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王守常:从书法角度看名家的文稿墨迹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4-05-20

事实上,在我看来作家名家的手稿被拍卖是理所当然的。余秋雨、莫言、薛忆沩等人作品手稿也有过拍卖纪录。但据我了解,歌德拍卖近日联手收藏家赵庆伟先生,首次推出20世纪中国文学艺术大师书稿原稿原及手札系列专场,可以说是,首次开启名家手写书稿收藏“手稿学”新领域,我觉得过去这样的作品上大拍卖的虽然有,但是很少。

我们从书法谈起,以我个人的理解,时代不一样了,过去的书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贴写,一种是碑写。其实,过去所谓的书法都是相互的信件往来,到现在就成了书法的作品。而且,书贴和碑帖的写作方式还是有差别,碑帖的字要大,里面所谓的藏头虎尾,笔笔中锋的东西,其实在书贴里面不是没有 ,但是他们字小,它不显大的碑帖也能看得很清楚。此次,歌德拍卖“小雅观心——赵庆伟藏名家文稿墨迹专场”的这批作品主要是钢笔、圆珠笔手写的。从这一点上看,无论是钢笔、圆珠笔,还是用毛笔书写的,从书法里头,我们把它当成一个作品。因此,我们会分析它的布局、章法等等,可是除了约定俗成的章法以外,我们从名家大家们的作品中可以领会“字如其人”。有的作家用蝇头小楷体现了严谨的个性;有的作家写得龙飞凤舞,体现了豪放不羁、一挥而就的狂野。

如莫言的作品,是有些文人气息的,自由散淡、无矫饰、无强悍,你能够体会他在书写过程中,或许受到情节人物的驱动,一路写来比较随意或是匆忙。我一直认为作家手稿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对莫言的手稿也可如是观,莫言的毛笔字、钢笔字都体现其个人的风格。

其次,从王朔的手写书稿中,第一次知道他写什么样的字,看他像个粗人的样子,没料到字写得十分工整。推开来说,当你看到他身上内在的闪光点可能就会明白他并不像是所表现的那么张扬、身上带有那种老北京胡同串子的样子。单从字上看来,我们可以想象他那种内在很严谨的,但是在语言表达上时不时还会带着脏字的那种形象。我第一次这么觉得,看他写的那些字的风格里面有着北京,有很京味的东西。所以从这点上说,我觉得名家的手写书稿作品能够让他人进一步更全面理解作者本人。这也是我要说的,“字如其人”的原因。当然,大家也能从绘画等作品了解一个人,虽然我的水平有限。

我认为,一个文人,一个作者,一个一般人,他的写字的所要表达的和表面拿出来的不能都当成一回事。论语说:古之学者,今之学语。现在,许多的书法作品几乎可以说是“表演”,可是那些名师大家们过去写的那些都是信札,你是可以看出信札里面写字的那种韵律,甚至是章法。而这一点,我觉得以后拍卖可以从这个角度深入对名家大师们的作品鉴赏,比如说弘一法师和李叔同,同一个人,弘一法师的字间距,字与字的行间距,全是规规矩矩的,而且基本上都是收尾的藏笔,从来没有让人觉得写飞出去的,每个行间距也都是一样的。可是如果你看到他早期的作品,就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所以说,如果要我自己收藏,我会选择只收藏两幅,一个是李叔同的,另一个就是弘一法师的。因为,不同时期的的作品才更为真实、更有趣。

对于现在拍卖行来说,有时候特别注重所收藏的那些作品和作家们的名气,经济角度的考虑不可避免,没有名气就难以标志其作品的价值。再以白石的画为例,有人认为这都是小情趣的,有人喜欢陆俨少的和其他人的山水画,我们也看过其他人的一些山水画作品,但是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拍卖行能够尽量能把这些作品汇总成为一个至少有几个不同的一起推出,以便让收藏者们可以系统的收藏。我们以前似乎没有这样拍卖过,也不注意运用各种方式拍卖达到效果。九十年代以来,只有个别作家还坚持手写稿,其他作家基本都是以电脑写作了,他们给出版社提供的几乎都是电子版稿件,手写的时代基本上结束了。当前,大家对手稿还不大注意,不大能理解其珍贵的价值。我就想提一个概念的建议,就如这次拍卖中唐弢先生《琐忆》的手写书稿,可能有的人连唐弢是谁都不知道,那么,通过拍卖会设立的专场就有机会重塑唐弢等近现代文学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外,像侯宝林、于是之等人,我们大多只了解他们的人品、学识及演出作品,而没有看到过他们写的字,这样的专场就把他们的写作水平和书法水平介绍的非常清楚一并呈现给大众。

 

【编辑:张辉】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