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汤曙:凝视”在宝龙美术馆展出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24-06-27

“汤曙:凝视”在宝龙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呈现了对艺术家汤曙过去十年的创作。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过去一两年里的新作,以日常的花卉、静物和自然场景为主;第二部分是2018-2021年的作品,包含了在斯沃琪艺术中心驻地创作的海滩系列和在此前后创作的泳池和沙滩上的人,以及大海系列;而第三部分则以2013-2015年前后的创作为主,同样是自然景观和树林。

在今天各种新的被称为原创或国际流行的风格、主题和理念层出不穷的艺术世界里,汤曙一直坚持从对于生活本身的体验和思考出发以一种具象的方式展开创作。

他娴熟的技巧让他的对象生动而真实,也让画面带着现实生活本来就具有的强度。他的创作是一种向外和向内的结合,向外投去诚恳的目光,向内谦和地打开自我,让对象进入内心,并在绘画的平面上将内心和现实交融在一起,从容地在这个矛盾与迷失的时代里浅吟低唱。

 

回归日常和内心

汤曙绘画中的景与物

文/施瀚涛

通过整理出来的作品,我们对汤曙过去十年的创作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过去一两年里的新作,以日常的花卉、静物和自然场景为主;第二部分是2018-2021年的作品,包含了在斯沃琪艺术中心驻地创作的海滩系列和在此前后创作的泳池和沙滩上的人,以及大海系列;而第三部分则以2013-2015年前后的创作为主,同样是自然景观和树林。

繁花 195x145cm 布面油画 2023

尽管汤曙的绘画主题和对象并不算多,但也可以从中看到艺术家在视野、视角和手法上的变化。比如他的那些树木和树林主题的作品,无论是十年前还是2021年左右,画面里都着重表现着树木枝干的姿态,以此撑起整个画面的构图。但十年前作品里的树或者是长得密不透风,或者是在仰望着天空的背景下不羁生长的样子。包括那张池塘的作品,倒映其中一片浓郁而模糊的树荫,叠加着一圈圈的水纹,让人感受到自然界旺盛的生命力。而2021年画的树林,则明快和舒朗,即便是一片密林,艺术家通过明暗、虚实对比的手法,形成了更为简练的画面,更“透气”,像是留白,带有水墨写意的气息。

在第二部分泳池、沙滩和大海的作品中,人的元素出现了。这些作品所描绘的是人们游泳或度假的场景,尽管依然在自然环境之中,但属于对一个社会场景的表现。在创作中他巧妙地以俯视的视角将这一场景加以抽象和图案化,那些沙滩上密密麻麻的人群似乎是轻松惬意的,但整体上看又显出一丝的荒诞。这一主题最早也许可以追溯到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等现代主义早期的作品,主要表现了现代人和他们的生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曙光 195x245cm 布面油画 2023

而在第一部分最近的作品中,汤曙的视野明显收紧了,他的目光开始更多地停留在了一些更小的、具体的对象上,一朵或一丛花,一棵圣诞树,一段枝干,一两只小动物等等。即便是“星夜”、“瑞雪”、“曙光”等那几张视野较大的自然场景,画面结构也不是舒展开来的。他在明暗区域的处理上,往往将主体或画面的中间部分处理成高亮,似乎有一个来自于视野之外的光突然照亮了画面的中心,从而使得画面结构紧凑而集中,引导着观众的视野。

在过去这十年,汤曙的创作主题的变化,以及他对部分主题的多次“重访”而形成的新旧作品的交叉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目光的游移,这也反映出艺术家在创作中探索的过程。我愿意将他这一过程看作为艺术家在创作视野、感知和实践上的收缩和回归,他的目光从一些过去的、远方的、他人的、宏大的、抽象的主题,逐渐收缩回到当下的、身边的、短暂的、片段的、但是具体的,随手可得的日常对象之上;面向外部世界的观看和讲述,转向反观自身的探索和表达,最终可以说是一种指向内心的探求。

当然,艺术家对于内心的探寻,并不是指对外面的世界背转身去,向内去找寻一个抽象的内心,或者寻找一个关于内心的抽象的理念。人的内心是一个丰富、复杂甚至矛盾的存在,外面的世界有多丰富,人的内心就有多复杂,这两个世界互为映照,相互影响。转向内心的探求是指,承认外部现实在整体上的不可认识,因此去通过观察一个经由自己内心的关照之后的现实,而那才是一个更为真实的现实。在绘画上,印象派画家首先意识到世界是由反射进眼睛里的光所构成的,从而专注于对于光和色彩的表现;而塞尚更直接地指出,绘画不该是对于外部现实复制,而是去画出艺术家自己的感受。换句话说,对于现代画家来说,他们的工作是去呈现一个平行于外部现实世界的,在绘画的平面上构造起来的画家的内心世界。

