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刁德谦( 右一)正在做为观众介绍展览作品
2015年9月18日下午,艺术家刁德谦大型回顾展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收录来自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多家公共和私人收藏的115件作品,为艺术家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也最为全面的个人回顾展。
刁德谦正在接受众媒体采访
从抽象浪潮中走向个人经验 凸显符号性文化特征
刁德谦1943年生于成都,1949年离开中国大陆移居香港,之后移民美国,定居纽约逾五十年。深受上世纪60年代纽约的抽象绘画潮流的影响。从这个创作生涯的起点出发,他逐渐把在当时历史情景中被普遍认为有效的绘画形式拓展到个人经验之中,构成对事实和故事的述说——例如对艺术大师的尊敬和评价、对艺术系统的反思、对自我身份的探索、对家人和故乡的怀念。在此过程中,他的绘画语言逐渐呈现出符号化的特征。
展览现场
关于自己的创作经历刁德谦表示,“我把纽约抽象绘画的形式拓展到个人经历的叙述中,绘画语言逐渐呈现出符号化的特征。”自艺术生涯伊始至今,他一直保持着对抽象绘画艺术历史的浓厚兴趣,并希望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演进和突破。在60年代至70年代末,他的工作主要着眼对当时享有话语权的抽象绘画形式进行反思和修正。例如,在作品《国富论》(1972年)中,他使用从制衣工厂捡拾的纸筒取代画笔进行绘画,在试图钝化纯熟的绘画手感的同时,不断调整画面,直到画面出现他“喜欢的形状”——这种工作方法与当时在艺术领域达成共识的、格林伯格强调的绘画原则有所出入。同时,为抽象绘画起“无题”以外的具体题目,令其指涉画面之外的现实世界,也会让艺术家承受被批评为“媚俗”的危险。但尽管如此,此时的刁德谦还是身处于纽约抽象绘画艺术的潮流之中。
展览现场
刁德谦50年艺术创作之路
据了解,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刁德谦几乎停止了自己的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是,抽象形式背后的危机被没有通过绘画局部的调整而得到解决——作为追求“纯粹性”的意识形态载体,抽象绘画无法直面历史、现实、社会与艺术的关系。于是,他彻底放弃创作“自我指涉”式的作品,转而以叙述支撑形式。标志着其创作重要转折的作品《滑动》(1984)亦在本次展览中呈现。其中,艺术家参考马列维奇1915年的展览“最后一个未来主义绘画展览0.10”的展览现场照片,将绘画布展的结构以不同的颜色重复地压缩在同一个画面上,于是,画面上流动的时间感和空间感,与马列维奇所强调的、对再现性的拒绝形成了不和谐的状态——这种冲突,恰好是由马列维奇自己的绘画所带动的。
展览现场
知名评论人托马斯·劳森在《艺术论坛》杂志中称,这件作品“以玩笑式的实验,转换艺术、历史、个人经验的现实,从而改变了他实践的面貌。”作为现代主义抽象艺术的资深研究者,在这一阶段许多作品中,刁德谦开始将这一段艺术及艺术相关的历史视为博弈和较力的对象——他引用这些历史的片段,却把它们当作客观的事实和材料使用,而非顺从地吸取内在的养分。于是,对外在的指涉直接在画面上有所体现。在绘画系列“至上主义小监狱”中,他让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和罗伯特·马瑟韦尔的作品形式共同出现在一幅绘画之中,试图形成两者在现实中难得一见的虚拟对话——尽管两者存在脉络关系,作为欧洲抽象绘画开端的俄国抽象艺术却在美国富有冷战色彩的形式主义叙述中,被冷漠地搁置。在作品《树》中,他将欧洲抽象主义大师的名字写在马列维奇作品《至上主义第50号》的图像形式上,仿佛是一张欧洲抽象主义绘画人物关系错位的家谱。
展览现场
同时,在创作中,刁德谦也将对艺术家进行价值评判的艺术机构视为重要的创作主题。在本次展览中,观众能欣赏到一系列以刁德谦所钦佩的艺术家巴内特·纽曼为母题的作品。1990年,他读到,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在27年的创作生涯中只创作了120幅绘画。由此,他开始搜集与纽曼艺术家生涯相关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绘制成图表的形式。这些看上去类似于“抽象绘画”的图表,暗示着艺术家的创作数量不过是琐碎、微小的信息,与艺术的真正价值并无必然联系。而此时,刁德谦步入艺术家生涯,也超过了20个年头,这促使他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履历》(1991年)中,作为与纽曼的对照,艺术家用图表的形式编年记录了自己的展览史;同样,刁德谦与重要艺术机构的关系、与其他艺术家之间的关系、艺术品销售拍卖状况、工作室探访纪录、针对他的艺术评论,都曾在其创作中有所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许多的作品中,现实被符号化、文字化,绘画发生了语言学的转向,显得客观而直观。
展览现场
与此相关,探讨亚洲面孔的艺术家如何被艺术界的精英系统所看待,也是刁德谦反思艺术系统的一系列作品,《打扰一下,您的东方情调流露出来了》《倾斜的MoMA》《袁将军的苦茶》均属此列。作品《袁将军的苦茶》取材自1933年的同名好莱坞电影的场景。电影描述了上海军阀袁将军和传教的白人女性戴维斯之间的爱情悲剧。“袁”姓在英文中被译为“Yen”,有“渴望”的意思,因此“袁将军的苦茶”,也暗指“苦涩的渴望”——刁德谦的渴望,即在纽约艺术界被当作“艺术家”而非“亚洲艺术家”看待,在当时是难以实现的。这是因为,就像由白人扮演的亚洲人角色(袁将军由瑞典裔的白人演员尼尔斯·阿斯瑟扮演)袁将军一样,刁德谦作为主流文化中的“他者”,总会被迫成为西方想象的荒诞投射。
展览现场
在2000年之后,刁德谦在保持自己与美术史的关系和图式化呈现方式的同时,逐渐弱化艺术系统在作品中的体现,以更为私密的、具有自传性质的个人角度取而代之——在“刁德谦回顾展”的展场中央部分,陈列着对艺术家各个时期具有重要个人意义的自传性作品,因而中文展览名(展览名受收录于这一展览部分的作品《回顾展(中文)》的启发)中的“回顾”一词,既指出展览是对其艺术作品脉络的梳理,也暗示展览是对其个人经历的回顾。1979年,艺术家时隔三十余年才返回成都,又过了近30年后,刁德谦于2007年应邀来中国举办他在大陆的首个个展。
展览现场
为了促成观念性语言与本地观众经验的衔接,他选用童年居所——位于成都市中心的大亨里旧宅——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为此他采访了许多曾在成都生活的亲人与旧识,将储存在不同个体脑海中的多重记忆,与刁德谦搜集到的、与家庭记忆有关信息进行描绘,汇聚成“大亨里”系列。在最新的香港“九龙系列”里,他则描述了1949年到1955年在香港尖沙咀漆咸道生活的记忆。这些与中国相关的绘画,让刁德谦作为在美国近代艺术史中最为内向的时期成长起来的艺术家,能更紧密地跟当下中国艺术生态发生联系。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5日。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