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布上,一架冒着烟的战斗机冲向一只庞然大物,看仔细,那不是金刚,而是一只熊猫。而怀中搂着自由女神像的,仍是大熊猫。是的,熊猫无处不在,在玫瑰花下,在西餐桌前……
这是在上海顶层画廊近期举办的最新的一个艺术展览,名为《时空中的谜语》,艺术家为张奇开,一位从欧洲回来的艺术家。展览的21件作品,都是以熊猫为主角。一个海归艺术家,为什么中意画熊猫?这是大部分人关心的话题。
事实上,这正是所谓当代艺术的“技巧”。且看艺术评论家的态度:熊猫是有限的本土资源,但彰显的“却是全球性的文化态度”。正因为如此,张奇开把代表“中国特色”的熊猫与西方标识的飞机、西餐、玫瑰放在一起,在他的画中,熊猫就成为一种中国符号,与各种国际问题发生着关系。
据称,此次个展的21幅油画,其中有12幅是从欧洲各大画廊借回,其余9幅油画在开展后不到两个小时,就被抢订一空,订购率100\\\%。国际化后的“熊猫”也换得了真金白银。
不过,张奇开并不是借助熊猫成名的第一位艺术家。早在几年前,中国当代艺术界就出现了一个叫赵半狄的另类艺术家,他放弃绘画,整天头戴熊猫公仔,出入各种场合作秀,标榜自己是“熊猫艺术家”,不仅在国外举办“熊猫奥运会”,还在国内“5·12”地震后,一边和灾区儿童吃着火锅,一边颁发“国宝奖”。而在好莱坞制作的《功夫熊猫》上映时,赵半狄举着横幅,呼吁抵制它的上映。在某种程度上,他甚至认为自己就是代表“国宝”的熊猫。当然,这种匪夷所思行为的背后,是艺术家把梦境和现实颠倒的结果——艺术家大抵如此,于是也获得了不少人对其个性的追捧。
在当代艺术寻找视觉符号早已成为历史过往的今天,熊猫一次次地被艺术家拿出来说事,标榜着自己的理念。这是一个可悲的结果。不能不感叹的是,随着经济大潮的退去,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已经失去了创作的新鲜动力,而逐渐沦为编织的机器。只要把横穿东西方的视觉符号,简单搞在一起,就成了“国际化”,一方面配合国外资金对中国概念当代艺术的炒作,另一方面,又可以让本土资源改头换面,变得洋气起来。“熊猫艺术家”就成为其中最为典型的个案,如果说当代艺术形式大于内容是真理的话,那么这样的当代艺术其自身没有什么价值,换个人都可以去完成,谁也都可以成为熊猫艺术家。
是的,熊猫柔软、温和,它代表的是非暴力;同时它又是动物界的活化石,它只能代表中国。熊猫无罪,它的这些“天赋”成为了艺术家选择它成为代言人的理由。然而,熊猫并没有被创造性地利用起来,它永远也仅仅是,代表着中国的一种稀缺“本土形象资源”,不断地被利用、物化,然后用一种简单粗暴的视觉形象方式传递着中国的文化符号。
【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