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杜璞:钟情于中国园林的绘画痴者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2012-08-31

艺术家 杜璞与于丹

 

 

杜璞作品

 

 

杜璞作品

 

2012年8月26日《惟有园林——杜璞油画、素描作品展》亮相爱慕美术馆,恰逢当日于丹老师在爱慕美术馆为《“新苏商企业家读书”第五期暨启动一周年纪念》活动做演讲。其演讲的主旨即为“行走”:行走在路上,生活变的多姿多彩;行走在路上,心灵感受着不一样的冲撞;行走在路上,心胸变的宽阔,海纳百川。

 

杜璞与于丹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行走”这一理念。于丹老师在欣赏杜璞的作品时说,“在您的作品中能感觉出曼妙的诗情画意。”杜璞出生在满杯文化交汇的镇江,从小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又在南京艺术学院深造,毕业于油画专业研究生班,曾师从著名油画家沈行工教授,并受到写意油画创作上颇有造诣的苏天畅先生的点拨。杜璞对中国园林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从2002年,他开始专注于对这一主题的油画创作。之后他选择了苏州,这里更能体现其绘画方式和追求写意油画的感觉。但是再美的景物也有审美疲劳的时候,停留在原地的创作永远无法突破。面对着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苏州园林,他选择了远行,走到外面,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从沙漠中的敦煌石窟,到山水宜人的九寨沟,然后又回到他心中的苏州园林。园林已不再单纯地存在于肉眼中,而是化为心中的,溶于血液中的独特情怀。尚辉(《美术》杂志主编)评价杜璞如是说:他即吸收了关良那种简练而充满童稚之趣的笔触,又融入了马蒂斯那种热烈而狂放的色彩,而在这些任意挥扫的线条与色彩的背后,一直倾诉的是像林风眠那样的中国诗情,从而揭示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确,在那些画面上,尽管还存在着一些粗疏而有待提高的需要修炼的地方,但瑕不掩瑜,统揽心智与图式是文化对于人性的熏染。

 

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数百年来,中国的文人骚客用中国传统的水墨表现着苏州园林典雅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如何用油画将中国传统的表现出来,是一个难于突破的课题。太写实只是将园林的精致客观再现,难免落于俗气;可是写意水墨创作方式如何运用于油画的创作方式呢?十年的专研,十年的积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杜璞用绚丽的颜色和抽象的创作方式,让我们感受着中国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邵大箴(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这样评价他,“杜璞每幅画在构图和色彩上都有一个明确的基调,突出表现的主题,予人以鲜明的印象。他用色大胆而有节制,调和色与对比色巧妙交换使用,色调柔和中透露出力感。从传统文人画那里获得不少滋养,但他掌握一个原则:写意的水墨技巧只能用来加强油画语言的表现力,而不是削弱它。”

 

渐渐的杜璞将视野放宽,着眼于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上,更广阔的视野也让他拥有了更广阔的胸襟。杜璞说,“事物无大小之分,宽广的心胸决定了画作的境界。”杜璞的关注点相对于其他艺术家比较独特,长期关注世界文化遗产和苏州园林,而且他绘画功底扎实,表现的很纯粹。

 

在专业从事绘画之前,杜璞曾从事过装潢设计行业,所有的作品也就是几年的功夫就毁掉换新了,这让他很失落。就是那段经历,让他格外珍惜他的作品,也让他更专注于创作。2008年那场大雪让苏州园林难得地蒙上了厚厚的白雪,如同圣洁的女神。他在雪地就执着地画着,许久之后他发现双腿早已冻得没有了知觉,只是笔依然不停。就是这样的执着精神,这份发自骨子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有独钟,让他走到了现在,相信,他将来也会走的更远。

 

 


【编辑:刘建英】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