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位于豫东平原、建于黄河故道腹地的偏僻村落,是如何被打造成“中国画虎第一村”的?这里蕴藏了几多平凡或不平凡的故事?
随着庚寅虎步临近,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央电视台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金越等人来到这里挖掘虎文化,“画虎村”作为话题亮相首届农民春晚小品单元,王公庄村农民画家受邀携画作赴日韩两国展出,“民权虎”在“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中受到台湾民众热烈欢迎……
“明知村有虎,偏向虎村行”。近日,记者前往河南商丘,对王公庄村进行了实地探访。
1、虎年订单火,农民画虎忙
正值农历大寒,冷风裹挟着沙尘在空中呼啦啦转着圈儿,王公庄村村头那条著名的文化路,在寒潮的笼罩下略显寂寞。然而,只要随意推开街边任意一间农民画家工作室的门,便可见到忙着作画的姑娘、小伙儿。
尽管屋内点着煤球炉,室内气温依然很低,姑娘小伙儿们用冻得微红的手紧握着笔,正神情专注地勾线、上色。距庚寅虎年春节只有二十来天了,王公庄村的农民画家们正奋力赶着订单。
“早上六七点起来,8点开始画,一直到中午1点吧,吃过午饭继续画,画到晚上六七点吃晚饭。”记者来到“四大虎王”中最年长的王培振家,推开画室的门,见到王培振的儿子、儿媳以及儿媳的堂妹正在专注地描摹着虎毛。面对记者对于一日作息的提问,王培振的儿子王建龙一边用笔轻拨着颜料,一边答道。
“吃过晚饭就可以休息了吧?”记者追问。“哪能啊,继续画,一直画到凌晨……两三点都有可能。”王建龙说。
“有时候一个晚上就这么画过去了,都没时间瞌睡。”王培振补充道。
面对记者惊讶的神情,王培振笑着解释说,从2009年12月到现在,订单多得接不完,所以几乎每天都加班加点。
据北关镇党委书记张剑锋介绍,现在该村1366人中,有700多人从事画虎业,父子画家、夫妻画家,姐妹画家比比皆是,几代师徒联袂作画亦不在少数。一忙起来自然是集体总动员。
据村内绘画经纪人王慧卿介绍,年关将至这段时间,本是一年中画作销量相对较好的时期,赶上虎年春节,虎画更是行情看涨,从全国各地涌来的订单络绎不绝。“这么说吧,2009年下半年的销量比上半年整整翻了一番。”
“真是来不及画啊,”“四大虎王”中的肖彦卿笑着打趣道,“过去是我们腆着脸一个画廊一个画廊地去求人家高看一眼,现在是外地画商主动来问价;过去是王公庄人跑遍全国去卖画,现在是全国人民来到王公庄村买画。”
2、一张虎十亩粮,“骑”着老虎奔小康
据经纪人介绍,王公庄村颇受客户欢迎的《百虎图》长卷,若以流水线作业,每幅的价格一般在800元,而完成这样一幅百虎图的时间仅需两三天。那么,靠种地又能挣多少钱呢?村里干部给记者简单算了一下:以一亩地一季作为单位,以小麦作物计算,如果风调雨顺的话,一亩地的毛利在1200元左右,纯利平均仅800元。
换言之,王公庄村农民画家一幅两三天完成的画作,几乎就抵得上一般农民一亩地种一季庄稼的纯利润。
而这还只是普通学员流水线作业的画作价格,“四大虎王”“四小虎王”级别的工笔虎画经常能够卖到上千元甚至上万元。
肖彦卿告诉记者,王公庄村全村2009年共销售画作6万余幅,实现销售收入约3500万元。而当记者询问“四大虎王”“四小虎王”自己家庭的年收入时,“虎王”们都略显羞赧,“女虎王”王春丽笑着表示:“差不多20万吧。”
“一张画十亩粮,骑着老虎奔小康。”采访中农民画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句话。
据王公庄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培运介绍,不同于当地很多村落因青壮年外出务工,村中只剩老弱妇孺的“农村空巢”现象,王公庄村少有外出打工的农民。“农民外出打工就是想多赚些钱,而在我们这里,真还不如画画。”
“我以前也去城里打过工,工资不高,还累得慌,于是就回乡来画画创业咯。”“四小虎王”之一的赵庆业调皮地笑道。这位出生于1983年的高大小伙儿在打工受挫之后回到了王公庄村,不想却尝到了画虎的甜头,娶妻、生子、修建房屋,日子越过越红火。
3、接轨市场,变个人艺术为产业行为
信步于王公庄村内,随处可见“××绘画培训中心”“××美术学校”的牌子,据悉,王公庄村已成名的虎王们都招收学员,多的徒弟总数已近200人。采访王建民的间隙,正赶上一位上海虎画爱好者来电询问学画事宜。
但是,学画与授画就目前而言还是农民画家与学画学员之间自发的、个体的互动行为,所办的美术学校也多只能算是学徒制的“屋檐工坊”,要真正形成规模化、现代化的职业美术教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规划。
“我们最近也正在和县、镇政府领导探讨,希望能够正式开办培训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学员。”“四大虎王”中最年轻却收徒最多的王建民说,“订单一旦接下,就得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这是信誉问题,但这又必须有足够的人力作保证。”
