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收藏圈子里主要都是在玩书画,尤以近现代书画为多,这也成为目前众多新兴收藏家首选门类。王牧, 同样以近现代入手,从开始连3000元与30万元的画都难以分辨,到一位每年在书画上消耗数千万元的大藏家, 已逐渐成为当下川蜀之地新兴藏家的代表。
在收藏寻城记的藏家专访中,记者和王牧较多聊的是他对于作品的感觉,以及对于市场的前瞻性的认识,他形象的把艺术品市场和股票的熊牛市做比较,最近十年的艺术家价格走势曲线和股票市场的走势惊人的相似,其实这正是资本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和把控。
介入收藏:受股票市场影响资金需要转移
2005年股票炒的很高,当时王牧想找一个价值洼地。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一位玩画的朋友使他了解到拍卖行里对画估值很低,100多万就能买到很好的齐白石、张大千的画。当时100来万,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差不多都能拿出这么多钱。王牧觉得估值太低,作为投资兴趣,就这样一下子钻了进去。从2007开始王牧逐渐对这块逐渐有了更深的了解。“就像下棋一下,有兴趣之后就容易迷进去”他回忆说。其实 “入迷”之后,王牧反而不把投资当成最终的目标了。
“我觉得搞艺术品不一定非要是学习美术的。我没学过一天美术,画家就知道齐白石、张大千,以及历史上学过吴道子。我懒得花时间去学习。看多了,看久了,心里就有那种感觉了——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艺术品背后是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王牧觉得艺术品市场现在还是洼地,对艺术品的估值还是不高。比如他碰到过张大千临摹敦煌的那一批东西,很有价值,但其他人不懂,所以估价自然不会太高。他现在把注意力放在近现代书法上,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价值不太高,大家没有认识到。
现在市场假画很多,甚至假画卖的比真画还要好。像李可染,每年都有假的作品出来。因此,“精”和“贵”成为王牧购买作品的两个基本标准。这也是他回避目前拍卖中假画的一个重要手段。王牧买画很挑剔,都是自己真心喜欢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买的东西少,但精一点,所以后来卖的都是真的。都说这行有泡沫,我觉得这很正常。就像股票,真正的好东西,价值还是会体现出来的。不要指望着所有的人都认识到它的价值,相对于懂行的人来说,真正好的东西还是少的,这都需要时间来检验。”
谈及自己选择艺术品的标准时,他以傅抱石为例,金刚坡时期,傅抱石的作品时最为优秀的,但是离开了金刚坡之后,他的作品就出现了变化,所以王牧在竞拍傅抱石的作品时,都会避开傅抱石创作于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他简单的总结了自己收藏的标准:第一看不懂的不买,第二是不能和自己在心中引起共鸣的作品不买。
现在的购买倾向:民国书法是价值洼地
对于最近一年才在拍卖市场上活跃的民国书法,王牧觉得这会是一个新的价值洼地。王牧早在前几年就开始购买民国书法作品,一方面是受到董国强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是自己对于书法作品的喜爱。早两年,民国书法作品的价格就像是大白菜的价格,他,像胡适、蔡元培、严复、曾国藩、左宗棠等。虽然以前对这些人耳熟能详,但对他们的墨宝近距离接触还是没有的。他收集了很多近现代书法,当时都没人要,五万块钱基本一举手就落锤了。王牧一般买有名气的大家的作品,如上文中提到的几位在政府以及教育界的鼎鼎大名的人物。随着这两年晚清民国书法的大热,拍卖行纷纷到王牧这里进行征集,有几件非常好的胡适和沈从文的手札都被拍卖行征集了。
四川到现在都没有很系统的藏家:
有财力的不一定有兴趣,有兴趣的不一定有财力
一般而言,本土的藏家会对于本土艺术家作品情有独钟,尤其是在对于一些已经是全国性的名人作品上,如四川人喜欢竞拍张大千和陈子庚的作品,尤其是陈子庚的作品,四川人是比较推崇的,除了本土艺术家的原因之外,他的作品的价格相对比较便宜。
对于四川的市场,王牧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四川的书画市场还没有真正起来。1949年抗战期间,有很多好的书画作品。当时傅抱石等好多人在四川,留下不少好东西。但最近这些年都被收走了。近些年拍卖行每年在四川收的东西不多了,资源枯竭了。以他自己的收藏做例,他非常喜欢李可染的作品,尤其是李可染仿石涛的那批作品,在他看来是艺术性极高的作品,但是当时由于资金有限,他并没有去做系统性的收藏,这是他的遗憾,这也是四川人收藏的一个特点:有财力的人不一定有兴趣,有兴趣的人不一定有财力,这种尴尬的局面就造成川人收藏家遗失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另外一方面在王牧看来,四川搞收藏的还是不多,他和本地的藏家交流的也很少。他有时间就会去拍卖行里走走,不仅会去嘉德、保利、翰海这样大的公司,有时也去北京的中型拍卖行看看。他说:我买的东西,都是自己看着很喜欢的。不太去考虑增值空间。这就是目前王牧的收藏心态,也是他真实的生活状态。
【编辑:宋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