但是今天的我们面对着一个异常复杂的世界,价值观的多样化、现实的碎片化、身份的流动性,技术的突飞猛进不断给人带来的震惊和眩晕,人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现实的真相,更别说内心的平静。而今天的艺术创作也呈现着向外和向内的两种趋势,前者试图将创作直接参与进社会现实中,以此来为艺术寻求它在社会中新的有效性,但这同时也为艺术在审美或者说精神层面的价值带来了危机。而后者,对于那些倾向于将艺术作为表达内心的手法的艺术家来说,我们又常常在一些鸿篇巨制的画作中读到的却是空虚的或大而无当的内心。绘画的残酷性大概就在于,无论艺术家如何声称自己的作品和内心的关系,作品最终会透露出其内心的真相。是无知、狭隘、虚荣,还是充实、包容和谦逊,并不取决于讲述,而是在于画面以及创作本身。因此艺术的难题永远是如何在那个绘画平面上构造起一个艺术家自己的内心世界,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却总是面对着不同的现实所塑造的内心。

海No.1 160x120cm 布面油画 2021

在汤曙近期的这批作品中,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角度和方法。这不是说他突然知道了那个属于自己的完整而清晰的自我或内心世界,而是说他可能恰恰是放弃了用绘画去回答什么是内心和自我这个大问题,转而将目光收回到身边那些具体乃至微不足道的对象之上,通过对它们的观察和表现,来讲述现实的多重含义,从而渐渐显影出一个不断变化中的内心。汤曙说他常常会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一些吸引自己兴趣的对象,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或手机将他们记录下来,并在之后的创作中作为参考。比如那颗绣球花(“繁花”)就来自于自家的小花园,他说它们今年开得特别好,言语间充满着喜悦。那棵圣诞树(“圣诞快乐”),就在孩子学校教室里的一角,在节日之后就渐渐无人问津,但显得别有意味。他的创作正是基于这些细微而真诚的观察,来体会这些具体的对象和瞬间的含义。自我是由生活所构成,而生活中这些具体的景物和瞬间可能正是离自己的内心最近的存在。当然,内心是个如此复杂的世界,它像外部现实一样,与其说它是一个我们能找到的结果,不如说是一个需要永远去探寻的对象。就像上帝不是人能够找到的,但是人们在不断追寻他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并实现自己生活的价值。

这次画册和展览中没有呈现的,还有一批画在直径15厘米的圆形木块上的小作品,他将之取题为“小圆满”。这些都是他平时日记式的更为轻松的画作,内容来自于身边的一些事物,比如小小的静物花卉,孩子的玩具,日常一瞥的瞬间,也有媒体图片中触动他的一些场景。这些作品画得厚实而饱满,笔触也更为放松但有力。汤曙说之所以取“小圆满”这个标题,是因为这一块块小圆木的形态,上面满满的颜料讲述着一个个也许只属于他自己故事和感受。这些作品就像日常生活中被闪光灯无意间照亮的一刻,充满着灵感和生气,它们共同构成了看似碎片化的,实质上却更为切实也更为真诚的,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直觉的对于生活和现实的表达。

我不清楚他的这个标题是否有意无意地受到了张爱玲《小团圆**》的启发。在这部作家身后才得以出版的长篇小说里,张爱玲以细致入微的手法讲述了自己生命经历中一些动荡的时刻。它没有传统小说中的大团圆的结局,但她以“小团圆”为自己可能并不完美的生命经历做出了一个看似随意却坚定的评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现代作家之一,张爱玲以这种方式让我们欣赏到在这个被历史的风暴所撕碎的现实中,一个现代人对自我的生命经历所抱有的孑然而不乏骄傲的姿态。这当然完全不是时下流行文化所吹捧的“小时代”、“小确幸”,那些只是沉浸于虚幻的满足感中的自恋,实际上自我早已迷失在朝荣暮落的潮流中了。“小团圆”所表现的是一个独立的自我和自足的主体,唯有如此,生活中的那些日常琐碎就都具有了意义,并不断充实我们的内心。

树 200x150cm 布面油画 2021

日常是细碎和平淡的,但是经过艺术家内心映照的日常,就会散发出其特有的气息、态度,乃至精神。汤曙的这些对于身边细微景物的关注,其画面外在的简单结构中藏着更深的复杂和矛盾,并透露着一种无力的感受,这也使他近期的作品相对于之前两个阶段有了更强的力量感。比如那一丛绣球花,尽管艺术家赞叹它勃发的生命力,画面中它也开放得异常饱满,但它在深色背景中被照亮的这一刻,却显得苍白和孤寂。类似的,那一朵“牡丹”同样是盛放的状态,但它却并不娇媚或鲜艳,一层层的花瓣没有柔美的形态,而是带着一种石头般的干涩和生硬。这显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绣球和牡丹,但是谁又能说这不是它们呢?艺术家在这些日常景物中给我们的观看制造了别扭和矛盾,也由此形成作品的张力。而且这两幅花卉作品都被放到了2米以上的尺寸,这种观看中的矛盾感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放大和强化。