豫东书画院院长任伟告诉记者,画虎村绘画教学的要旨在于速成法,即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导学员迅速掌握要领,“半年能够画花鸟,一年能够画动物”,“变个人艺术为职业艺术”。
“我们的画作都是指向市场的。”王建民说,自己最初也画过花卉、山水、人物,但发现这类作品的市场早已饱和,于是转向画动物,画过鹿马牛羊、狼狮虎豹,但从市场反应来看,还是画虎最受欢迎。
“虎是权威和祥瑞的象征,寓意很好,各个客户层面都接受。而且不像对‘龙’,国内国外的理解有所不同,国外的客户也不怵虎,很受欢迎。”任伟说。
“我是从1998年,也就是上一个虎年开始学画的,那时候村内画虎气氛开始浓厚,自己也被带动了。”王公庄“小虎队”成员王凤丽告诉记者,那年村里来了一大批虎画的订单。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王公庄村全村投入到画虎的事业中来了。
“王公庄的农民画家们,已经把绘画艺术转化为商品,把绘画工作转化为产业,正在逐步以标准化、批量化和商品化形成绘画产业的规模化。他们的画作以投放市场为目的,以适应市场为手段,以销定产,让艺术和市场接轨,让绘画与产业联姻。”民权县文联主席郭慧卿总结道。
记者在村内各个画室走访时注意到,虽是以宣纸绘国画,但许多农民画家使用的却并非传统中国画的毛笔,而是油画笔。
“用传统中国画的毛笔,动物毛发一根一根画起来非常耗费时间,而油画笔相对较粗,小刷子似的,既容易画出动物毛发毛茸茸的效果,也能够加快成画的速度。”国画家温骧笑着向记者揭秘。
4、产业兴旺来之不易,政府搭建平台促发展
王公庄村现在已拥有“全国文化产业(美术)示范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多项称号,然而,在王公庄村“中国画虎第一村”品牌打响之前,农民画家们差不多都经历过背着画作奔走各地自我推销的艰辛。对于早期画画、卖画的经历,王公庄村的“虎王”们每个人都有着一箩筐的故事可以讲。
王培振、王培双、肖彦卿、王建民这“四大虎王”作为王公庄村早年的绘画探索者,在临摹画册、自学取法之余,一方面负笈远行求教名师指点,另一方面走南闯北于全国各个绘画古玩市场或是艺术画廊推广自己的绘画作品。郑州古玩市场、开封龙亭画廊、北京潘家园市场、南京夫子庙……全国各大、中城市都留下过他们坚定而执拗的足迹。
“那些年真挺难的,画技不够成熟,作品也得不到市场认可。”肖彦卿叹道。
“如果单靠农民画家们自个儿跑渠道,往撑了讲,‘虎王’级别的也就年收入1万元,但在各级党委、政府介入推广民权虎、画虎村品牌后,他们的收入何止涨了10倍!”北关镇副镇长李云说道。
近年来,随着中央作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决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王公庄村绘画产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为该村铺修道路近4公里,建起艺术村门、农民文化广场和农民绘画艺术中心,并对该村的村容村貌进行了综合整治。
如今走在宽阔的水泥道路上,近观农民画廊的仿古建筑,远望农民绘画艺术中心大楼,已经很难想象昔日泥泞小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光景。
“俺这人比较粗,说不来什么好听的话,但真的是从心里感谢各级领导的关怀。”王培双说。
“正因为知名度上去了,品牌打响了,画作的价格才提高了。”肖彦卿一针见血。
“南方的深圳大芬村通过发展油画产业已成为我国油画绘制、加工、出口基地,希望北方的民权王公庄村能够成为国画基地,吸引全国的画师聚集到王公庄村来。”王建民的心愿,同样也是政府对王公庄村未来发展的愿景。
5、采访手记
从在农民春晚录制彩排现场初次见到王公庄村的诸位农民画家,到跟车同回民权县,再至深入王公庄村……一路行走,一路交谈,一路观察。记者最想探究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农民画家本人是如何看待自己农民与画家身份的重叠的?
他们的答案都是同一个:他们依然是农民,尽管已不再依附于土地,但对这片土地依然爱得深沉;他们同时也是画家,以爱好生根,因执着开花,在市场化、产业化中结果。
正如费孝通在《乡土重建·损蚀冲洗下的乡土》中所言,中国落叶归根的传统为我们乡土社会保持着地方人才。这些人物即使跃登龙门,也并不忘本,而且对于根源的保卫和培养时常被看成一种责任。因之,常有一地有了一个成名的人物,所谓开了风气,接着会有相当长的时期,人才辈出的。循环作育,蔚为大观。人才不脱离草根,使中国文化能深入地方,也使人才的来源充沛浩阔。
王公庄村绘画事业的先驱者们如今大都脱贫致富、收入颇丰,却皆不忘提携后辈,参与公益活动,举行慈善义卖……希望以自身优势带动乡亲们一块儿发展。
“农民永远想着农民。”肖彦卿的这句话掷地有声。
“我自己是这么走过来的,我知道农村的困难,更知道农村有多少孩子渴望学画。”任伟依然初衷不改。
日出而作,日落不息。晨兴理笔墨,带月虎画成——中国农民亘古以来的劳作和生活方式,在王公庄村有了新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