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杨少斌油画作品鉴赏

来源:99艺术网 2009-10-15

 

  杨少斌现在已经被美术界公认为技巧超群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艺术家之一。杨少斌可能是这两年在西方社会最成功的中国艺术家。杨少斌是中国艺术家中最近一个转型成功的例子。


  杨少斌曾经是玩世现实主义的一员偏将,曾经跟着别人一起挥舞过大刀长矛,他说“那时候我无聊极了,明知道那样混下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但就是无力改变。再加上当时闹哄哄的,有时也有快乐的感觉。”直到有一天他太疲惫了,耍不动了,抬头望天,看见的不是星辰而是灰尘,他幡然醒悟——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于是他毅然辍笔,进入了类似冬眠的冥想状态。


  杨少斌的早期作品即以暴力为题材,这也许和他当过警察有关,他对血腥的嗅觉甚至超过了警犬。杨少斌转型成功的作品依然与暴力有关,甚至是“非暴力不合作”,但这些新作品,也同样继承了杨少斌一贯的“对缺乏温暖的温暖,对缺乏关怀的关怀”的主旨,所以,我说杨少斌是“以暴力关怀世界”。也许在杨少斌的生活里缺少爱,但他却一点儿也不吝啬把爱交给朋友。


  杨少斌的作品是粘稠的,是稀粥的美学和果酱的哲学,是“鹰派”的形态,却是“鸽派”的目的。那些抓挠、撕扯、畸形、异形、对抗、反抗、膨胀、肿胀,都像极了冷战之后的世界。


  在中国当代前卫艺术的题材普遍脱离苦海游向小康的今天,杨少斌成了一个异类。但是,杨少斌的作品并非不美好,甚至他的作品还有极其浓郁的唯美倾向——那些浓云般纠缠又浓雾般均匀的色彩,那些汁液般流淌又急刹车般停顿的笔迹,那些似是而非的动作和而非似是的行为,那些眼睛可以看到但是心灵无法确定的图像,都风一样追逐和漂流着,呈现大美和小美、艳美和凄美的景观。


  杨少斌的作品是争辩和抗拒的,但这种争辩和抗拒似乎是为了维护一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所以,一种温婉和谐的东西,像河边的青草默默滋生且蔓延,它不仅没有冲淡杨少斌作品“红色幽默”的主题,而且还外化和加深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只是我们但愿这种“典型”越少越好,只可惜实际上这种“典型”似乎无所不在,还像肥田沃土里的庄稼般疯长。


  在时下这个创意大于“艺术”的“非美术时代”,杨少斌作品中的“科学技术含量”就显得特别难能可贵,他那中国水墨般泼洒晕染的方式,让人怀念那个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年代,也让人憧憬昔日重来的那一天。形式主义革命是昨天、今天和明天做过做着和将要做的事,但形式主义的春天永远都是伴随着科学的春天来临的。


  在中国罕见的杨少斌的作品里,有一种你一定想见的罕见的东西。

 

 

 

相关新闻


Baidu
map