再比如那两幅“阳光下的树”和“一棵树”,尽管阳光的感觉非常强烈,但却是那种刺眼的白。枝干也不像之前作品中的那种挺拔或秀美,而是硬生生地堵在观者的眼前,面无表情,坚硬而粗粝。这些作品带着艺术家特别鲜明的个人化的语言和风格,但它们也反映着今天人们对于现实的某些感触。我们所共同经历的过去这十年,开始于奥运和世博的喧嚣之后突然而至的空幻,结束于三年大流行的失魂落魄;在社会和经济状况普遍下滑的当下,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茫然失措的情绪。他作品中的这种空洞和苍白的气氛,无疑触动着人们内心的许多难以言说的无力感。曾经象征着美好、热烈、和生机的鲜花、阳光和树林也变得黯然失色。

最近两次在画室见到汤曙的时候,他都曾指着靠墙摆放着的这批近作说到,自己在画这批作品的时候好像突然通透了。我想这是一种发现自己在创作中找到了自由自在的感觉的时候所获得的惊喜吧,这对创作者来说尤为宝贵。我猜想他就像在自己日常生活里最熟悉的景和物上,突然看到它们各自闪着的异样的光彩,吸引他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去呈现事物更为丰富含义和可能性。如果了解汤曙更早期的作品的话,我们知道他之前的创作还曾关注于历史和城市等话题,甚至对一些具体的社会现象和事件做出直接的回应。他的内心一直向着外部的现实开放着,而他的创作逐渐从直接对外面的世界做出表达,回到了对于身边细微事物的细心体会。他通过赋予这些对象不同的形态和神韵,来映射出更大的现实的不同的可能性。这为他的作品带来了更强的感染力,而内心和外部世界的复杂性也由此同时获得了展现。

汤曙的这批作品显得凝重,但也没有沉重,或者不如说是一种轻松,一种放弃了对外的东张西望,放下了身上或心里的一些碎念杂意之后的轻松,这种轻松让他可以对生活看得更细更深,表达得也更自由。比如他的“向阳花”和“星夜”,我们自然联想到梵高那两幅著名的画作。但是在汤曙的画面中,前者并没有梵高的那种热烈和张扬,后者也没有那些弯曲得有点妖娆的线条。汤曙的向阳花和星夜是有点萧瑟和寂寥的旷野,中间的高亮部分又显得那么突兀,带着梦境被刺破那一刻的怅然。但反过来,我们似乎也能感觉到,在那个显得有点阴郁的世界中,他依然抱着一种精神和希望。

在今天各种新的被称为原创或国际流行的风格、主题和理念层出不穷的艺术世界里,汤曙一直坚持从对于生活本身的体验和思考出发以一种具象的方式展开创作。他娴熟的技巧让他的对象生动而真实,也让画面带着现实生活本来就具有的强度。他的创作是一种向外和向内的结合,向外投去诚恳的目光,向内谦和地打开自我,让对象进入内心,并在绘画的平面上将内心和现实交融在一起,从容地在这个矛盾与迷失的时代里浅吟低唱。

 

艺术家介绍

汤曙

1976年生于上海,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
2000年任教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学历
200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

个展
2024 / “凝视”,上海宝龙美术馆,上海,中国
2023 / “境·悟”,LIANG PROJECT,上海,中国
2021 / “海上”,LIANG PROJECT, 上海,中国
2016 / “彼时此刻”,周围艺术画廊,上海,中国
2013 / “静水流深”,周围艺术画廊,上海,中国
2012 / “绘画的另一面”,周围艺术画廊,上海,中国
2009 / “人景”,H2画廊,三宝垄,印尼
2007 / “漂浮的情绪”,Edwin画廊,雅加达,印尼
2006 / “面目2005-2006”,1918艺术空间,上海,中国
2004 / “Human Landscape”,Edwin画廊,雅加达,印尼

扫码购票

四展通票78元
(可参观汉斯·欧普·德·贝克:游离+汤曙:凝视+马蒂亚斯·桑切斯:唯有绘画+书藏楼珍藏展 )
限2024.6.22-7.7使用
特惠票66元
限本科及以下学生/60岁(含)以上
老人/残疾人/警察/消防/“双拥”(军人)
凭有效证件至美术馆前台购买
免票规则
每1位购票成人可携带1名1.3米以下儿童
需至前台领取儿童票
超过1名时需另购票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