失望。”现在来看美学价值三个阶段,其中我们最看重的是毛笔时代的手稿,再后来是硬笔时代,现在是计算机时代了。大家收藏作品的思维也发生变化,一件王朔的手写稿你买不买?就恕古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书法鉴定专家张斌说的,现在很多人买有价值的作品,完全买的是一种情结,这就叫做感情价值。
正如我一开场就提到了手稿墨迹专场拍卖的开拓意义、文化意义远远大于市场意义,我个人是非常希望在拍卖过程中,能够有一些收藏门类的潜力和方向得到开拓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是通过系统的或者逐步的呈现一些名家手稿,这些名家学问好,做人好,其价值也不言而喻了。因此,我们官方历史完全是精挑细选,有大量人完全淹没了,那么还原历史,恢复一个荆棘杂草原生态的历史,我们就得把东西慢慢筛选出来。现在什么东西是有价值的,可能在拍卖之前我们部分人都不知道,倘若都拿出来了,我们就能找到字也好、学问也好、人也好新的收藏门类和新的手稿。第二,当前越来越多人习惯用计算机写稿件,但人还是可以逐渐再培养一点多多少少的书写性,不管是硬笔还是软笔,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载体,应该还要再留下一点手记给大家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把玩和收藏。我很是希望大家不要过度依赖计算机,而应提倡书写性,提倡书画,提倡一点手工书写的,也也是作为对国学、书法和中国文化的认同。如果有手稿拍卖形成市场以后,这可能会多多少少起到向导的作用,这些都是我的感想。
【编辑: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