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4秋拍的彻底落幕,艺术品市场在整体上呈现平稳调整的态势。今年以来,青年艺术家占据拍卖市场交易额放量增长的趋势日渐明显,年轻艺术家的出镜率普遍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在2014年之前,已有10多位“80后”乃至“90后”艺术家的单件作品成交价突破百万元大关,似乎为年轻艺术家在二级市场的升值潜力打开了想像空间。
2014年M50新锐奖获奖作品
在一级市场,不久前闭幕的各大博览会也主打“年轻牌”,年轻艺术家不仅在作品数量上与市场主力艺术家平分秋色,很多画廊也以主题展、个展等方式大力推介。多名权威业内人士分析,优秀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争夺将在未来愈演愈烈,在市场的推动下,青年艺术家从“幕后”走向台前的速度将更加快速。2015年的艺术市场,青年艺术家作品很可能在整个艺术市场冲击原有的作品价格秩序,以往很便宜就能买到一幅不错的年轻画家作品的情形将不复存在。然而,也有人认为,青年艺术家创作原本是相对保持“学术纯净”的,现在因为市场的进一步渗透,年轻艺术家面对市场时,是否还能保持原有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值得怀疑。市场对于青年艺术家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几年以后才能得知。
2014年M50新锐奖获奖作品
获投资与消费双重青睐
青年艺术家作品在市场中的异军突起,要得益于中国艺术品市场两极分化的趋势。尽管中国艺术品市场仍然被认为在“调整”中,但高端艺术品的价格动辄数千万元,令一般藏家望而却步,且数量有限,供给日益紧张。由于艺术品市场的火爆,还导致换手率较高,市场上的熟面孔较多,这种局面在去年秋拍时已经初露端倪,市场亟需输入新鲜血液。以中国嘉德2014年春拍为例,除了以稳扎稳打的“红色经典”作品压场之外,还推出“新水墨”专场等打破常规的做法。香港苏富比春拍,也将“80后”艺术家作为重点推广对象。可以预见,拍卖行对市场的挖掘以及板块轮动效应产生的需求,将加快年轻艺术家作品进入二级市场的脚步。
面对二级市场对青年艺术家日趋看好的发展趋势,以画廊和博览会为主体的一级市场则更是青年艺术家的“主战场”。从一级市场角度来看,与已抢滩登陆香港地区的高古轩等国际画廊业巨头相比,本土画廊的优势显然在于年轻艺术家的资源,因此培养明日艺术之星成为内地画廊的生存之道,一批主推年轻艺术家的画廊,如站台中国、星空间、杨画廊等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藏家群体。
艺术消费热潮的启动,也是青年艺术家作品快速走向市场的推手之一。相对以往,2014年的艺术市场对5万元以下价格区间的需求大幅增长,连续举办三届的大学生艺术博览会作品成交率达76%,几大艺术电商也都将主要目标锁定在年轻艺术家作品上。符合这一价位区间的年轻艺术家作品受到一级市场消费者的广泛青睐。有部分中小拍卖行甚至已经放弃大部分形同鸡肋的拍卖业务,开始推广销售青年艺术家作品。
2014年M50新锐奖获奖作品
2014年M50新锐奖获奖作品
发现与见证历史的乐趣
多名参加青年艺术家专场的藏家对记者表示,比起大拍夜场里“大腕”们的作品,收藏青年艺术家作品除了直接的投资回报,还能带来两个额外收益。其中之一是发现的乐趣,在年轻艺术家受到广泛关注之前率先发现其成长潜力,使自己的艺术鉴赏眼光得到验证,为很多大藏家所津津乐道。这也是为什么国际上一些定位于推广中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博览会,常常会吸引顶级藏家专程前往发掘新人,充实自己的收藏。其二是参与创造历史的乐趣,特别是对新入场的藏家而言,建立有历史价值的系统收藏的机会已经不多,而年轻艺术家及作品最能体现时代感,意味着有载入艺术史下一页的可能性,藏家有可能获得重要代表作品,因此年轻艺术家作品的收藏或投资充满机遇。
然而,这种事后分析的方法忽视了在年轻艺术家群体中近乎残酷的淘汰率。购买年轻艺术家作品好比“天使投资”,不仅考验眼光,还要充分考虑投资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艺术家艺术生涯的中断,也就是说艺术家突然退市,其作品完全丧失了流通性和经济价值。如果将艺术家的艺术生涯粗略分为萌芽期、成长期、高速增长期、成熟期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面临的风险和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曾以低价大量买进张晓刚、周春芽作品的台湾地区画商林明哲就表示过,他当年收藏过的大陆年轻学子作品非常多,但其中一多半都在毕业10年内放弃了美术创作。而这样的收藏,除了留做自己欣赏或送朋友,几乎无投资价值。
投资价值得由未来“埋单”
“青年100”活动的创始人赵力曾对记者表示,青年艺术家作品的展事是最不好操作的一件事,因为做得无论好与坏,事实上都是由“未来”来埋单的。艺术品的市场价值与学术价值虽然并非正相关,但市场价值以学术价值为基础,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向理性发展,学术价值成为一条重要线索。特别是对于年轻艺术家而言,往往是那些既继承艺术传统,又具有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特语言的艺术家,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对记者表示,对于把购买青年艺术家作品当做投资的藏家而言,最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在市场表现上成功的当代艺术家,都有几十年社会经验的沉淀,而这些沉淀又和时代发展密切相关,他们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中国社会的启蒙,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开放,他们作品的学术价值是几十年艺术探索和社会参与的结果。但是今天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鲜有这样的时代厚度,即便是在艺术本身的探索上大多数也明显单薄,他们的作品未必经得住市场的多番淘汰。
大学生艺术网总经理刘颖对于青年艺术家市场则有另一番看法:今天市场上存在的大多数青年艺术家都拥有专业的学院背景,他们从毕业到独立经营自己的工作室皆不过十年时间,和他们的前辈相比,他们的当代艺术创作脱离了野生的状态,更没有沉重的时代背景,他们汲取当代艺术的知识是通过学院和这些前辈身上的成功经验,而自己的人生和艺术道路才刚刚展开。对比以往艺术教育体制出来的艺术家作品,他们想象力更加无限制,融合东西方艺术理念的能力往往“青出于蓝”,因此,年轻艺术家作品的收藏,是值得藏家大胆投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